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苑華
摘 要:近些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與沿線各個國家的商業往來更加密切,大型商業活動十分頻繁。與此同時,對于融資也有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這就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對于商業銀行拓展國際融資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現實情況在于,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開展的形式往往比較單一,融資的資金供給也不是很平衡,與此同時對于風險的防范也沒有到位等,這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了商業銀行業務的拓展以及整體的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現階段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暴露的問題,然后以此為基礎,就如何實現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更好更快地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理論的研究,可以對實際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一帶一路;商業銀行;國際貿易;業務;發展;策略
“一帶一路”這一戰略的提出,是在各個國家共同制定政策的基礎上,實現設施的共建、資金的流動以及貿易的暢通。其中貿易的暢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內容,它指的是各個沿線國家的各個經濟體之間,開展的商業往來活動,可以極大地促進沿線各個經濟體的發展。與此同時,伴隨著商業往來的密切,對進出口雙方的資金有著更大的需求,對于雙方的資信狀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資金融通這一形式應運而生,成為“一帶一路”戰略落實的重要輔助工作。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作為資金融通的重要項目,對于沿線各個經濟體有著十分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工作的開展,主要以各大商業銀行為載體,不僅有效解決了進出口雙方的資金缺口問題,同時也對各個主體之間的貿易融通提供了有關資信的證明。企業所融資金的主要償還方式,是通過企業未來的經營收入,所以其風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比較廣泛,不僅包括企業融資的利益,同時還包括匯率差價、貼現收入以及各種手續費用,總體上可以實現商業銀行中間收益的大幅度提升。
一、現階段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出現的問題
1.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形式單一
這一問題的表現主要包括以下三點:首先,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主要采用的是傳統融資方式,即信用證結算和打包放款以及進出口押匯相結合。而新興的保理業務與票據包買,雖然在其他國家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在我國依然處于萌芽狀態,許多地方還沒有進行推廣。究其原因,則在于我國的金融貿易市場以及國際融資體系還不夠完善,無法為這些業務的大范圍推廣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許多生產運輸時間長、價值高的物資,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卻無法提供與之相匹配的業務服務,所以不得不借助于外資銀行,所以國內商業銀行很難快速發展起來。
其次,傳統的貿易融資往往局限于某一貿易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沒有建立起一個整體性的融資結構,所以造成融資的效率十分低下。特別是如果中間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則其他的環節也不能順利的開展。在這種背景下,大型貿易往來的融資需求很難得到滿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業銀行業務的流失。
最后,融資方式往往局限于單一結算方式之下的單筆業務,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它們所開展的業務往往規模較小,數量較多,如果進行融資,并且采用單筆結算的工作方式,所需要經手的程序十分復雜,不僅耗時較長,影響了企業正常的貿易活動,并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手續費,所以不利于中小型企業融資需求的滿足。
2.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資金供給不均衡
這一問題的具體表現,一方面在于貿易融資對象十分單一。對于規模較大,發展狀況良好并且資信狀況較好的大中型企業來說,它們本身就具有比較充足的資金儲備,而且銀行給它們貸款的門檻相對較低,所以融資比較便利。但對于小型企業來說,它們的生產、運營規模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劣勢,經常會面臨資金鏈斷裂的狀況,所以必須不定期的尋求銀行的幫助。但是,其融資的門檻較高,資金很難及時的到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正常的發展。以上種種情況,歸根結底就在于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資金供給的不均衡,一方面沒有實現資金流向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不利于中小型企業融資活動的開展,無法為其擴大生產規模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除此之外,對于突發狀況,商業銀行往往缺乏必要的風險防控體系,所以無法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就無法將企業的損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為各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3.應對風險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而且形成風險的原因也十分復雜,其中既包括外匯風險、利率風險,還包括各種欺詐風險以及國家信用風險。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高風險的經濟發展時代,所以相關主體必須具備高度的風險防范意識,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良性運轉以及可持續發展。但就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情況來看,多數商業銀行缺乏對于風險防范工作的重視,更談不上去尋求專業的風險防控指導,也很少去借鑒先進的科學防范措施。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分析具體風險的過程中,往往基于自己的工作經驗以及主觀判斷,缺乏科學的、全面的理性分析。除此之外,我國商業銀行往往通過靜態管理模式,來實現對于風險的管控,這就大大的降低了風險管控的效率,使得工作的開展不能與現實經濟形勢的變化相契合。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的各個部門在開展這一工作的過程中,往往呈現出“孤軍奮戰”的狀態,各個主體缺乏有機、高效的配合,一方面來很難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高效配置,另一方面,信息缺乏流動性,層層授權使得工作開展的效率十分低下,嚴重制約了商業銀行業務的拓展以及規模的擴大化。
二、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策略
1.拓寬國際貿易融資渠道,實現進出口貿易融資并重
近些年來,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主要發展對象是出口商,反而忽視了對于經濟發展作用巨大的進口業務。究其原因,則在于國家的政策鼓勵出口,所以貿易融資業務的政策也向出口傾斜。在這種背景下,進出口貿易融資結構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制約了我國經濟的良性運轉以及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開始重視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優化配置,而貿易融資結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例如中國銀行引進了國外的“貨押融資”業務,即相關企業可以以將要出口的貨物為質押,向銀行提出融資申請,待到進口商付清貨款后進行償還,從而實現企業的正常運轉。除此之外,傳統的國際貿易融資主要以信用證結算為基礎,從而實現對于企業信用風險的有效規避。但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各種涉及金額大、工程周期長的貿易往來十分常見,這對于企業融資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企業往往需要為此墊付大量的保證金,這就使得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企業融資愈加困難。基于這一現狀,商業銀行應當發展不同的融資方式,從而為企業各種形式的融資提供可選擇的空間。例如,銀行可以向企業出借自身的信用,從而增強企業的資信水平,使其獲得第三方的資金支持,這也不會占據銀行自身的資金儲備。再如,可以利用備用信用證這一形式,商業銀行扮演中間商的角色,不必動用自身的原有資金,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收入,實現自身與融資企業的雙贏。除此之外,銀行應當建立起要善的信用審查體系,加強對于企業還貸行為的監督,最終實現對于內部風險的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銀行內部風險動態防范體系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各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都稍顯乏力,并且各種風險出現的更加頻繁。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必須適時的轉變管理模式,從靜態管理轉變為動態管理,從而實現工作開展與經濟發展實際狀況的有效對接。對于各大企業的融資行為,商業銀行不僅要考慮融資企業的運營規模、發展狀況以及資信狀況,還需要考慮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包括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狀況,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以及市場的供求關系......必須要加強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的建立,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對于不同的融資對象,銀行可以參照它們的資信狀況、發展情況以及運營規模,將其分為不同的層次,實施差別化管理。對于資信狀況以及發展狀況良好的企業,可以采用授信額度管理的方式,從而實現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對于銀行的一般合作企業,依然要按照傳統的工作流程,貫徹逐筆審批原則。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于出口融資活動的監督,對融資企業真實的物流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有就是可以同其他國家建立雙邊貿易互換模式,最大程度上規避進出口貿易帶來的匯率風險,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3.實現單筆融資業務向結構性融資的轉變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它們在開展融資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比較尷尬的局面,即融資的規模不大,但是業務的數量較多。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通過繁瑣的程序,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通過層層審批,從而服務于企業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對于企業,它們需要支付高昂的手續費,并且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等待資金的到賬,有時就會對其正常的貿易活動產生不利的影響。基于此,商業銀行必須實現單筆融資業務向結構性融資業務的轉變,即應當盡可能的整合工作程序,使得融資審批工作可以高效、高質的開展,這也是商業銀行實現現代化發展的要求。
4.加強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
現如今,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主要是以各大銀行為載體,但是還有許多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也可以承擔起相應的職責。例如。商業銀行可以加強同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從而不必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在風險防控上,也就可以專心于業務的拓展以及規模的擴大。除此之外,銀行還可以加強同各個物流公司之間的合作,物流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特性,對于融資企業的貨物運輸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最大程度上規避銀行的融資風險,實現其良性運轉以及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之下,商業銀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而要想實現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其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撮而就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商業銀行的發展就得停滯不前。相反,只要商業銀行可以拓寬國際貿易融資渠道,實現進出口貿易融資并重;建立健全銀行內部風險動態防范體系,實現對于融資風險的有效防控;實現單筆融資業務向結構性融資的轉變,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加強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實現各種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我相信假以時日,我國的商業銀行一定可以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馬登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轉型發展[J].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16(9):53-55.
[2]夏丹等.“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契機與策略建議[J].轉型與發展,2015(319):35-39.
[3]姜學軍.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趨勢及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9(11):91-96.
[4]楊加睜,潘天芹.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新特點和發展趨勢[J].金融與經濟,2011(3):86-88.
[5]王璐.中小型城商銀行內控分析--以煙臺銀行票據案為例[J].當代經濟,2014(2):62-63.
[6]趙文杰.貿易融資業務對銀企信息不對稱及消解中小企業融資解決通道[J].金融研究,2007(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