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特約撰稿 李 陽 孫 磊 圖 | 劉德良
智能制造:在“進”“出”之間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between "In" And "Out"
◇ 文 | 特約撰稿 李 陽 孫 磊 圖 | 劉德良
當前,“機器換人”的工業革命正在世界各地輪番上演,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中國開始燎原,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
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大力推動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十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機器人和高端智能裝備產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重慶是中國最大的汽車、摩托車和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2015年7月30日,重慶市政府第10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重慶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重慶市要形成完整的“研發+測試+制造+集成+服務體系”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見到楊興義時,他正在給一位老朋友打電話,邀請其出席在上海舉行的機器人格斗明星賽。
作為重慶洋娃娃科技CEO,楊興義一直認為,智能機器人大有可為。為此,他兩年前押上了全部身家創業。
楊興義所看重的,是有0-12歲兒童的家庭,他所從事的正是針對智能玩具、智能機器人的整合發行。主要產品有智能機器人和智能玩具,以及其他人工智能產品和創新創意產品等。
用楊興義的話說,“希望通過接觸智能玩具,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體驗到最新的機器人和高科技,讓孩子更多地了解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提高孩子對人工智能的興趣。”
作為一家制造玩具的企業,為何要向智能產品躍進?這次,他賭對了。智能機器人已經成為互聯網投資領域新的藍海。
楊興義認為,機器人產業已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在智能制造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2016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不僅成為了中國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市場和資本的寵兒。
“重慶地處西南的中心,具有很強的制造能力,高校的資源比較豐富,除了工業機器外,在服務機器領域也會形成巨大的產業生態?!睏钆d義表示。
重慶是中國最大的汽車、摩托車和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2015年7月30日,重慶市政府第10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重慶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重慶市要形成完整的“研發+測試+制造+集成+服務體系”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在楊興義這樣的中小型企業老板對智能制造袒露巨大興趣的背后,眾多機器人頂級制造商正朝重慶涌來,尤其是在具有開放優勢的兩江新區,自然成為智能制造產業西進的橋頭堡。
2016年12月17日,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與重慶兩江新區簽訂正式投資協議,建設ABB機器人重慶應用中心項目。國際機器人巨頭紛紛搶灘重慶,有力推動重慶機器人及以機器人為基礎的智能制造產業形成集群。
ABB機器人重慶應用中心項目近期將主要開展ABB機器人的系統集成、應用、銷售及相關服務。后期將根據市場開拓情況,考慮投資建設ABB機器人本體制造基地。
2016年3月,德國庫卡與長安工業在兩江新區成立合資公司,計劃投資5600萬元建設系統集成及機器人單元生產基地,達產后預計實現兩億元產值。當年6月,機器人產銷量全球第一的日本發那科計劃投資1億元,在兩江新區建設發那科重慶技術中心,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兩億元,最終將建成發那科機器人的西南地區生產基地。
國際機器人巨頭日本川崎重工在兩江新區投資建設的機器人本體研發生產一期基地,也已在2016年12月17日投產,設計產能約6000臺機器人本體?!八拇蠹易濉敝械娜毡景泊姍C,也加快在重慶的布局。
如今,川崎機器人和ABB機器人的搶灘重慶,標志著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企業的入駐也必將把全球領先的技術實力和品牌效應帶到重慶,可更加有力地推動本地機器人技術發展,為重慶成為“機器人之都”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果說兩江新區是智能制造巨頭在重慶布局的橋頭堡,那么永川可以說是重慶智能制造的“后花園”。
2016年7月28日,重慶3D打印快速智造創新中心在鳳凰湖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作為國家級先進制造技術創新平臺,該中心在核心技術和裝備上已全部實現了自主化,并將逐步結合永川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和汽摩產業,開展工業設計、逆向工程與檢測、醫療健康、雙創培育、3D打印快速成型技術應用、機器人快速模具技術應用等業務。


同樣在鳳凰湖產業園,與重慶3D打印快速智造創新中心臨街相望的則是鳳凰湖機器人產業眾創空間。這個眾創空間自2015年5月掛牌成立以來,已有重慶恒拓高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重慶百世德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意戈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業入駐。
目前,永川全區已成功引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136家,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產值28.5億元,增長121.4%。
這128家企業,既有不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產業龍頭,也有細分行業中的“全球單打冠軍”,初步形成了整機、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相配套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工信部裝備司評價永川已經成為“國內最大最好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聚區”。
目前,園區已成功創建為中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范區”,是工信部命名的全國惟一“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機器人)產業示范基地”,是重慶市確定的“機器人及數控機床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基地”“臺商工業園”,建有重慶首個區縣園區“院士專家工作站”。

2016年12月28日,位于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云計算中心商務樓一樓的重慶兩江機器人展示中心正式對外開放。
若干機械手正在有規律地“揮舞”,搬運、碼垛、打磨、檢測……都有專業機器人在操作演示。
展示中心內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兩大板塊,設有序廳、機器人發展史展示區、機器人分類展示區、一區五平臺展示區、政策展示區、關鍵零部件展示區、核心零部件展示區、機器人品牌展區8個環節。
已開放的工業機器人館,布展面積近5000平方米,匯聚了川崎、庫卡、發那科、ABB、華數、新松等眾多落戶兩江的國內外頂級機器人品牌。
兩江新區機器人展示中心,正是重慶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縮影。機器人產業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基礎,重慶市委、市政府在幾年前就將機器人產業列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重點發展。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培育發展重慶機器人產業的戰略目標,兩江新區在水土高新園規劃了占地兩平方公里的機器人產業園,并由重慶市經信委牽頭,與兩江新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和江津區等成立了聯合招商組開展全球招商,全力建設智能裝備產業聚集區。同時,注重產業鏈協同發展、創新商業模式、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培養等多種舉措并用,以推動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的自主研發及應用普及。
截至目前,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領域,重慶已有近百家企業從事相關研發及生產,到2020年達到千億級規模。園區目標是到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企業,形成10萬臺工業機器人、100萬臺服務機器人、1000臺特種機器人的年產能,實現年產值500億元。
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數據,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21.7%,2016年更是保持高速增長,1到10月份產量就已達到56604臺,比2015年全年的產量增長了71.5%。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李瑞峰分析說,“對中國來說,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制造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方面?!?/p>
隨著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制造大國,但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非常艱巨,工業機器人作為支撐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裝備,通過機器人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制造的能力,還能提升產品質量,更可以應對我國目前勞動力減少和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的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增長,上半年累計銷售19257臺,可比口徑較上年增長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個百分點。其中,多關節機器人占比持續提升,同比增長67.2%;超六成國產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搬運與上下料領域,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指出,不只是工業機器人,老齡化社會服務、醫療康復、救災救援以及公共安全等領域,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截至目前,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領域,重慶已有近百家企業從事相關研發及生產,到2020年達到千億級規模。
在眾多企業蜂擁進入智能制造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由于國內智能制造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我國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處于中低端水平。國內制造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智能制造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兩化融合評估標準把企業信息化水平分為基礎建設、局部應用、綜合集成、創新引領等階段。
數據顯示,在智能制造研究領域發文量居首位的國家是美國,發表論文412篇,占文獻總量的26.3%,具有非常明顯的學術優勢。其次是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共發表論文346篇,占比為22.1%。再次是亞洲地區以日、韓為代表,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也較高,占比為17%。
重慶作為智能制造集群地,如何利用好后發優勢,走到前列呢?
在政策支持方面,早在2013年,機器人產業便成為了重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全市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部署,兩江新區著力于以“創新”和“市場”為驅動,通過構建“一區五平臺”產業發展生態,推動高端機器人品牌特別是研發制造環節形成集聚。目前,新區以工業機器人本體及關鍵部件研發制造為主,智能化改造及系統集成集聚的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
2015年,重慶市政府審議并通過了《重慶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明確提出以堅持市場主導、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集群發展為原則,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研發+測試+制造+集成+服務體系”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人士說,重慶要“彎道超車”,探索建立智能制造長效推進體系是重點,要堅持需求牽引,引進培育一批具備整體設計能力和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專業化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系統集成企業,以及從事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控安全、企業內信息流互聯互通等集成應用的企業。
在此基礎上,支持優勢制造業企業輸出標準統一的互聯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以行業云平臺為支撐的互聯工廠。鼓勵制造業龍頭企業以用戶為中心,構建用戶需求、產品設計、生產制造、服務等全流程互聯互通的互聯網平臺,提升全產業鏈的要素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