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默
“心理印章集”在小學心理健康課中的運用
魏月默
合理運用激勵機制,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并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心理印章集”的激勵機制具有覆蓋面廣、激勵及時和長效的優勢,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該激勵機制由三項激勵內容組成:心理專用本;“課前五分鐘”活動;課堂精彩發言及表現。除了激勵方式之外,相應的懲罰也與“心理印章集”活動相結合,以減少學生的消極行為。
“心理印章集”;激勵機制;小學生;心理健康課
斯金納(B.F.Skinner)提出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認為:“如果一個人因為他的某種行為而受到了獎勵,即正強化,那么他很可能重復這一行為;如果沒有人認可這一行為,那么這種行為便不太可能再發生。”
學校作為育人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都在運用著各種各樣的激勵機制。現行的大部分激勵機制存在以下三點不足:第一,激勵的面太窄,學校往往只針對尖子生進行激勵,不能滿足各個層面學生的需求;第二,評價式的激勵機制雷同,如口頭表揚“你真棒”、簡單的蓋章或者貼貼紙等,不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第三,評價、激勵內容片面,更多地關注和獎勵學生的成績等學習結果,而忽略學生課堂上的點滴進步。這種激勵機制掩蓋了學生很多的積極行為,這些積極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強化,就會慢慢消退,從而影響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筆者從校情和學情的實際出發,建立了心理課獨有的激勵機制——“心理印章集”,發現該評價激勵機制能較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具有長效激勵的作用,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課堂上的激勵是必不可少的,及時的獎勵和累加晉級的長效激勵都是強化和塑造學生積極行為必不可少的方法。據此,筆者采用了大眾方法——集印章,為了凸顯心理健康課的獨特性并吸引學生的興趣,筆者定制了兩枚獨特的印章,如圖:

相對于其他文具店里出售的“加油”“你真棒”之類的印章,這個專用印章顯得別致和新穎,除了印章上的“心理健康課”幾個字讓人一目了然之外,還有幾處特別的設計:印章的形狀采用心形,和“心理”吻合;印章里的向日葵圖案,寓意“培養陽光少年”;印章里的“上”“下”,用于區別上下學期,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上下學期兩枚印章的顏色不同,上學期為紅色,下學期為紫色,讓人耳目一新;印章里的橫線用于幫助學生記錄印章的數量,清楚掌握自己目前集印章的情況以及和目標的差距,不斷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每一堂心理課上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用心別致的印章設計,大大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以獲得“心理專用章”為榮。
為了讓學生保持獲取印章的熱情,結合本課程兩周一節的特點以及筆者所在學校的 “三星”(銅星、銀星和金星)激勵機制,“心理印章集”的具體獎勵方式為:每集滿八個印章即可換一顆銅星(銅星是我校“三星激勵機制”里的大眾星,可累計晉級為銀星以及金星,將由校長親自頒發金星及相應的禮品),以此類推。
(一)課堂用具的準備——心理專用本
心理課沒有語數英的考試壓力和作業壓力,許多家長與學生不重視此科目,導致課堂學習用品的攜帶經常是參差不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以及提高心理課的“地位”,筆者規定每位學生都必須準備一本普通A4大小的圖畫本,作為心理課“專用本”,只要當堂課帶了本子,就能在心理專用本的首頁蓋上一枚“帶本子”印章,學生只要能做到每節課帶上專用本,每次都可以蓋一枚印章。
(二)“課前五分鐘”活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課的特點,筆者設置了“課前五分鐘”活動,此活動分高、低年級階段,與“心理印章集”合二為一,形成了心理課特有的系統獎勵機制。
1.高年級段活動。
在高年級段設置的“課前五分鐘”活動的名稱為“心靈雞湯”,此活動和學校廣播站的“心靈雞湯”欄目掛鉤。活動的內容為:在每節心理課的課前5分鐘,由一名學生上臺講故事,故事的形式為“小故事大道理”。活動面向全班學生,在每學期第一節課進行自愿報名,從第二節心理課開始活動。參與此活動的學生獲得一枚印章作為獎勵,故事講得好的還將被選為下一期的“心靈雞湯”特約廣播員,作為獎勵,可以再獲得一枚印章。
此活動達到的效果如下:第一,五分鐘時間長短適宜,在課前進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上課的狀態;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學生在充滿寓意的故事中感悟人生的道理;第三,小故事的來源廣泛,網絡、書籍里隨處可見,這種較為簡單且有“豐厚回報”的行為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勵效果可見一斑;第四,課外找故事,上臺講故事,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和膽量。
2.低年級段活動。
低年級段設置的“課前五分鐘”活動為“我的心情故事”,形式為:利用課前5分鐘時間,由教師任選兩位帶齊課堂用具的學生上臺,一位分享開心的事,一位分享不愉快的事,其他學生除了傾聽之外,還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對付”壞情緒。兩位學生各獲得一枚印章作為獎勵;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學生,若意見被采納,同樣可以獲得一枚印章。
通過此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分享心情的同時,心與心的距離拉近了;學生學會了較好地處理情緒,學會傾聽和幫助他人,更多的學生愿意并敢于上臺分享真心話。
(三)課堂精彩發言及表現
心理課最主要的形式為活動體驗、感悟、交流、分享,學生課堂上積極的發言也是心理課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心理課的第三個激勵要點是學生的課堂精彩發言及表現。具體激勵內容為:課堂上有精彩、獨特發言的學生,可以獲得一枚心理印章,整堂課能夠認真參與、積極發言的學生,被認定為課堂表現優秀,可以獲得一枚心理印章。
通過此激勵活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提高了,良好習慣得到了培養;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悟及收獲時,不僅是在鍛煉自我表達的能力,還能在課堂上形成心理動力場,了解同伴的想法,產生共鳴或收獲不同思想;通過對精彩發言、有獨到見解的學生的激勵,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此外,相較于之前固定的獎勵標準,此項獎勵存在隨機性,根據斯金納(B.F.Skinner)的理論,這種隨機的激勵,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促進學生積極行為的出現。
(四)懲罰的適時運用與補充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激勵方式之外,相應的懲罰也與“心理印章集”活動相結合,以減少學生的消極行為。具體為:當學生出現課上長時間走神、做小動作或其他影響他人的課堂行為時,扣除一枚心理印章作為相應的懲罰,以及時阻止學生在心理課堂上不恰當的言行。
G444
A
1005-6009(2017)48-0038-02
魏月默,福建省廈門市松柏第二小學(福建廈門,361000)心理健康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