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
高中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尤其是必修一,經常會涉及到理科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同時,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識面又非常廣。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講到地方時與區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廣州某高中學生小華的生日是5月1日,他有一次在一年中連續過兩個生日,同學們想一想他是怎么做到的?講到洋流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他于1492年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時共花了37天的時間。第二次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時間就順利到達,這是什么原因呢?講到云貴高原時,我是用這樣一句俗語導入的:有一個省份,被人形容為“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大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大家知道這是在形容哪個省嗎?講到河流的治理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農田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不洗馬桶蓋”,同學們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樣帶有趣味性的問題式導入能夠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第二,利用視頻、圖片、flash動畫等生動形象的影像資料吸引學生。
利用各種各樣的地圖、景觀圖、統計圖表、實物模型等來解釋地理知識,不僅能培養學生從各種圖表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由抽象變得具體,這樣也會使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地理原理和地理過程進行情境的再現,有時候很多很難講透的知識點往往一張flash動畫就能解決。視頻、flash動畫在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的必修一教材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大氣的受熱過程,常見的天氣系統,洋流模式圖等都可以用到。尤其是在常見的天氣系統這一課,在講到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狀況時,學生比較難理解,如果能有flash動畫演示一遍,學生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第三,要學會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
地理教學若能結合學生身邊活生生的例子,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又能讓學生覺得,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是能夠指導他們的生活的。例如,在講到城市功能分區中,有提到一個概念CBD,作為老師,你如果拼命地去解釋什么是CBD,學生不一定完全理解。但是,你如果跟學生說,珠江新城就是廣州的CBD,學生一下就能理解了。又比如,在講到城郊農業時,我就會跟學生講為什么我們學校周圍的農田沒有種水稻等糧食作物,而是種蔬菜和花卉,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還有,在講到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里面我們講到了交通這個因素,我后來就帶學生去了我們學校附近的京港澳高速的鐘落潭高速路口,在高速路口附近分布著多家快遞企業、化妝品企業、家具企業等,這樣學生對交通這個因素對工業的影響就會理解得比較透徹了。
第四,地理教師要博覽群書、知識淵博。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博覽群書,多閱讀有關書籍和報刊雜志,多看有關電視和視頻,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如,史地不分家,文史不分家,地理教師應該多儲備一些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用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服務于自己的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地理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文科綜合素質。如,語文里面有這樣一句唐朝王之渙的《涼州詞》詩,叫“春風不度玉門關”,那么可以和學生探討,春風為什么會不度玉門關?另外,歷史里面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這里面也是涵蓋了很多地理知識的。再比如,為什么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在打江山的時候幾乎都是由北方打向南方(明朝除外),這是和地理里面的地形有所關聯的。
總之,要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需要教師在各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同時,“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首先就應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師平時也要加強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的全面提升,這種能力不是一兩天能夠形成的,需要長時間的教學嘗試和積累。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才會有效率和動力,地理成績的提高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