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摘 要:在我國社會中,青年團員有著特殊的地位,其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也非常突出。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高新科技的引進,青年團員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在發生著變化,改進青年團員思想引導方式成為亟待教育界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青年團員思想引導面臨的挑戰,并針對合理、有效引導青年團員的思想提出了部分建議,希望能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參照。
關鍵詞:青年團員;中國夢;思想引導
在我國當代黨政體系中,青年團員既發揮著后備軍、預備隊的作用,又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青年團員是否符合我黨我國的現實需求,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因此,在中國夢的背景下,不斷加強對青年團員的思想理論引導,展現當代青年團員積極有為、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導其樹立遠大理想,成為現代教育體制中需要持續關注和加強的重要課題。
一、青年團員思想引導面臨的挑戰
因受到媒體的信息轟炸,90后的青年團員思維活躍,受傳統價值觀念影響較小,這就加大了引導青年團員思想的難度,也對各級團組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產生了沖擊。
1.青年團員思想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各級黨團組織的完善,團員隊伍日益擴大。尤其是在大學校園中,“全民皆團”的現象屢見不鮮,團員已經不再是學生中的“領頭羊”,被弱化為一般群體的他們,榮譽感和使命感不斷下降。
一是自我中心的意識強化。90后青年團員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家人常以他們為中心,加之受網絡信息影響,獨立意識強,從而導致他們思想中根植著“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思想,傳統教育引導方式難以引發他們的思想觸動和共鳴,作用有限。
二是自身認識的錯位。青年團員普遍存在認識誤區,把入團當成是入黨的跳板和過渡,對如何體現團員的先進性不懂、不會,也不愿意去學習,他們不愿意去踐行團員的義務,甚至在繳納團費時也不情不愿,從而客觀上導致了基層團組織功能的弱化。
三是功利思想的泛濫。受社會大環境制約,青年團員過分重視回報率,而入團所能給予他們的榮譽感、使命感等已經無法對他們產生有效的激勵,在無法收到相應回報的情況下,青年團員不愿意參加團組織活動,不愿意主動奉獻,團組織開展思想引導面臨很多困難。
2.思想引導方式落后
在社會背景和團員思想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團組織開展思想引導的方式卻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溝通聯絡的方式落后。目前各級團組織在開展思想工作時,仍然拘泥于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和書面匯報。雖然在團中央的指導和帶領下,各級團組織在新媒體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無論是內容還是更新時效都不能滿足廣大青年團員的需求,團組織活動的開展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是引導交流的模式保守。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模式仍然是課堂授課,在青年團員思想日益活躍的今天,其作用已經微乎其微。很多青年團員不懂中國夢是什么,對如何實現中國夢一無所知,更有甚者,受網絡上負面信息的影響,部分青年團員對黨和政府不信任,對黨組織和黨員不信賴,傳統的授課教育模式對這些思想問題完全無力應對。
3.難以把握青年團員表達方式的變化
總的看來,青年團員對時政的興趣比較淡薄。近些年來,雖然各大高校逐漸加大了時事政治教育、路線方針教育和愛黨愛國教育的力度,對青年團員了解掌握國內國際政策走向、堅定理想信念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其方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枯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在當代,會主動閱讀黨刊黨報的青年少之又少,他們更愿意用手機接觸和了解這個世界。但是,能夠利用手機查找到的宣傳我黨政策法規的信息非常匱乏,對青年團員進行有效思想引導的平臺更是寥寥無幾,在把握青年團員表達方式這一方面,各級團組織已經嚴重滯后。
二、中國夢理念下對青年團員的思想引導
在全國人民共建中國夢的新形勢下,思想引導的方式和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滿足青年團員的需求。
1.明確思想引導的內容
(1)加強核心價值體系及中國夢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誕生的先進理論,對青年團員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指導性作用。因此,各級團組織要積極組織全體團員,重點是在校大學生團員,認真研究學習,利用五一、國慶等節假日,組織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進一步加強教育效果。
(2)強化兩課教育
兩課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兩課內容相對較為單一,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團員并加強教育效果,就必須在教育形式上有所創新。
具體教育實踐中,可以改室內課為室外課,多組織紅色旅游、學雷鋒等活動,把授課內容納入到具體活動實踐中。同時,可以改變傳統的授課式為研討式教育,把課上授課,課后布置作業改為課上討論、課下研究的方式,鼓勵學生寫作、出書,充分發揮兩課對青年團員的教育引導作用。
2.創新思想引導方式
(1)校園活動
橫向比較而言,各大高校的團組織比較健全,團員數量比較龐大,思想狀況也最好,校園文化同樣是引導青年團員思想的最佳陣地。
高校要利用好學生的課余時間,以理論性學生社團為組織者,籌劃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校園綜藝性活動,并將思想教育內容融入教育活動實踐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青年團員的思想。
(2)公益活動
以紅十字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為載體,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通過公益活動,讓青年團員學會奉獻、學會感恩,同時教育引導他們明白什么是責任,明白如何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3.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
重點是構建以移動平臺為主要載體的網絡媒介。
一是培養典型。網絡的特點就是信息量龐大和信息傳播迅速,這就更便于培養、推出典型代表,通過典型帶動全體青年團員,引領他們共同踐行中國夢。
二是發表訊息。以網頁、微信公眾號等為載體,及時更新、發布權威信息,充分收集、掌握青年團員思想現狀,搭建及時有效的交流平臺。
三是解決問題。針對當前青年團員受網上負面信息影響過大,思想問題較多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打造一個疏導思想、解決問題的平臺,點對點地消除青年團員思想中的負面因素。
總結:
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廣大青年團員的支持,各級團組織要結合社會發展趨勢,摸清思想底數、掌握思想動態,持續加強對青年團員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真正發揮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力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霞.銳意創新 不斷加強青年團員思想政治工作[J].中國職工教育,2012(7).
[2]劉方.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青年團員思想政治工作[J].祖國,2017(4).
[3]郭良.高校共青團在青年團員思想引領中的作用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5).
[4]趙彥.淺議新型團組織建設對高校青年團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輕工科技,2014(1).
(作者單位:青島市海潤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東部分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