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農作物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玉米是目前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因此其產量的高低會影響到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氣候環境的不斷惡化,漁民病蟲害已經成為了影響玉米產量穩步提高的關鍵因素,那么如何促進玉米栽培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是防治玉米病蟲害最主要的手段。本文主要就玉米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玉米栽培;病蟲害;防治策略;技術
中圖分類號:S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39
引言
雖然我國整體經濟水平,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我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玉米作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農作物,其產量的高低以及品質的優劣,不但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對我國的食品安全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必須進一步加大玉米栽培技術研究和創新的力度,才能促進玉米病蟲害防治效率的不斷提高。
1 玉米栽培技術的提高
1.1 種植土地之前要做好松土準備
在進行玉米種植之前,必須嚴格的按照要求進行種植土地的精細深翻,而這里所說的精細深翻就是使用農業機械設備,將土地經過翻整、細碎,這樣不僅可以有助于玉米的播種,同時對于玉米后期的發育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在玉米播種作業開始之前,必須將種植土地內的秸稈等雜物及時的清理出去,如果將其留在土地內的話,不僅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同時也會導致玉米種子出現發霉、腐爛,從而對玉米的正常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1.2 挑選種子要結合實際情況
玉米播種作業開始之前,必須對種植區域的生長特點以及當地氣候、土質以及水源分布情況等進行深入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玉米種子的選擇,才能從根本上確保玉米種子的健康成長,為獲得最高的玉米產量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玉米種子確定之后,還必須按照玉米種植的要求,進行玉米種子的浸泡、晾曬等工作,才能將種子播種在土地內。而玉米種子的浸泡和晾曬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玉米種子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玉米種子不發芽現象發生的幾率。另外,玉米種子在播種之前,還必須與農藥進行混合攪拌,從而進一步提高其防治病蟲害的能力。在玉米播種之前,不管是浸種還是拌種,都必須在操作完成之后進行種子的晾曬,確保玉米種子在播種之前必須處于干燥的狀態,才能有效的促進其吸水能力的不斷提高,從而達到提升種子發芽率的目的。
1.3 合理選擇種植方式
選擇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以及種植密度,是確保玉米種子均勻吸收水分和營養的主要手段。而玉米種植密度的選擇必須與種子的選擇保持一致,一般情況下,如果種植區域土質較為疏松、且不易扎根的話,那么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適當的提高玉米種植的密度,才能避免玉米發生倒伏的現象;反之,如果種植區域土地相對緊實的話,則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適當的降低種植密度,才能確保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得到充足的光照,為其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1.4 科學管理玉米生長
玉米播種完成之后,進入生長期之后,必須對玉米的幼苗期和抽穗期這2個生長階段予以充分的重視,才能促進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高。玉米幼苗生長期。幼苗期是決定玉米種子的根莖和葉片分化最關鍵的階段,這一階段的生長不僅會對玉米根系的生長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是決定玉米根系是否發達的關鍵。所以,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玉米幼苗期生長階段的管理,積極的進行玉米定苗期的操作,如果發現種植區域內出現缺苗現象的話,必須及時的將空缺補齊。另外,在玉米幼苗生長期內,還必須做好種植區除草的干燥,并根據玉米生長的實際情況施用合適的肥料,確保玉米幼苗的健康成長;玉米抽穗期。在玉米進入抽穗期后,必須及時的進行玉米培土的干燥,才能確保玉米根系的迅速生長。這一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玉米在進入岀粒期后因為天氣的干旱,對其顆粒的飽滿度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遇到雨水較多的情況,則必須及時的進行玉米種植區的排水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因為大雨而導致玉米出現倒伏的現象。
2 玉米病蟲害的防治策略
2.1 常見的玉米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經過深入的調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玉米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黑粉病、小斑病、紋枯病等幾種。黑粉病主要是在玉米被黑粉細菌感染之后所出現的一種病害。為了有效的降低黑粉病發生的幾率,必須在玉米播種之前,利用粉銹寧等農藥進行玉米種子的攪拌,從而實現有效降低玉米黑粉病發病的幾率。比如,種植區域內的剩余農作物將會增加黑粉病發病的幾率,所以,在玉米播種之前,必須及時的將種植區域內不必要的農作物清理出去,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黑粉病發病的幾率,如果出現玉米黑粉病的話,那么必須及時的噴灑農藥,控制黑粉病感染的區域,才能避免黑粉病的發生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小斑病,主要是發生在天氣燥熱的夏季。為了有效的避免小斑病的發生對玉米生長產生的影響,應該盡可能的選擇抗小斑病效果相對較好的玉米種子,同時增加有機肥施加的頻率和數量,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小斑病發生的幾率,從而為玉米的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紋枯病,不僅發病率相對較高,同時其對于玉米的健康生長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玉米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一旦發生玉米紋枯病的話,那么將會對農民的經濟收益造成嚴重的影響。玉米在發生紋枯病之后,將會對其吸收土地的水分和養分產生影響,從而導致玉米逐漸的死亡,因此,必須在紋枯病出現的初期,及時的將其消滅,避免其出現大范圍感染的現象,才能確保玉米的健康生長。
2.2 常見的玉米蟲害及其防治策略
就目前而言,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蟲等幾種。玉米螟,就是在玉米種植區域內經常出現的一種飛蟲,其對于玉米的正常生長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玉米螟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河北、河南以及四川等玉米種植大省、這一害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不僅可以依附于玉米的葉片之上,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同時其還可以進入玉米植株的內部,對玉米的果實造成嚴重的破壞,威脅玉米的正常生長,一旦發生玉米螟的話,將會對農民的經濟收入產生嚴重的影響。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后發現,最有效的玉米螟防治方法主要有2種,采取直接將辛硫磷顆粒安放在玉米植株中心的方法,以達到消滅玉米螟的目的,可以采取直接在玉米植株的中心噴灑辛酸硫的方式,殺死玉米螟;蚜蟲是玉米生長過程中最常見且數量最多的害蟲,這一害蟲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會在玉米的頸部和葉片上迅速的形成黑色片狀物,而且其繁殖速度較之其他害蟲也相對更快,因此一旦發生玉米蚜蟲病的話,將會對其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在自然界像常見的步行蟲、瓢蟲等都是蚜蟲的天敵,因此一旦玉米發生蚜蟲病的話,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將其迅速的消滅。
3 結束語
玉米是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其對于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安全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必須進一步加大玉米種植栽培技術研究的力度,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玉米產量和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也必須加大玉米病蟲害防治的力度,增強玉米病蟲害防治的意識,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玉米病蟲害對其產量和質量造成的影響,從而發揮出玉米種植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淑梅.淺析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6(23):64.
[2]王小蘭.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8):76.
[3]呂東紅.新疆塔城地區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6(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