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項目已成為國有林場的必走之路。廣西國有維都林場通過成立機構、培育適宜項目、培養示范大戶、發展循環經濟及利用惠林政策等手段合理引導林場職工發展林下經濟,摸索出林下種、養殖的主要方法和經驗,并分析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的對策,為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對策;維都林場
中圖分類號:S75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0
1 維都林場基本概況
1.1 自然地理條件
廣西國有維都林場位于來賓市興賓區,興賓區位于廣西中部,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具有冬短夏長,光照充足,氣候干旱等氣候特點。廣西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鐵路和紅水河穿越過境,靠近南寧、柳州、貴港等市,交通便利,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在來賓市郊發展林下經濟項目,滿足來賓及周邊地區人民生活的需求,市場前景廣闊。
1.2 土地資源
維都林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直屬國有大型林場,林場經營總面積2.79萬hm2,2016年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資源面積約388.9hm2,主要分布在雅江、維都、龍鳳山、平塘4個分場,其中雅江分場258.3hm2;維都分場104.8hm2;龍鳳山分場22.2hm2;平塘分場3.67hm2。
2 維都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的意義
2.1 促進維都林場和諧發展
2.1.1 維都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過適度開發林下資源來發展林下經濟,改變過去僅靠大量砍伐木材、犧牲資源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1],培育維都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職工的生活水平。
2.1.2 分流林場富余人員
發展林下經濟可拓寬維都林場職工就業渠道,分流林場富余人員,促進維都林場社會的穩定。
2.1.3 調動護林積極性
發展林下經濟還可調動維都林場職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積極性,起到以副養主的作用,進而促進生態林的建設。
2.2 實現維都林場林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林下經濟,對促進維都林場轉變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多年來,維都林場林業發展較單一,林下空間得不到有效利用,導致林業資源的浪費和林業綜合效益的低下[2],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可實現維都林場的可持續發展。
2.3 提高了生態效益
林下種養相對傳統種養模式具有低投入、少污染、高產出的特點,如林下養豬,豬糞可用來發展沼氣作為清潔能源,沼渣可作為油茶樹、蔬菜、珍貴樹種等作物的有機肥料,能有效減少化肥的使用,促進林下良好生態循環的形成。
2.4 提高了社會效益
林下種養可在來賓市興賓區范圍內起到一定的示范帶動作用,帶動農戶及企業家投資林下種養業,對于提高林場經濟,增加職工及農民收入,拉動區域經濟增長,宣揚企業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模式
3.1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維都林場積極響應廣西林業廳提出的“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號召,充分利用林下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發展林下經濟模式[3],形成了林下種植模式和林下養殖模式2個模式。當前,林場林下經濟仍然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模式單一,發展規模較小。
3.2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模式
3.2.1 林下種植模式
3.2.1.1 林花模式-紅豆杉、西洋杜鵑、香茶花、富貴籽
維都林場在雅江分場建立了林花種植基地——維福花卉園藝公司,引進技術種植了紅豆杉、西洋杜鵑、香茶花、富貴籽等品種共6hm2。
3.2.1.2 林菜模式-種植有機蔬菜
在維都分場建立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各種時令蔬菜共3.73hm2。
3.2.1.3 林果模式-林間套種柑橘、西瓜、香瓜等果類
維都林場建立了柑橘、西瓜和香瓜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涉及林地面積3.67hm2。
3.2.1.4 林油模式-花生
維都林場號召一線職工利用自營經濟林地套種花生,發展林油模式,涉及面積14.87hm2。
3.2.1.5 林木種苗培育模式-桉苗、杉木、格木、紅椎、降香黃檀等
維都林場在雅江分場建立了林木種植基地——維林園林綠化公司,引進技術種植了桉苗、杉木、格木、紅椎、降香黃檀等品種共40hm2。
3.2.1.6 其他林下種植模式-甘蔗、油茶等
維都林場建立了柑油茶生產基地,涉及林地面積181.2hm2,和利用一線職工自營經濟林下發展甘蔗生產,涉及面積132.67hm2。
3.2.2 林下養殖模式
3.2.2.1 林禽模式-林下養雞
維都林場在良富江林站建立了林下生態雞養殖基地,涉及面積2.33hm2,重點打造生態雞品牌。2016年林下養殖土雞累計存欄4000羽。
3.2.2.2 林畜模式-林下養豬
維都林場在良富江林站建立了林下生態豬養殖基地,涉及面積5.13hm2,重點打造生態豬品牌。2016年年林下生態豬累計存欄1000頭。
4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的做法
4.1 高度重視,成立組織機構
維都林場高度重視發展林下經濟,于2014年增設林下經濟發展辦公室,由林下辦具體管理林下經濟工作,并成立了林下經濟發展相關工作領導小組,由場長任組長,黨委書記為副組長,其他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積極帶領職工發展林下經濟,使其成為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
4.2 因地制宜,培育適宜項目
維都林場根據本場的自然資源條件,在龍鳳山分場、維都分場重點發展林下種植,2016年林下套種花卉6hm2,林下套種各種時令蔬菜3.73hm2、瓜果3.67hm2,林下套種花生14.87hm2,林下套種甘蔗132.67hm2、油茶181.2hm2,林下培育桉苗、杉木、格木、紅椎、降香黃檀等品種共40hm2,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依托雅江分場良富江林站5.13hm2林地發展林下生態豬養殖,2016年,豬存欄1000頭,依托雅江分場良富江林站2.33hm2林地建立了林下生態雞養殖,2016年,土雞累計存欄4000羽。
4.3 搞好宣傳,培養示范大戶
引導部分職工先行試點,摸索嘗試,從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激發職工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積極培養發展林下經濟的示范大戶,通過成功大戶的先進經驗及管理技術,引導林下經濟向技術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發展。
4.4 依靠科技,發展循環經濟
維都林場以科技手段為支撐,在充分保護和利用林業資源的基礎下,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條件,結合本場實際情況,積極大膽引進推廣適宜林場林下經濟發展新品種、新技術,發展可持續、高效益的循環經濟。同時,認真學習借鑒外地發展林下經濟的成功經驗。
4.5 利用惠林政策,合理引導維都林場職工發展林下經濟
充分利用政府相關惠林政策及上級的扶持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引導林場職工發展林下賺錢種養業,并通過不斷提高種養技術、質量來提高產值,以增加職工收入。
5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發展中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表現如下。
5.1 林下經濟模式和品種相對單一
目前,維都林場林下經濟僅有“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2種模式,不僅發展模式較少,而且林下種植和養殖品種單一,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5.2 管理水平低,缺乏專業人才
由于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缺乏先進的種養技術、管理經驗、市場營銷經驗及林下種植養殖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林下產品營銷人才。
5.3 產業規模較小,競爭優勢不明顯
近年來,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林下經濟發展規模較小,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5.4 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
由于林業的特殊地理位置,林地都處于偏僻山區,林地比較分散,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才能滿足基本發展需要。很多項目都是因為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無法開展及推廣。
5.5 缺乏活躍的林下經濟產品交易市場
由于市場信息缺失,沒有專業銷售基礎和市場渠道,林下經濟產品市場占有率低。
6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的對策
針對維都林場林下經濟起步較晚,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策及建議如下。
6.1 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發展多種林下模式
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的原則,確定中長期發展目標,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合理布局,科學選擇林間種植、養殖模式,提高林下經濟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6.2 通過引進人才和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林下經濟發展水平
通過培訓管理人員的方式,不斷積累先進的管理經驗及科學的種、養殖技術。還可通過引進人才優惠政策,不斷提高林業經營管理水平。
6.3 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擴大產業化
通過與龍頭企業——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新興有限公司合作,選擇在雅江分場良富江林站建設兩個家庭農場,采取“公司+基地+農戶” 的養殖模式,改變粗放、低效的傳統養殖方式,帶動林場職工發展林下訂單養殖。依靠龍頭企業的示范與帶領作用,推進維都林場的林下經濟的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6.4 增加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和健全基礎設施,穩步發展林下經濟
通過增加投入250萬元建設2個養豬家庭農場;投入20萬元建立林下生態養雞示范基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此外,還可通過立項,爭取政府層面的資金,以此擴大生產規模并提高經濟效益,以保證林下經濟的穩步發展。
6.5 通過多種渠道打開市場
通過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林產品和農產品等展銷展覽會及林場官網《維都林場網站》、林場場刊《維林家園》等媒體,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打響維都林場林下產品的品牌,提高公眾對林下經濟建設的認知度,并通過與其他企業在資金、技術、林產品初加工方面進行合作,打開產品銷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7 結束語
維都林場林下經濟的發展目前正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在發展中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和問題,需要通過各種有效措施給予解決,才能做活、做強林下經濟,使維都林場職工能在長時期的林業生產周期無收入的情況下,在相對短時間內獲得經濟收益,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及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恩久、李更新、李學.大興安嶺林區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建議[J].中國林業經濟,2006(78):35.
[2]榮昌友.淺談國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前景[J].農業與技術,2013(2):42.
[3]耿凱、馮林霞、楊燕紅.國有黃冕林場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綠色科技,2014(11):63.
作者簡介:韋獻習(1978-),女,本科,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