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賽+孔倩妮
(浙江浙杭律師事務所,浙江 杭州 310020)
【摘 要】確立夫妻非常財產制,應首先明確制度的法定適用條件。主要應包括如下五個方面:①夫妻一方行為導致共同財產利益受損或侵犯另一方平等處理權;②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而另一方不同意支付醫療費用;③夫妻間共有基礎處于不圓滿的狀態;④配偶一方行為能力存在瑕疵;⑤配偶一方個人財產不足以清償個人債務。同時還應排除夫妻一方不履行撫養義務、履行夫妻間借貸協議等情形的適用。
【關鍵詞】夫妻非常財產制;法定適用條件;共同財產利益;平等處理權;債權人
我國婚姻法解釋三第四條對婚內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做出了具體規定1。對此,學者們普遍持肯定態度2,但同時也認為該條款尚有較大的完善空間,不足主要表現在:①適用的情形過于狹窄,條款規定過于簡單;②請求權人單一,忽視了夫妻共同債務中債權人的利益;③分割共同財產之后的夫妻財產制不明確,財產歸屬不清晰。3
對于上述不足的完善,在路徑的選擇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立場,一是完善現行的婚內共同財產分割制度4;二是引入大陸法系國家的非常法定財產制5。但無論基于何種立場,都首先面臨對于制度適用的法定條件之確定6。本文擬以夫妻非常財產制之法定適用條件為研究對象,從對現有文獻和國外立法例的梳理出發,結合現行規定與相關理論逐一分析,總結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法定適用條件,提出立法建議。
通過對現有文獻和國外立法例進行梳理,非常財產制的法定適用條件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夫妻一方行為導致共同財產利益受損或侵犯另一方平等處理權
婚姻法解釋三第四條規定的第一種允許分割婚內共同財產的情形,即“一方有隱匿、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行為”。此款的中心詞即“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行為”,同時用了一個“等”字預留空間,可見未來還應當補充其他內容,如學者們列舉的其他侵犯另一方對婚內共有財產的平等處分權可能導致共同財產利益受損的行為。
(一)夫妻一方有隱匿、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行為:婚姻法解釋三第四條中即規定了此種情況,學者在婚內財產分割的路徑選擇上,無論采取哪種立場,均將此納入到法定適用條件中。但對于行為發生的時間,仍存在著爭議和待查之處?!痘橐龇ā返谒氖邨l規定了離婚時隱藏財產及偽造債務的處理,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未作規定,《解釋(三)(征求意見稿)》第五條增加了這種情形,但同時附加了“一方在夫妻因感情不合分居期間及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的限制,最終出臺的解釋三中刪除了上述限制。對于行為發生的時間是否存在時間上的限制,有學者認為應限定于“離婚期間”7,這種觀點主要來源于《婚姻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也有學者認為應適用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包括離婚訴訟期間在內的全部階段8。筆者贊同后一種觀點,理由在于:①盡管《婚姻法》第四十七條明確了對上述行為的救濟,在訴訟過程中也可以采取保全措施,但事后救濟不如事前預防;②離婚過程中上述情況產生的可能性較高,并不意味這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其他過程中不存在類似的情況,僅限定于離婚期間保護范圍過窄;③在最終定稿的解釋三條文中,刪除了原征求意見稿的限制性規定,可見在立法選擇上也傾向于作出更大范圍的適用。
(二)夫妻一方對財產管理不力或擅自處分財產:前一種情形,也有學者將其定性為“惡意行為”,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也同時存在這雖無直接惡意,然行為實質上侵犯了夫妻另一方的平等處理權的情況。現有研究中列舉了幾個典型的情況,如無償贈予、私自變賣、未經另一方同意擅自動用共同財產炒股、風險投資的,或參與賭博,數額較大等,“如果不能分別財產,則會直接危及另一方的財產利益。”也有學者將這種情況稱為“夫妻一方個人行為引起夫妻共同債務增多”,指出根據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不應要求夫妻另一方未享受行為利益卻承擔行為后果,需適用非常財產制使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包袱。德國、法國民法典中均有類似規定。9
(三)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同意對方對共同財產的合理管理與處分行為: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這婚內財產有夫妻中其中一方掌控的情況,在一方排除另一方的支配和適用情況下,應當允許適用分別財產制。10 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發展,財富增值的途徑多元化,夫妻理財觀念的差異往往使投資難以達成共識。允許在此種情況下適用分別財產制,其一,可以使夫妻一方實現其投資理財的意愿,保障其財產管理權;其二,即使投資失敗,也可以減少家庭財產的流失,確保另一方配偶的財產利益不受損;其三,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家庭財產增值均有積極影響。德國民法典中也有類似規定。11但筆者也認為,實務中要適用此條仍面臨很多問題,如對于“正當理由”和“合理管理”的認定,畢竟很多的分歧來源于觀念上的差異,簡單地進行分別財產制的處理可能導致夫妻間矛盾的產生。因此,對此條的適用,應當采取更審慎的態度。
(四)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向對方告知其收入、債務等財產狀況:夫妻共有財產平等處理權的前提是對雙方財產多寡、適用效率等狀況的知情,若一方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告知,則不利于對另一方財產利益和平等處理權的保障。同時筆者還認為,一方的這種行為也可理解為其主觀上對夫妻共同財產制的否定,既然如此,無論從保護平等處理權還是尊重夫妻對于財產關系的意愿等角度看,都可將此列為適用非常財產制的法定的情形。類似的規定也出現在瑞士民法典中。12
二、夫妻一方不履行撫養義務或負有法定撫養義務人重大疾病的情況
婚姻法解釋三第四條規定的第二種適用婚內共同財產分割的情形,即“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充分考慮了我國社會的現實情況。同時,還有學者主張基于《婚姻法》第二十和二十一條之規定,將拒絕撫養家庭成員也作為法定適用情形。
(一)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對于該項規定,有學者認為可以將其包含于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同意對方的合理處分和管理行為中,在學理上這種分類是合理的,但筆者認為將該條單列更為合理。一方面,該條規定在現行的司法解釋中已確定,是針對中國國情的具體規定,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本文主張將前述的管理和處分行為界定在投資理財等日常財產處分行為,以與此類具有特殊身份性的事由相區分;最后,前述的情形根源于對夫妻財產平等處理權的保護,而此情形夫妻一方負義務,既非夫妻雙方共同的義務,也并不涉及財產上的增值和獲利。最后,在條款的具體適用上,還應當注意:首先,此處的“撫養”應作廣義的理解,應包含夫妻一方負有法定扶養、贍養、撫育義務的人;其次,對于重大疾病的認定,可以參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
(二)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扶養家庭成員或拒不支付家庭生活必要費用:也有許多學者主張將這種情況列入非常財產制的適用范圍。13筆者認為這樣并不恰當。理由在于,對于非常財產制的規定,主要是為了突破婚內共同財產不能分割的法定限制,保障家庭成員的財產利益,但對這種情況的救濟在我國《婚姻法》第二十條和二十一條中以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不因婚姻關系存續而受限。且考慮夫妻另一方沒有經濟收入的極端情況,采取分別財產制對其反而不利。
三、夫妻間共有基礎處于不圓滿的狀態
根據《物權法》第九十九條之規定,共有的基礎喪失構成分割共有財產的當然理由。而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之規定,感情破裂經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故該條中所涉及的感情破裂之情形為共有基礎喪失提供了確定的前提,可以考慮將其作為適用非常財產制的法定前提。
(一)夫妻感情不和而分居達到一定期限:根據我國現行的立法,分居期間的財產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14,但學者普遍主張將夫妻感情不和而分居作為婚內分割共同財產之法定理由。(國外立法)等均有此規定。理由在于:①分居期間,婚姻共同體事實上已經解體,客觀上形成了各自獨立的生活、經濟單位,分居期間各自所得的財產處于分離狀態,沒有繼續適用共同財產制之必要;②分居期間,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財產來源、管理等控制能力變弱,繼續適用共同財產制會加大損害夫妻另一方財產權行為的發生風險;③現實生活中夫妻分居原因眾多,法律強制規定適用情形僅限于夫妻感情不和,符合生活實際,也利于盡早地結束夫妻間的提防狀態,減少隱形矛盾的發生。在期限的設定上,對于分居兩年的時間上限,考慮《婚姻法》第32條第4款之規定,學者們有較為一致的意見。但在時間下限上,目前存在兩種觀點,一為六個月15,一為一年16。
(二)涉及無過錯方申請損害賠償的法定情形: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重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睂τ趽p害賠償的請求必須以離婚為前提,這一規定以無法滿足實際情況。僅以家庭暴力為例,據全國婦聯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而這些家暴有很大比例并非偶發性事件。根據現行立法,擺脫家暴并獲得賠償只能選擇離婚的方式,一方面,將當事人至于非此即彼的尷尬境地,不利于其婚姻的存續;另一方面,也很難規制家庭生活中的暴力行為。因此,有必要將這種情況納入到法定財產制的適用情形中,以此為婚內財產制的確立提供制度上的基石。
四、夫妻一方行為能力存在瑕疵
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四條和第十八條規定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民事責任,同時第二十條和二十一條規定了宣告失蹤的法定條件和財產代管人之規定。但基于對行為能力存在瑕疵的配偶一方的財產權益保護,仍有必要在此情況下將夫妻財產制轉為分別財產制。學者們對此持統一的觀點。
(一)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蹤:在這一條件上,學者們也有一致的意見,指出在此情況在適用非常財產制具有以下的優越性:①與《民法通則》中關于公民失蹤的規定相協調,盡早明確宣告失蹤人的財產歸屬17,防止其財產的不當流失;②有利于避免配偶在共同財產利用上的不便,降低失蹤方配偶濫用共同財產權的風險,減少不必要的家庭財產糾紛;③宣告失蹤后續確定財產代管人,適用分別財產制可以避免另一方配偶的財產受代管人管理,同時也避免配偶一方為代管人時損害被宣告失蹤方財產利益的風險。
(二)夫妻一方被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適用該條的理由與前述配偶一方宣告失蹤的理由相似,意在保護行為能力受限制的夫妻一方財產權利不被另一方所侵害,同時還可以避免另一方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不當行為導致共同財產受損而影響其財產權益18。
五、涉及夫妻一方個人債務的償還
涉及配偶一方個人債務清償的情形,對于個人財產不足以清償個人債務這一條件,學者的意見較為統一,主要是考慮適用非常財產制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但也有少數學者提出應當將適用情形延伸至夫妻間訂立借款合同和夫妻一方不法行為被處以財產刑的情況。
(一)夫妻一方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其個人債務:多數學者在其立法建議中主張將此種情況納入。理由在于,從保障另一方對共同財產所享有的利益角度出發,當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不足以清償其個人債務而需要動用夫妻共同財產時,分別財產可以固定夫妻另一方的財產份額;②從保障債權人實現債權和維護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通過申請適用分別財產制提前分割債務人夫妻共同財產以增加債務人個人財產。也有學者提出我國應當引入德國等國家的“個人破產”制度,以明確理清、了斷夫妻一方的所有債權債務。
(二)清償夫妻間借款協議:也有學者指出,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一條承認了夫妻間借款協議的法律效力,明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19,“但對借款期限已到或發生雙方約定的還款情形卻不想離婚時如何處理未作規定,故可借助先進行婚內析產再償還債務的方式來解決他們之間的財產糾紛” 20。筆者認為,此處將其排除在法定適用條件外更為恰當。夫妻間訂立借款協議旨在通過對夫妻共同財產的靈活處分維持夫妻共同財產制的穩定性,且其產生的仍是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故若個人財產足以清償債務,則沒有分割共同財產的必要;若個人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則在必要時可適用前款的規定。
(三)夫妻一方不法行為被處以罰金或沒收財產:也有學者指出,為了避免夫妻一方不法行為導致的經濟懲罰對另一方財產的嚴重侵害,保護無過錯方的財產權益,在出現此種情況時,可以申請適用非常財產制。21筆者認為并無將此單列的必要。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夫妻一方為債務人案件的相關法律問題解答》22中在答“執行程序中如何把握債務性質的判斷標準”問中指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因刑事犯罪被判處的財產刑部分以及因賭博、吸販毒等違法犯罪行為所產生的債務等均可認定為個人債務。故該情形仍在“夫妻一方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其個人債務”這一法定適用條件的框架之下。
綜上,未來立法對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法定適用條件之規定,可以包括以下幾點:①夫妻一方有隱匿、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行為的;②夫妻一方對財產管理不力或擅自處分財產的;③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同意對方對共同財產的合理管理與處分行為的;④夫妻一方無正當理由拒絕向對方告知其收入、債務等財產狀況的;⑤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6)夫妻感情不和而分居6個月以上的;7)夫妻無過錯方申請婚內損害賠償的;8)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蹤或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9)夫妻一方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其個人債務的;10)其他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行為。
對于非常財產制的法定適用情形的確定標準,主要考慮以下因素:①不適用分別財產制會嚴重算還夫妻一方共同財產利益或平等處理權;②不適用分別財產制不利于行為能力受限的配偶一方的利益保護;③不適用分別財產制將導致夫妻間權利義務的嚴重不對等,有失公平;④不適用分別財產制將導致夫妻一方法定撫養義務的無法履行;⑤不適用分別財產制對債權人的債券實現有較大障礙。
注釋:
1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p>
2 認為其積極意義包括:1)與物權法共有制度結合,突破了夫妻共同財產只有在離婚時才能分割的傳統模式2)充分考慮了現實情況,保障夫妻對共有財產的平等處理權,有利于維護婚姻穩定;③在現有規定框架下對婚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作出了靈活性規定,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創設奠定了契機。
3 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裴樺:《也談婚內共同財產分割——兼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草案)》第15條》,《法律適用》2010年第1期;馬海蓉:《婚內析產挽救了婚姻——兼論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 4 條的完善》,《法制與社會》2014年第9期。
4 參見張秀玲:《我國夫妻財產制度有關問題探析——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8卷第6期。
5 此為主流意見。筆者認為,也可能出現第三種立場,即存在兩種制度并行適用的可能。此問題較復雜,本文中不討論。
6 對于解釋三第四條的性質界定,存在著兩種觀點,多數學者認為該條規定的做法類似于其他大陸法系國家的非常夫妻財產制,也有學者認為該條即創立了我國婚姻法上的夫妻非常財產制。但從條文內容分析,該條規定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分割并非對于非常財產制的確認。就該條的性質,薛寧蘭教授等學者即提出過疑問,最高人民法院吳曉芳法官對此的回答是該條是對夫妻分割共同財產的規定而非確立非常財產制。上述觀點參見羅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征求意見稿)專家論證會紀要》,載陳葦主編: 《家事法研究》, 群眾出版社2010年版,第251 頁。就現有的相關研究看,無論是采取那種立場,在適用的條件上仍具有一致性。故本文將采取哪種立場先放在一邊,另文討論,將文章的研究重點放在對法定適用情形的梳理上。
7 參見張秀玲:《我國夫妻財產制度有關問題探析——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8卷第6期。
8 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張秀玲:《我國夫妻財產制度有關問題探析——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8卷第6期。
9 法國規定:“夫妻一方理事混亂、管理不善或行為不正,繼續維持共同財產制將使另一方配偶的利益受到危害時 ,另一方配偶可訴請法院處理財產?!钡聡幎ǖ那樾斡校骸傲硪环讲唤浽摲絽⑴c而實施需雙方共同實施的管理行為,該方未來的權利可能有顯著損害。由另一方自身導致的,在配偶雙方相互關系中由該方負擔的債務共同財產負債過度導致該方日后的財產受到顯著危害的?!?/p>
10 參見張秀玲:《我國夫妻財產制度有關問題探析——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8卷第6期。
11 條文中規定了“另一方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協助對方對共同財產的通常管理”的情形。
12 瑞士民法典規定了“配偶一方拒絕提供收入情況、財產及債務情況”。
13 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
14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建議》第4條規定:“夫妻分居兩地分別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
15 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張秀玲:《我國夫妻財產制度有關問題探析——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8卷第6期。
16呂春娟:《我國非常夫妻財產制之建構》,《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17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
18 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
19 對于“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這個條款的理解,也有不明確的地方,有一種意見認為該項規定并不表明僅在離婚時可適用。
20 參見馬海蓉:《婚內析產挽救了婚姻——兼論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 4 條的完善》,《法制與社會》2014年第9期。
21 參見裴樺,塔娜:《構建我國夫妻非常財產制的思考》,《凈月學刊》2013年第2期
22 文件編號為:浙高法【2014】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