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北京市 100081)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社會保障基金覆蓋面的日益擴大,社會保障基金支付的壓力越來越嚴重,我國對社會保障基金運營投資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選擇安全系數最高的國債和銀行存款,但這兩種投資方式往往收益低,長此以往,在通貨膨脹的風險下,社會保障基金會面臨貶值的風險,如何實現社會保障基金有效增值已經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社會保障基金;人口老齡化;基金投資運營;投資策略
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現狀及問題
(一)我國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收益情況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運營體制也在隨之不斷完善,依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對社保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以此來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目前我國社保基金的兩種投資方式為銀行存款和國家債券,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僅僅依靠這兩種投資工具不足以應對日后可能會出現的社保基金支付危機,因此,我國開始逐步將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拓寬到其它領域中去,開拓投資眼光,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
2015年,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收益總額達到了2287.03億元,收益率達到了15.14%,相比于2014年上漲了3.71%,與2013年的收益率6.29%相比更是翻了2.4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收益率從2013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呈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的總資產額達到了15085.91億元,同比去年增加了2676.28億元。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8個試點省(區、市)做實個人賬戶資金達到了1149.25億元。
(二)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存在的問題
社會保障基金在投資運營中難免會因為目前的法律法規的局限性、運營管理機構賬戶公開透明程度不夠等各種原因造成社保基金投資收益回報率低,對我國整體社保事業的發展進程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盡管社會的經濟在平穩快速地發展,但是仍然有許多因素制約了社會保障基金增值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渠道狹隘
我國在對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方面總是將安全性原則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在該原則基礎之上,社會保障基金首選的投資工具為銀行存款和國債等,這類的投資工具風險系數較小,可以充分保證基金的安全性.但是眾所周知,我國的資本市場仍然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將社會保障基金投入到股市中存在著明顯的風險,因此國家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入市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這種情況下就造成社會保障基金無法接觸到高收益市場,在通貨膨脹風險的影響下,這種保守的增值方式顯而易見不能滿足基金的增值目標,會造成基金的貶值。
2.養老保險基金的“空賬”問題嚴重
我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較落后,最初的養老金沒有足夠的積累,加上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統籌賬戶在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明顯存在不足,挪用現有職工積累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的現象層出不窮,產生的明顯后果是個人賬戶“空賬”規模逐漸擴大。養老保險基金“空賬”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保障基金增值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大阻礙,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是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未分離模式,這使得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會出現個人賬戶當中的資金被挪用狀況,個人賬戶始終無法做實,基金管理的情況混亂,養老保險基金被挪用的情況嚴重,資金缺口大使得投資運營中可投入的比例減少,物質基礎不穩定,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
3.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效果不明顯
在2007年至2014年的八年時間中,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分別為11%、-6.79%、16.10%、4.23%、0.84%、7.00%、6.29%、11.43%。投資收益率一直處于大幅度波動當中,收益情況忽高忽低,無法實現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中的穩定性原則。在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中,安全性一直擺在首要的位置上,這一限制條件導致基金使用規定嚴格,無法靈活變通。
4.多頭管理的混亂的局面
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措施,各個管理部門的責任分工并不明確,造成基金管理的局面十分混亂,違規使用基金的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沒有財政專戶進行管理,從幾個環節上都會為管理留下漏洞,首先在收繳基金的時候,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造成收繳效率低,不能夠及時到達財政專戶,其次在具體的管理環節中現行的法規并不完善。
5.社會保障基金監管的法制不健全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建立和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著立法落后,立法難度大的問題,而社會保障基金入市必須有強有力的法律體系做保障。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具體法規,導致社會保障基金的收繳、管理、運營和支付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往往是無章可循,監管力度不夠,出現社會保障基金被擠占、挪用的現象層出不窮。可以看出社會保障基金的法制建設和監管機構建設的落后性。
二、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進程日益加快的角度分析
現行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主要方式為國債和銀行存款,其投資收益非常低,為了維持退休人員的現有生活水平,國家不得不加大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增加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費用的支付,正是人口結構不合理化程度的加大,導致社保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我國目前正在逐步延遲退休年齡,采取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積累社會保障基金,另外一方面可以減輕一部分支付壓力,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了社保基金增值的巨大阻礙。
(二)從社會保障基金面臨貶值風險的角度分析
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社保基金也不能避免貶值的命運。在這種情況下,社保基金的管理者需要有提前預知風險、分散風險的能力才能夠抵御通貨膨脹的影響。在社會經濟運行發展的過程中,通貨膨脹風險隨時可能會產生,為了保證社會中人民群眾能夠維持原來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加大社會保障基金的支出,為了滿足這一需要,在不增加在職工作人員社會保險費用的前提下,就必須要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目前我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不足以應對通貨膨脹危機所帶來的影響,社會保障基金支付壓力加劇,社保基金的運營越來越困難。
(三)從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和監督的角度分析
1.從社保基金管理角度
社會保障基金是為了化解社會成員可能遇到的各種經濟風險而設立的,因此要求基金略有結余。由于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以及監督不到位,導致社保基金的大量流失,雖然我國設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來集中管理中央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但由于運作方式差異大、管理的主體不同、基金的來源不一致等,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造成了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混亂局面。各項社會保障基金由各個部門分別自行征收、分散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基金隨意濫用、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現象經常發生,造成了社會保障基金的大量流失。
2.從社保基金監督角度
目前,我國社保基金的監督主體及內容還不夠完善,沒有形成完整有效地監督體系,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較低,基金管理投資賬目不明朗,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革監督制度,很容易在操作的環節上形成漏洞,滋生腐敗現象,我國目前制定的與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有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整系統,因此加強基金管理的法制建設是當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從社會保障基金選擇投資工具的角度分析
1.從投資原則角度
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時刻把安全性原則放在第一位,在安全性原則之下,可供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選擇的工具有限,銀行存款和國債作為最基本的投資方式收益率長期偏低,不足以應對通貨膨脹風險下可能會出現的支付危機,目前我國政府對社保基金投資的干預性較強,養老保險基金入股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盡管目前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投資工具,政府仍然持謹慎態度,偏好選擇收益較低的安全系數高的投資方式,也不愿冒風險將基金投入到收益高但風險系數也高的投資領域中。
2.從投資工具角度
我國的社保基金選擇的投資工具過于狹隘,導致其無法有效分散風險,在收益和風險的兩者衡量當中,選擇風險系數小的投資工具與之對應獲得的投資收益也小。這一點在投資組合理論中得到了合理解釋。一直以來,我國政府在社保基金運營方面上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保守謹慎的投資方式成為了基金運營的巨大束縛。事實上,片面選擇風險系數小的投資組合無法回避風險,通常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能力強。
(五)從資本市場不完善的角度分析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都或多或少地投入到了資本市場當中,兩者相互促進,實現收益。資本市場為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投資者可以自由選擇種類繁多的投資方式,買賣自由,健全的資本市場可以為社保基金投資創造安全的外部環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規定了資產中的股票類和上市的股權可以在規定比例中進行資產投資,市場普遍認為社會保障基金入市合法化是養老保險基金入市的前提基礎。
三、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的對策建議
(一)投資組合模式合理化設計
1.拓寬投資渠道
在安全性和穩定性的雙重原則控制之下,為了完善我國社保基金的運營體制,必須大力拓寬投資渠道。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機制逐步完善,各種各樣的投資工具全部涌現出來,我國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的投資模式,在原有投資工具例如銀行存款、國債的基礎之上,將投資延伸到股市、不動產乃至國外的投資中,要適當考慮多借助收益性高的金融工具,改變目前單一保守的投資渠道。
2.投資多元化
在逐步放開對投資渠道的限制以后,我國應該注重投資多元化科學設計,為了有效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國應該將社保基金分散化投資。換言之,在投資組合的設計當中,既應該包括基本的投資工具銀行存款和國債,還應該引入金融性工具例如股票、金融債券,以一定恰當的比例對基金進行合理分配,分散投資風險來獲得較高的收益。養老保險基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資的收益,我國要積極主動學習國外成功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最恰當科學的投資組合。
3.基金運作空間延伸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的資本市場具有相當廣泛的投資領域,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管理趨于成熟時,各個國家都逐漸放開了對海外市場投資的限制比例。而為了尋求更高的回報率和安全性,有部分本國內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的國家,會選擇那些監管完善、發展更加成熟的國外資本市場來進行投資。
此外,可以考慮將社保基金投資到海外一些比較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去,這樣在運作機制相對成熟的外部條件下,有利于社保基金的增值在選擇基金投資的種類、方向、領域時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力求做到能夠在降低風險系數的同時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達到預期保值增值的目標。
(二)消除養老保險基金“空賬”影響
1.個人賬戶與統籌賬戶分離
通過不斷消除缺口日益增大的養老基金“空賬”,為社保基金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目前我國仍然采取混賬結合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混亂不透明的局面使得基金被挪用、占用的現象層出不窮。在通貨膨脹風險的影響之下,需要支付的社會保險費用在持續上漲,發生支付危機,此時政府養老保險機構只能占用個人賬戶基金來支付,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分離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分別由不同的養老保險機構進行運營管理,權責分離。不同來源的養老基金分別存入到不同的賬戶當中去,確保挪用資金的現象不再發生。
2.政府加強監督
政府作為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中心部門,應當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定期檢查養老保險基金賬戶中余額和投資額的情況,避免出現資金流失無法追回的壞賬現象。與此同時,對于在監察中出現的問題要追求相關的責任人,責令其限期整改,追回被挪用、占用的資金,個人賬戶中屬于勞動者的財產,政府應該整改分配權利模糊不清的現狀,使資金情況一目了然。在消除養老基金“空賬”問題上,政府必須大力發揮監督的職能,不斷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
(三)改革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管理法制體制
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下正常運行,大力促進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健康發展,應該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改革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體制
為了達到使社保基金增值的目標,我國必須要從根本上改革社保基金投資管理的體制。首先,社保基金管理部門的職責要分工明確,各個部門分別負責自己轄權范圍內的事務,不得越級越權限干涉其它部門的工作,要做到政務公開透明,提高政府的辦事工作效率;其次,要妥善保管社保基金,找出管理中的漏洞,避免出現資金被挪用占用的現象,對于違反基金管理工作規定的,要嚴厲打擊懲處相關責任人,從根源上杜絕基金流失損耗的人為性因素;最后,在改革管理體制的同時要加強投資運營,及時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項目和收益具體情況進行清查,發現違反國家規定的項目必須要及時通報并收回資金,相關負責人在運營和管理社保基金時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在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這條任重道遠的路途中,必須不斷完善與社保基金投資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堅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過逐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條例,在制定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多方面的內容和因素。對違反基金管理法律人員的具體懲處措施,只有走上法制化的規范道路,社保基金的投資才能夠真正步入到正軌。因此,立法執法是社保基金增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必須加以重視。
3.建立嚴格的監督體系
除了改革我國自身社保基金管理體制外,建立嚴格的外部監督體系也顯得至關重要。政府以及基金的管理者有責任和義務定期向公共大眾披露投資收益的情況,使群眾作為強有力的監督者促進政府工作的精益求精,除了群眾的外部監督以外,在內部也應當建立起來專業的監察委員會,全面掌握中的社會保障基金運作及收益情況,保證投資工作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共同加強監督有利于促進社保基金投資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四、結語
社會保障基金是一個社會維持長治久安、安定和諧的重要物質基礎,只有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不斷增值才能夠為社會保障制度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本文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我國社保基金投資運營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找出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在借鑒國外在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收益方面成功的經驗以后,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新模式,提出改革我國社會保障投資管理體制的相關建議,只有不斷在舊模式上創新,才能夠逐步走向完善法制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北京:商務圖書館,2000(4):12-14.
[2]程志剛.社會保障導論[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2):113-116.
[3]呂學靜.社會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3):45-47.
[4]楊良初.社會保障基金管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1):81-83.
[5]肖鳳翔,劉曉利.國外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經驗及啟示[J].浙江金融,201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