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鎮海濱幼兒園,江蘇 南通 226412)
摘 要: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其將來的社會適應能力、人生際遇、心理健康等。要建立良好家庭環境,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加強同伴關系引導,強化幼兒親社會行為。
關鍵詞:親社會行為;幼兒;家庭環境;同伴關系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7-0016-01
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如禮讓、助人、分享、合作等。幼兒親社會行為直接影響著其將來的社會適應能力、人生際遇、心理健康等。幼兒主要生活在兩個環境之中,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同伴世界。幼兒出生后進入幼兒園之前的時間是與家人一起度過的,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影響較大,而進入幼兒園后,與同伴交往又成了幼兒重要的生活內容。新時期,如何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成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對幼兒家庭環境、同伴關系在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探究。
一、建立良好家庭環境,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1)樹立榜樣,加強引導。幼兒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潔白無瑕,他們一些行為習慣的形成,根源在于他們具有極強的模仿性。幼兒有些親社會行為,也是他們觀察和模仿的結果。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榜樣作用對幼兒的影響要重于語言說教。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親社會行為,都是在與父母的共同生活中漸漸養成的。父母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也直接影響著幼兒與同伴交往的行為方式。因此,為人父母者,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表現出積極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親社會的機會。在父母榜樣力量的引導下,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就會順理成章地產生。在幼兒做出了利他的行為舉止后,父母不要無動于衷,而要結合幼兒的心理進行表揚鼓勵,讓幼兒獲得滿足感、愉悅感,從而加深他們對親社會行為的美好印象,逐步增強親社會的意識,并內化為親社會行為的力量。
(2)巧用移情,學會理解。移情是一種感情的互動,是感情的相互作用。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個人感知到對方存在的某種情緒后,那么,他自己也會體驗到與之相應的情緒。移情是一個人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考慮的一種情懷。移情在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幼兒親社會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動力。具備較好移情能力的幼兒能做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能對長輩、老師、同伴等表現出親近、關愛和友好。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關心別人、理解別人。比如,父母和幼兒在路上看到一個小朋友摔倒了,家長就應這樣引導幼兒:“想想你上次摔倒的時候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也很疼,快去把她扶起來,幫她拍拍身上的土。”當幼兒無視同伴的需求,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表現唯我獨尊時,同伴之間就會發生矛盾,引起沖突。父母要通過有效的方式,引領幼兒移情,形成初步理解社會的能力,確保他們逐步形成積極的社會交往能力。
(3)選擇工具,優化教法。新時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幼兒生活學習的電子產品日益豐富,如電視、電腦、多媒體等,這些電子媒介使幼兒置身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但也不可避免地在呈現給幼兒的學習材料中,有一些不健康的素材,這就要求家長要進行嚴格的監督,為幼兒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并做好親子閱讀,還要對孩子進行適時的指導,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家長還要認識到,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有助于幼兒將來的健康成長。作為父母,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知識水平,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努力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同伴關系引導,強化幼兒親社會行為
(1)團結同伴,學會合作。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幼兒團結同伴,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會合作。合作行為是指幾個個體為了實現一個目標而共同工作的行為。幼兒與同伴的合作機會較多,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于引導,促進同伴之間的友好合作。比如,在“看病”游戲中,教師要講解合作的重要性,讓幼兒明白積極合作是取得游戲成功的關鍵,從而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2)體驗分享,感受理解。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體驗分享的愉快,能夠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獲得良好的發展。在幼兒園中有些場景幾乎每天都要出現幾次:比如,幼兒在看繪本時,自己喜歡的卻沒有擺在書架上,被別的幼兒拿走了,這時,幼兒是如何處理的呢?有的幼兒會因為早早占有了繪本而高興,沒有繪本的幼兒只能向老師來傾訴。很少有人站出來和同伴說:“找不到沒關系,咱們一起看吧。”針對類似情況,教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和幼兒這樣商量:“我和你一起看好嗎?”或者利用移情手段,讓幼兒感受一下同伴的思想情緒,促進幼兒對同伴的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庭環境與同伴關系是幼兒生活學習的兩個重要世界。家庭是幼兒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幼兒親社會行為形成的沃土,而同伴關系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強化場。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二者對幼兒親社會行為形成的重要作用,通過深入探究和不斷實踐,讓家庭和同伴關系更有力地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美玉.幼兒親社會行為研究綜述[J].吉林教育,2013(31).
[2]杜春霞.家庭環境與同伴關系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幼兒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