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蘭
在這科技技術日益發達的社會里,輕佻的語言、浮夸的動作總是在學生的生活中出現,學生也在日常行為中不知不覺中進行模仿。如何培養學生的公民道德素質呢?我認為應該從生活中的基本的禮儀開始。可是,該以怎樣的方式讓00后的學生接納?在體育班里,教師結合了各項的專項訓練,配合教練,對學生在品德課上進行禮儀的教育。在訓練中落實禮儀的動作規范,在生活中進行禮儀行為的指導,讓體育班的學生不僅能展示過人的體育技能,也能展示良好的品德行為,更能體現體育學校“以體正德、以體冶情、以體啟智”的辦學理念。
一、豐富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擊劍這一運動,起源于西方貴族運動,這一高雅的體育活動有著嚴格的禮儀要求。比賽過程中,必須服從裁判判決,嚴禁與裁判或對手爭執。擊劍者自己負責自己的武器、裝備、服裝進行比賽,并自己承擔一切后果。
這其中的禮儀教育,最明顯的體現在一次的語文課小組比賽中。一組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寫得又快又好,可是,這次的活動中,有個學生卻寫錯了一拼音,輸了比賽,但全組的同學并沒有埋怨寫錯的學生,其中組長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下次我們仔細一點,一定能夠贏。”這樣的話語,出自只有八歲的小男孩的嘴里,還是挺意外的。在細想一下,這幾個學生是擊劍隊的,說出這樣的話,又好像是意料之中。
二、充實教學內容
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課堂上,教師設計了一個場景,學生要按組出去領物品,第一組學生回去時,第二組的學生又出來了,在課室里的走道上,馬上擠滿了人,這時,要回第一組的學生,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讓第二組的同學先出來,兩組的學生都自覺地靠右走,或靠右停下了,本來預料著會出現的混亂場面,就在這一組停下腳步的學生給阻止了。這樣的習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碧波蕩漾的游泳池里,就有著這熟悉的禮儀了:所有在游泳場里訓練的都必須順游,一條泳道中只要有其他人,哪怕只有一個,你也要以泳池底的水線為界,靠右側游;當您想要做短暫休息、停留或在池壁兩端時,盡量靠向泳道的旁邊,讓出可讓人轉身的空間來。有了這些的禮儀要求,在教室窄小的過道上,在學校的走廊上,在樓梯上,也就可以看到謙讓的小身影了。
三、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體育學校經常會有表演的任務,每次上臺表演前,穿著具有中國傳統武術服裝的表演者,必然臺上的表演者總會有一熟悉的指定動作: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攏伸直成掌,拇指屈攏,左掌心掩貼右拳面,左指尖與下頦平齊;右掌眼斜對胸窩,置于胸前屈臂成圓;肘尖略下垂;拳掌與胸相距20至30厘米。頭正、身直、目視受禮者,面容舉止大方,這就是武術禮儀中的抱拳禮。
“抱拳禮”的深刻寓意為和平、團結和友誼。“抱拳禮”作為武術的特有禮節,它體現了武術的精神,廣泛用于武術競賽和武術活動中。雙手抱拳其左掌意為文,象征和平,代表武德,拇指彎曲表示謙虛;右拳意為武,象征力量,代表武技;兩手相合表示習武者要文武兼備,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藝,還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武術禮儀是習武者應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是習武之人文明禮貌的一種體現。
責任編輯黃日暖
見習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