黃郁文
在農村中學美術教學中,雖然每個班級人數不算太多,但是學生的基礎水平差異大,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都必須重新調整,尋找新的教學方法。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美術分類教學探究。
一、美術分類教學作用
所謂分類教學就是學生的基礎水平差異大,對于美術基礎不同的學生實施分類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較好地解決對美術產生畏懼心理以及對自己的畫畫水平有自卑心理問題,從而達到總體教學目標。
二、美術分類教學實施
(一)學生層次分類
在中學開學的第一堂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各自取題交一份作業,可以通過這份作業來了解學生大致的繪畫水平。然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更加準確地掌握學生對于繪畫的熱愛程度以及他們對于未來發展的規劃。美術基礎好,而且在美術方面有一定天賦,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作為A類學生,視為優等類;美術基礎好而且在美術方面有一定天賦的,但成績一般的學生可以作為B類學生,視為重點培養類;美術基礎一般,成績好的學生可以作為C類學生,主要用美術來陶冶情操,鼓勵他們在美術方面有所發展;美術基礎差、成績一般的學生作為D類學生,主要是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目標層次分類
按照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并且以不同類的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使教學目標層次化,即分為所有學生都能達到中等層次,對少數學有余力的學生達到較高層次。具體來說,對于D類學生,只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美術知識;對于B、C類學生來說,他們不僅要掌握好基本的美術知識,還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美術技能;而對于A類的學生來說,要充分發揮出他們潛在的美術天賦,還要對其思維的創造力進行培養。
(三)教學層次分類
教師在設計教學中注意傾斜度,開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學困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后逐步放開,增加一些綜合性、靈活性的問題,最后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解決。根據不同的分類層次可以把學生的課桌按區域劃分,讓學生自己布置課桌的排列。對于所有學生都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要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講解,識記性的知識只要讓學生聽懂即可。這樣的時間占整個教學過程五分之一左右。要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差異分類教學,通常采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來對美術專業知識進行講解,講解占所有教學時間的二分之一即可。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來完成作業,通常只是教師選擇一個主題,由學生進行自由地發揮。
(四)作業層次分類
作業布置只有層次分類,才能滿足基礎知識不同、智力因素各異的每類學生。對D類學生布置作業分量要少、難度要低,以模仿性、基礎性,娛樂性為主,完成課堂作業即可,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B、C類學生要求在老師設定主題的前提下,可以在課堂上多完成一份與本課主題相關聯的作業,主要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對A類學生可以布置稍有難度和深度的課外作業,增強作業的開放性,在釋放興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復合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要鼓勵中等生和學困生做較高層次的作業,創設取得成功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以校園為主題的繪畫作業,首先要讓所有的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引導學生對怎樣從大處著筆、從小處入手進行積極討論,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尋找靈感,從而在大腦中形成基本的構思。對于D類學生,只要求可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即可,但是對于其他類的學生,就需要進行積極地引導,使得學生對創作的主題進行深入理解,分析和思考,不斷深化主題的內容和創作的思路沒,達到對主題進行創作和進一步升華的目的。對于A類學生,在對其進行以上的指導和要求的同時,還要求他們在此基礎上,要靈活地使用各種繪畫工具、材料和表現手法,從更深的層次來表達對主題的理解。
總之,在農村中學美術分類法實施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平等對待,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合作、團結精神,使學生們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學習的進步。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