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玉
摘 要:評價是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激勵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是為學生服務的,是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而不只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通過構建激勵學生多元化評價的體系,真正落實、激勵、促進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發展。
關鍵詞:小學信息課多元評價;多元評價時間點;多元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的方式
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絕對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更看重老師對他們的言行和態度,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捫心自問,在您的課堂上您又往往是以什么標準在評價學生呢?又是怎樣對待那些“不一樣”的孩子的呢?這是每個教師都該思考的問題。我是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雖然我們的學科也許并不被家長重視,在學校的地位也并不突顯。但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并不能離開他遇到的每一位老師、每一次的學習經歷。尤其是隨著課程改革的繼續,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和探索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多元評價的構建。在不斷的探索中,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評價是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激勵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是為學生服務的,是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而不只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基于以上觀點,特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信息課堂中多元評價時間點的問題
現代教育評價是對學生的全面評價,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整體性評價,要一改傳統體系中的“一錘定音”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動態”的,盡量做到隨時隨地的進行。比如,在信息課堂中我就有意識的建立了課前、課中、課后的評價體系,第一個時間點就主要是對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習慣、學習興趣方面的評價。每節課課前利用很短的時間對學生課前準備鞋套、學習用具的攜帶、課前紀律及是否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等情況做一小結。這樣的評價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養成遵規守紀、激發學習興趣的良好習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二個時間點是聽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的各種表現,有些學生想學、也遵守課堂紀律,但完成作品時并不出彩,如果我們沒有及時鼓勵和發現他們,學生的學習興趣勢必會有所減弱。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聽課的情況盡量點名評價到大多數孩子。本學期制定了“爭星創優”活動方案及評價標準,每節課都會對表現好的孩子給星,從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堅持連續性評價。將學期末一次性的整體性評價分散為學習任務階段性的評價。第三個時間點就是最后的學習效果即課堂作品評價,在這個時間段也是要讓大多數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二、信息課堂評價多元化評價的內容
在舊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我們評價學生時,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現在我們要轉為多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等。信息技術課堂是一個操作性強、活動性強、游戲性強的課堂,這樣就更有利于我們進行多元化評價。
我在課堂上添加了紀律衛生方面評價內容:遵守機房各項規章制度,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維護集體榮譽。以往學生應該會輕聲慢步有序來機房,但也不乏期間有打打鬧鬧,拉拉扯扯著進機房的學生,老師把這些習慣重視起來,評價起來,不要擔心這樣做會耽擱上課時間,也不要考慮學生的日常規范不重要,這樣評價一段時間后學生一定會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我還在課堂上關注了學生人際交往、健康心理方面的內容:愿意與人交往、合作、懂得寬容他人,能融洽的處理同學間的關系,明辨是非,自制力強,正確對待挫折,有強烈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為人誠實正直等。我認為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每一位教師都是育人者,哪管是什么學科,哪管是不是思品課或是班會課呢?現在有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和同學之間為了一點矛盾便大大出手者有之,作品做完不愿交流分享者有之,作品評價時只提缺點、不以為是者有之。這些也許和信息技能操作沒有關系,但作為孩子的老師,我們不能對他們在課堂上出現的以上不良行為視而不見,我們多關注一些這些看似與成績無關的事項,將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和性格養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的每節課都有老師糾正他的不足,孩子的進步可想而知。
學習方面也是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可以更準確的評價學生,建立學生的“學習日志”,包括了完成任務的內容、任務完成情況、待完成工作,實踐操作中已解決問題和未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個人得到的經驗。對課堂中的關注點要更全面,例如:有的同學喜歡幫助他人,自己得到知識后便迫不及待的與他人分享,這時候我們不要因為課堂紀律的因素而阻止他們,而是要給予這部分同學充分的肯定。還有也曾遇到過這種情況,有些同學對課堂講授內容有超前想法、做法時,我們也不妨讓他們去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比如,在五年級講授Scratch時,我就遇到不少這樣的學生,課堂講“變臉”程序,但他偏偏發現了腳本區動作模塊里的“移動”和“外觀”。學生就會嘗試使用這些模塊并很興奮的分享他的作品。我在課堂上是很肯定學生的這種做法的,并鼓勵他們使用老師沒有示范的技能。總而言之我們評價學生時切不可單一看結果了。
三、信息技術課堂多元評價的方式
多元評價的方式也很重要,不可以是老師的“一言堂”要強調互動性評價原則。要采用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形成以學生為本的民主評價體系。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強調師生之間互動。改“權威性”評價為“民主性”評價。學生自評時學生將個人作品進行展示和介紹,包括任務制作思路,制作方式、制作經驗,存在問題上進行闡述。學生互評,以小組方式對單個的學生作品評價,互評由小組成員,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自評情況、給出意見。教師評價主要是在學生學習方面、行為習慣方面、同學關系方面做出客觀評價。學生之間要能進行坦誠交流、能團結協作、能幫助他人,最終在這種良好的評價氛圍內,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身的價值,進而學有所成。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評價體系中,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勵學生的積極性、自信心和主動進取精神,才能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主動精神的個體,所以在教育過程和教育評價中,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一定會壓抑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通過構建激勵學生多元化評價的體系,真正落實、激勵、促進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發展。讓我們更充滿信心,愿意在課堂上實踐,虛心學習,總結出更好的經驗和做法,使我們的評價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