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連英
(山東省德州市同濟中學,253000)
勿讓“興趣”阻礙技能學習
郭連英
(山東省德州市同濟中學,253000)
各抒己見:點擊本刊文章 議論課改熱點

山東郭連英
眾所周知,經常參加耐久跑鍛煉,能夠增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發展耐力素質,培養堅毅、頑強的意志力和堅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但耐久跑項目枯燥乏味,學 生一般都不喜歡,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常常設計有趣的練習,來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練習積極性。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有趣”的練習方法都能促進技能學習,有的反而會阻礙技能學習。2016年12月下旬,筆者有幸觀摩了山東省教科院在曲阜師范大學附中舉辦的《體育與健康》德育公開課的《耐久跑》一課,筆者對其中基本部分的練習方法持有不同的意見,望與同行們進行商榷。
案例的基本部分,該課執教教師首先講解示范耐久跑的擺臂和呼吸方法,并安排學生做原地和行進間慢跑的擺臂和呼吸方法練習。這樣的安排較好,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體會耐久跑的技術動作。
接下來該課執教教師安排了分組成一路縱隊自選路線跑、分5人一組的拉一短繩在規定場地跑和領先跑的練習。在進行每個練習的同時,還播放教師自己合成的健康并且節奏鮮明的音樂,音樂停止練習隨之結束,以此控制學生練習的時間和烘托練習的氣氛。
這三個練習都激發了學生練習耐久跑的興趣和積極性。但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剛剛建立的擺臂動作表象和打亂了耐久跑途中跑需要的呼吸和跑步節奏,不利于技能學習。
耐久跑分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其中途中跑技術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途中跑技術主要是下肢協調有節奏的蹬擺和上肢協調自然的擺臂與正確的呼吸方法的配合。但是,1.在分組成一路縱隊自選路線跑練習中,學生不斷地改變方向,有時兩組還相互無序地交叉行進,學生跑步節奏不時地被打亂,呼吸節奏也相應地被打亂;2.在分5人一組的拉一短繩在規定場地跑練習中,開始跑時,學生有意識地規范擺臂,但是5人的步調不一致,有向前擺臂的,有向后擺臂的,因拉一繩相互影響著使同側臂無法正常擺,學生也意識到了,心有靈犀地做出調整,持繩的手臂都不擺了。但上體動作明顯不自然,有點兒僵硬,導致消耗更多的體力;3.領先跑練習,小組成員成一路縱隊慢跑,隊尾學生加速跑到排頭位置,然后再與排頭學生進行“剪刀石頭布”游戲,如果贏了排頭學生就成為新的排頭學生,否則排在第二的位置,然后繼續慢跑,依次重復此練習。這樣的練習同樣使學生改變了耐久跑的途中跑技術,學生只注重了興趣,呼吸方法和正確的上下肢動作幾乎無人有意識地體會。這三個練習對發展學生一般耐久跑素質是不錯的練習,但安排在學習途中跑技術的練習中并且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筆者認為不合理。
在基本部分的最后,該教師安排了沖刺跑,練習方法是往返接力跑游戲,但是往返接力跑是發展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安排在此環節筆者認為不妥。因為沖刺跑是跑程結束前的最后一段距離,是學生處在比較疲勞的情況下進行的,讓學生在靜止狀態下進行往返快速跑與終點跑的情景不符。再者一節課中安排兩個運動量較大的技術,既不符合技能學習的規律,也不符合體育課生理負荷曲線規律,掌握耐久跑技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耐久跑途中跑的練習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設計,主要對學生進行速度感的培養和使學生掌握適宜的跑步節奏,同時還要抓住耐久跑教材的特點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即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首先,讓學生掌握耐久跑上下肢的規范動作和正確的呼吸方法,然后根據學情進行分層教學,在每個層次安排跑步節奏好的學生限時限距離地領跑,同時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來適當的調整時間、距離。如,跑100m時間控制在24s左右,跑200m的時間控制在50s左右等,還可以采用分段報時的方法跑。但要注意,在練習中教師不但要不斷強調耐久跑的動作技術并嚴格要求,而且還要適時進行德育教育。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跑步節奏才能真正地體會并掌握正確的耐久跑技術。當學生掌握該技術后,適當地提高要求,如增加距離或減少時間限制;還要讓學生按照適宜的跑步節奏自由跑。這樣循序漸進地練習,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掌握耐久跑技術和增強學生的體質。
為了增加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可以利用初中生爭強好勝的競爭心理,以“捆綁式”小組評價競賽的形式進行上述練習。即每個層次為一小組,每次練習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得分,看看哪個小組得分最高,如每個小組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且動作規范為滿分,否則一人次扣一分,然后將各小組總分進行比較評價。這樣組織教學,不僅每個小組練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而且也能真正起到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
至于沖刺跑應安排在后續課中,并且待學生鞏固耐久跑途中跑技術后,按照學生能力水平分組,進行中等速度勻速跑200m、400m、600m,在最后的100m處(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調整加速的距離,能力差的加速距離短一些,能力強的加速距離長一些)開始適當地加速,沖刺跑過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