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數字之旅
——小學生注意力訓練教學設計
王 倩
數字;注意力;心理活動課
設計理念:
注意力是一種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是人的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被稱為“心靈的門戶”。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的影響很大: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做作業不能全神貫注,作業拖拉;等等。這節課將運用舒爾特訓練法,希望學生在課堂上掌握這種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并將練習的結果遷移到學科學習中,體驗收獲的快樂。
舒爾特訓練是最專業、最普及、最簡略的注意力訓練方法,普遍用于飛行員、航天員的訓練,也是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有效訓練法之一。舒爾特表通過動態的練習鍛煉視神經末梢,培養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但舒爾特訓練對小學生而言比較枯燥,這節課采用游戲和競賽的方式,提高舒爾特訓練的趣味性。
教學對象:小學中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教師:每節心理課前,我們共同的約定是什么?
學生:仔細聽,認真看,好好練。
設計意圖:對小學生而言,每節課前都要有意強化看、聽、練的意識。
教師:請大家仔細聽,跟著老師做。
第一組:×/×× ×/××
第二組:×/××× ×/×××
第三組:××× ××× ×××××××
設計意圖:注意力不集中,在感統方面表現為視覺感不良和聽覺感不良。雖然本節課重在指導舒爾特訓練,但也兼顧到對聽覺感不良的訓練。
1.教師展示不同年段注意力集中時間。(PPT展示)
5~7歲的兒童能聚精會神15分鐘左右
7~10歲的兒童可達20分鐘
10~12歲的兒童可達25分鐘
教師:你屬于哪一階段?注意力可以集中多長時間?一節課40分鐘,剩下的時間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晰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調動主動訓練的欲望。
2.導入課題。
教師:我們的注意力是可以訓練的,舒爾特訓練是最專業、最普及、最簡略的注意力訓練方法,普遍用于飛行員、航天員的訓練,也是學生提高注意力的有效訓練法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學,練一練。
3.示范舒爾特5×5訓練。
出示課件,教師示范舒爾特5×5訓練。
(教師左手按住卡片邊緣,不遮擋視線。右手伸出食指, 在卡片上迅速按序指認 1、2、3、4、5、6……25。)

4.熟悉舒爾特訓練。
教師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每人一張舒爾特5×5表。學生練習3輪,熟悉舒爾特訓練。第1輪為個人練習;第2輪與同桌交換卡片練習;第3輪與前后同學交換卡片練習。
學生勝出者,舉手示意教師。教師根據學生舉手的先后順序,報出名次和所用時間。
5.抗干擾訓練。
教師:我們平時的學習不可能在真空中,注意力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下面我們進行抗干擾訓練。
教師選出四位同學作為干擾者,他們離開座位,自由走動,可以大聲唱歌,可以趴在訓練同學桌上講笑話,甚至可以用手遮住卡片,可以做任何干擾訓練者的事情,唯一不能觸碰訓練者的身體。在這樣的干擾下,繼續競賽3輪:第1輪為個人抗干擾練習;第2輪與同桌交換卡片抗干擾練習;第3輪與前后同學交換卡片抗干擾練習。為了防止舒爾特表重復使用,可以大組之間交換。
教師根據學生舉手的先后順序,報出名次和所用時間。
6.挑戰2張聯動。
每位學生發2張舒爾特表格,連續指認兩張5×5的舒爾特表格,教師根據學生舉手的先后順序,報出名次和所用時間。
7.冠亞軍爭奪賽。
全班決出冠亞軍,獎勵注意力訓練的flash小游戲2輪,在電腦上操作,同時計時,其他學生看大屏幕參與。
設計意圖:舒爾特訓練本身是枯燥乏味的,訓練中采用競賽的形式,每一輪都報出學生的名次和用時,制造緊張的氛圍,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另外,每個學生的訓練量達到10次,難度也在不斷上升,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注意力品質得到了提升。
8.PPT展示平均水平,鼓勵學生進行對照。
7~8歲兒童按順序尋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 30~50秒,平均 40~42秒;
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
我國5×5的舒爾特方格訓練最短時間紀錄據說是楊利偉,25格用時3秒04。
教師:舒爾特方格不僅有5×5格的,還有6×6格,7×7 格,8×8 格,9×9 格,10×10 格,回家想練習的話就自己試試,從少到多,慢慢來。
設計意圖:將課堂練習延展到課外,經過一階段的舒爾特練習,注意力的品質才會穩步提升。

教師:訓練注意力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可以把這節課的收獲遷移到學科學習中,你想試一試嗎?
挑戰:數字連線
教師:比較這張圖上的數字與剛才舒爾特方格中的數字有什么不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從1~54的按序連線,最快紀錄是1分47秒,你會用時多少呢?
教師發放數字連線紙,學生按序連線,計時開始。
教師出示蘇軾的《百鳥歸巢圖》和倫文敘的題畫詩,講述故事和詩意:相傳宋朝文學家蘇東坡有一次畫了一幅《百鳥歸巢圖》,后代的倫文敘為此畫題了一首詩: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
食盡人間千萬石。”
教師:這首題畫詩,全詩沒有出現“百”字,可畫名叫《百鳥歸巢圖》,到底是為什么呢?請找出詩中藏的數字,在下面這個算式中添加運算符號使等式成立。(PPT展示算式)

學生們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最終解出:1+1+3×4+5×6+7×8=100
設計意圖:將注意力訓練的成果遷移到學科學習中,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師:一場40分鐘的“數字之旅”即將結束,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要與大家分享的?
學生1:我學會了舒爾特訓練注意力的方法。
學生2:我覺得注意力集中,學習變得更加有樂趣。
學生3:我回家還要挑戰10×10的舒爾特方格。
教師: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訓練秘訣:一個新習慣從形成到鞏固至少要21天。讓我們一起踐行21天,共同提高注意力品質。
設計意圖:注意力的訓練僅靠一節課的訓練是不夠的,要激發學生學習訓練的欲望,讓他們回家后自制表格,堅持訓練21天,切實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品質。
教學反思:
注意力培養是學習輔導的重要內容,提高注意力水平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改善。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感統方面表現為視覺感不良和聽覺感不良。本節課兼顧對聽覺感不良的訓練(拍手聽節奏游戲的導入),但重點在視覺感不良的輔導,指導舒爾特訓練。
從課堂效果看,學生注意力能在不同形式的10組舒爾特方格訓練中得到明顯提升,從教師示范、學生分組練習、干擾訓練、兩張聯動和flash小游戲爭奪賽,學生整堂課的參與性高,互動性強,學生的個體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同時,避免了舒爾特方格訓練的枯燥和乏味。課堂上,是以5×5格的舒爾特方格訓練為例, 以激發學生課后挑戰 6×6 格,7×7格,8×8格,9×9格,10×10 格,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整節活動課中,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是在實踐中運用的兩個環節——數字連線和解密古詩中的數字,學生高度參與,將注意力訓練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積極開動腦筋,爭先恐后,你追我趕,在體驗與實踐中體會著學習的快樂,課堂達到高潮。
長期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注意力訓練,不是一兩次訓練就可以達到目標的,也不是一節課就可以完成的。所以,這節課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學會方法,將舒爾特方格的延伸訓練落實到課堂之外,這才是切實提高和鞏固注意力品質的根本方法。
G444
B
1005-6009(2017)48-0053-03
王倩,安徽省合肥市巢湖路小學(安徽合肥,230001)教師,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