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回旭
近些年來國內互聯網發展快速,網民的人數快速的增加。所有網民中,學生占有很高的比例。現在社會,網絡化的信息技術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網,已成為人們的時尚,成為人們學習、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熱情置身于網絡之中,成為網絡的主力軍,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中交友、娛樂和學習,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成長,不論是網絡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還是它所提供的豐富內容和參與平臺,都對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心理發展、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等方面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同時也對我們的育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網絡文化的正面影響
第一,互聯網可以培養中學生的創造性、平等意識和探索精神。與互聯網相比,文學讀物是一種獨享,電視是一種被動觀看,這些媒介缺少參與,缺少交流,也缺乏探索。網絡的碰撞和交流,促使中學生能夠更充分地認識社會和自我,認識文化環境對于自己生活的意義。網絡的全方位、超時空、互動性和虛擬性,為中學生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中學生不僅鍛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也提高自己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潛質和潛能有效地開發出來。
第二,互聯網有助于中學生不斷提高自身技能。我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人類生活的所有各方面的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中學生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學習如何檢索、查詢、核對信息,以及如何達到對信息的有效利用。中學生可與遠在異國的人、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思想,與他們成為電子筆友,還可以與科學家、成功的商人、運動員、作家及政治家等進行平等對話,吸取思想營養,提升自身素質。
第三,互聯網為中學生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渠道。當前中學生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難以滿足中學生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中學生的需求,為中學生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互聯網已成為青少年獲取各種信息的最佳來源。對于學生來說,許多大型的考試報名和分數查詢,都可以在網上進行,而不用像以前那樣打永遠繁忙而且昂貴的聲訊電話去查詢。對發布信息的單位來說,不再需要逐個地點派人員去宣傳,對于想知道情況的考生來說,也不用千里迢迢、奔波勞碌地去到指定地點索取招生簡章、了解招生情況,兩方面都從網絡信息的傳播中獲益匪淺。
二、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
第一,網絡文化對中學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際關系產生深刻的影響。現在許多中學生沉溺于網絡聊天、網絡交友、網絡戀愛之中,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學業,而且長期處在虛擬網絡世界中,很容易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因為網絡的虛擬性,與現實社會情境相去甚遠,這樣就容易使中學生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并逐漸“異化”了他們的交往方式,產生新的人際障礙,使人產生孤獨、苦悶、焦慮、壓抑、情緒低落,精神不振。
第二,網絡成癮使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危害。因為網上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頻繁,這使得部分中學生流連忘返,毫無節制的花費時間、精力、金錢在互聯網上。這部分中學生上網是精神亢奮,下網后精神恍惚,學習上課無精力,甚至逃課,不能完成學業。
第三,西方“網絡殖民化”的影響也不可小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正在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影響力,極力向全世界特別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實行文化侵略,中學生的思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必將出現思想的嚴重混亂。
三、網絡時代做好中學生教育工作的對策
第一,加強教育引導,提高學生素質。要充分利用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筑起強大的“精神屏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免疫力”。要把網絡德育作為學校的一門基礎性教育課程,使學生把握方向,守住良知,引導學生做文明網民,樹網絡新風,拒絕道德墮落。舉辦有關講座、討論、交流和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輔導,讓學生參與“網絡社會”的信息管理與研究,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三是提高中學生的文化道德素質,培養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品味和高尚的情操。利用課堂教育的優勢,培養中學生的自學能力、自辯能力、自制能力,最終到達明辨是非、分清良莠,增強對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第二,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網絡技術培訓工作,建好一支隊伍。互聯網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政治堅定,責任心強,具備更高的理論素質,能夠辨析網上魚目混雜的各種思想潮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動搖,同錯誤的思想作不懈的斗爭。二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索工作的藝術和方法,不是用互聯網延續傳統的說教,而是要加強灌輸同互動交流相結合,特別是要結合網絡特點,研究適合網絡思想教育的工作藝術。三是,教育工作者要適當調整自己的角色,樹立教育民主化觀念,堅持疏導原則,與大學生平等對話和討論。四是,加強教育者的信息素質,使他們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崇高的信息道德,特別要善于將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受教育者視野,啟迪受教育者思維。
第三,搶占網絡教育陣地,對中學生實施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一批有質量、有層次、有特色、能夠吸引中學生的網站和網上愛國主義教育陣地,正確引導學生在校內在教師指導下安全上網,培養他們良好的上網習慣、網絡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同時利用網上熱線、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師、學生、家長之間民主平等溝通的寬廣平臺,為中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證。還要特別加大網絡監管力度。網絡只有規范有序,才能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減少或杜絕負面影響,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實現網絡規范化,首要的工作是加強網絡管理力度,形成一套網絡監管機制。要制定網絡規范,糾正網上違章,打擊網上犯罪,尤其對營業性網吧,要嚴格地規范管理,營造良好的網絡道德氛圍,維護文明的網絡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