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瑋+韓曉麗
關鍵詞:政務服務 放管服 四項措施
德州市緊緊圍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重點改革任務,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力建設政務服務平臺,大力推進“智慧保障、效能提升、服務共享、和諧共建”四大行動,政務服務工作水平顯著提升。一是審批改革深入推進。建立“三個50萬平負面清單”和“區域化評審評估”機制,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成本;創新企業設立“1+1+X”證照聯辦、建設項目“二級推進、四大保障”審批、縣市“審批直通車”機制,打造了審批“德州模式”,2016年辦理建設項目150個,項目總投資98.35億,分別同比增長28.47%、9.23%。二是網上辦事能力持續提升。市、縣兩級平臺上線運行,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初步實現互聯互通,市縣4000余項行政許可實現一網通辦。三是服務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全面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實“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稅庫銀改革,建成網上和實體兩個“中介超市”,工商登記呈現井噴增長,新注冊變更企業2.5萬家,同比增長31%。四是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政務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形成了以市政務服務中心為龍頭、縣政務服務中心為主體,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為支撐、村(社區)便民服務站為基礎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2016年,市政務服務中心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政務服務平臺”“全國文明單位”“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評二等獎”等10余項榮譽稱號,“二級推進、四大保障”審批模式入選“中國政府管理國際案例庫”,“互聯網+政務服務”經驗被省委改革辦評為全省改革先進典型案例,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在省政府評分中處于全省領先位次。
一、大力實施“智慧保障”行動,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一是按時高效完成市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任務。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在全面清理規范全市行政權力的基礎上,依托現有電子政務外網和電子政務機房,借助省級平臺和云計算技術,1月1日運行市、縣政務服務平臺,一網覆蓋“行政事項管理、行政權力運行、網上政務大廳、平臺運行支撐、大廳智慧化管理”五大版塊功能,初步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互聯互通。二是網上大廳運行有序。41個市直部門、11個縣市區的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上線以來共辦理許可事項3萬多件,一些部門之間實現了數據交換,市政務服務中心受理前端全部實現了多系統數據分流。三是公眾自助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先后購置自助查詢機、多功能一體機、叫號機、高拍儀、顯示屏等智能化終端設備,提高了實體大廳智能化水平,為平臺運行創造有利條件。創新群眾、企業辦事的交互式體驗,增設自助申報區、自助查詢區,建立考勤系統、評價系統、叫號系統、短信系統、音視頻監控系統等,加強了平臺運行管理,提高了平臺協同應用水平。
二、大力實施“效能提升”行動,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一是創新審批模式。為項目“量身定做”審批服務產品,統一規劃了12大類主題、共計106項個性化辦事服務事項。深化區域化評估評審服務,以成片連方出讓的商住用地和產業功能園區為對象,土地出讓前成片地塊整體編報,為項目平均節省時間近3個月、費用近百萬。設立“企業設立、建設項目審批”兩個代辦中心,健全重點投資項目專職代辦員隊伍,按照“一個項目、一人代辦、一套方案、一辦到底”的服務模式,依托三級政務服務網絡推行全程無償包辦服務。二是創新審批流程。拓展企業設立“多證聯辦”范圍,實行一次告知、同步辦理、前置審核、后置確認,并利用庫稅銀三方協議,進一步為企業減負。創新建設項目“一路通”審批流程,全面推行“咨詢階段聯合告知、審批階段聯審聯辦”二級推進和“初審確認、容缺辦理、疑難會商、協助報批”四大保障機制,太陽能小鎮、凱盛晶華、博德生物等24個項目享受到專項服務,配套手續即辦即建。三是推進審批機制創新。完善同城通辦機制,德城區23個部門的審批服務事項實現進駐,切實提高市區對接速度,解決了因“三區”職能不全導致企業“跑多家”的問題。延展落地保障機制,一方面主動對接聯系,建立重大項目信息庫,幫助項目設計個性化審批方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全力跟進,建立落地項目跟蹤服務檔案,協助解決后續審批問題,促進盡快達產達效。
三、大力實施“服務共享”行動,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一是推進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市縣服務中心抓提升、鄉鎮服務中心抓規范、村服務站抓覆蓋的要求,不斷完善四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積極對照“四張清單”和本級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將所有涉及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的部門和事項全部進駐;鄉鎮服務中心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集中受理、辦理轄區內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各類事項;社區服務站多形式提供便民服務,積極推行免費代辦,把群眾的事解決在家門口。二是強化政務公開。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加強《市級審批項目目錄》《市級行政權力清單》《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項目清單》《市級政府部門責任清單》“一目錄三清單”的動態監管,在網站和平臺上公開事項依據、辦理要素等信息。印制最新政策的一次告知單、服務手冊、明白紙,免費發放社會公眾,做到權力公開透明、群眾明白辦事。三是規范中介服務。建成“線上與線下”并行的“中介超市”,通過實體超市實現中介服務一站式提供,通過網上超市實現網上監管和評價,最大限度增加競爭,讓企業群眾享受便利與實惠。目前已有土地測繪、氣象防雷等40余家中介機構在中心設立窗口,百余家中介機構進駐“網上中介超市”。
四、大力實施“和諧共建”行動,管理方式進一步優化。一是強化窗口部門聯系。密切中心與窗口、窗口與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積極引導部門提高對窗口工作的重視程度,使各方面積極適應政務服務新常態,為簡政放權創造寬松環境。二是扎實開展黨建工作。充分發揮“支部建在窗口上”的優勢,注重窗口特色,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集體學習等制度,創新“五點鐘課堂”和周六集中學習模式,實現了黨建促工作、黨建促隊建的良好局面。三是積極開展規范化建設和評先樹優活動。積極開展黨員教育、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內監督、群團組織、保障運行“六位一體”黨建規范化建設,將組織、考核等7個方面61項黨建制度上升為黨建管理標準。同時,在窗口大力開展“三亮三創三爭”活動,通過“亮身份、亮承諾、亮形象”,引導黨組織“創群眾滿意窗口、創優質服務品牌、創行業一流業績”,黨員“爭做崗位先鋒、爭做服務標兵、爭做窗口明星”,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