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企業的管理與發展過程中,會計監督制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企業會計監督制度的創新建設,能夠更好地提升企業會計內部管理,為企業管理奠定基礎。本文就企業會計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創新對策。
關鍵詞:會計監督體系;創新;問題;對策
一、會計監管的定義
會計監管的含義是為了避免因會計信息作假而造成的投資者權益受到侵害或者導致的資本市場畸形發展的情況,由政府機關和部門聯合社會各界一起發起的,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導,利用檢查、督促、控制等工具和方式來嚴格監督會計工作的各個環節的信息真實性而進行的監督和管理。
二、我國企業會計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1.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和控制理念淡薄
首先,絕大多數企業管理者或主觀或客觀的忽視了內部監督系統的理論認知,管理意識和能力明顯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人的要求。其次,企業所有者對內部會計監督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忽略的這項工作,即使有財務監督制度也是脫離實際工作的,假大空,實際工作中無法從中找到監督方式或者方法,而形同虛設。且內部會計監管制度不成體系,缺乏科學的指導,過于片面和零散。再者內部會計監督崗位長期空缺或者由其他人兼而負責,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理論,我國也缺少合格的內控從業人員。
2.內部審計存在諸多弊端
縱觀國內外的各種企業,內部會計監管的工作都隸屬于內部審計部門。一旦被發現會計信息作假,首先要承擔責任和懲罰的就是內審部門。可是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卻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普遍缺乏系統的和強有力的內部審計機構;其次,內部審計部門沒有足夠的行使監督的權利也缺乏獨立工作的環境,無法正常發揮其內審的功能;再次,內部審計在各項工作中展開的執行力不到位。
3.企業會計監管人員素養不高
在我國市場經濟中,企業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到會計的審計和監督管理工作中,然而一些會計人員素養不高,缺乏強大的法制觀念和認知,職業道德低下,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風險意識,為了保住飯碗而卑躬屈膝,出賣職業靈魂,再加上受權大于法的認知,就會出現財務舞弊、作假等行為,這些行為的主要表現在:不依法遵守獨立審計準則,從而在審計過程中出現重大過失;對客戶的舞弊跡象漠然處之等。
4.人事管理體制有失偏頗
首先,我國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領導人的任免權歸政府的相關部門所有,經常會接受到政府部門的行政指標和要求,企業領導人要滿足社會角色的職責以及政府部門的要求,就難免會利用財務信息造假和舞弊來表彰其功績和業績,否則將會失去現在的職位。在這種畸形形式的帶動下,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的領導都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滿足領導的需求,而進行財務造假和舞弊,此時的財務監管就形同虛設了。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單位的會計監督從業人員評優、評先、任命、提拔、調動、晉升等職權屬于本單位全權負責,即使會計監督人員也想嚴格遵守國家以及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可是在單位領導人為了維護一己私利或者是小團里的利益而要求進行違法違規操作時,會計監督人員也只能在人事任免權面前委曲求全,放棄職業操守。
5.會計監管法律法規之間不協調
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格局為:我國財政部會計司負責會計準則,而我國證監會負責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因此《會計法》與《證券法》彼此各自獨立著,財政部與證監會之間的責權范圍又非常明確,各司其職所制定的法規就很難形成互相支持的體系而各自獨立著。那么整體的會計監管氛圍就是,部門獨立、法規獨立,當法規之間出現相互矛盾和抵觸時,又缺乏科學的規范、缺乏相輔相成的體系,那么有關監管部門在執法的時候就會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
三、企業會計監管體系的創新對策建議
1.加強教育,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和控制理念
要想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和控制理念,首先要對企業內部人員加強內部控制理論的教育,可以請專業相關人士對企業內部會計監管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教育,并適當地有目的性地增加內部控制符合性測試的教學;其次,加大宣傳會計教育的力度,清理內部會計監管的不良輿論和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再次,注重相關會計從業人員的后續培訓,這能為企業內部會計監管提供持續動力,并且內部控制環境、控制方式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最后,結合實時更新地相關會計信息及時地對內部控制人員進行相關教育與培訓,內部會計監管人員才能維持足夠水平的職業素養,來提高企業內部會計監管的執行力度,從而才能揭示在財務及管理方面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
2.克服不足,加大內部審計工作的力度
要強化企業內部監管體系需要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以下幾項工作是必須的:(1)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將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置和從業人員的配備作為企業獲得工商營業執照的必要條件;(2)審計委員會必須直接領導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并且內部審計部門直接向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3)內部審計部門的責權應當高于企業內部的日常運營,這樣的內部監管才有力度和效率。內部審計部門應將內部監管也納入日常的工作范疇,定期對內部控制設計和實施的有效性進行合理評估,并得出評估報告;(4)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要針對內控制度展開周期性的評估和評審。企業領導人要將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作為重要工作并要保證其正常的運轉;(5)建立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體系,將內部審計委員會的設立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并強制公司在設立之初就要完善該機構和只能。
3.唯才是用,提高會計監管人員的素質
為了保障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制度有效開展,就要不斷的提高會計監管人員的職業素養。這樣的話,就必須針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不間斷的補充新的時代信息,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幫助會計人員建立遵守法律,廉潔自律,忠于職守,嚴格監督,實事求是,搞好核算,精心理財的高尚職業素養。及時更新會計教育的內容,幫助會計人員增強新會計信息的判斷能力,從認知的角度將會計監督傳統的“監管、督促”定義轉化到新的認知,摒棄迂腐的錯誤的觀念,正確認識會計監督是保護企業發展生產經營服務觀念。
4.科學規劃,完善企業人事管理體制
在實際工作中,堅決杜絕賬戶權限私加亂設,數據錄入造假等行為,將會計監督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于企業內部相關政策的執行人員就要不斷的加強教育,獎勵優秀員工,對于執行不力的員工予以警告或者開除處分。另外,提高內部監督制度的地位和高度,是優化內部監督環境的重要舉措。只有較高的企業內部地位和認知,才能使內部監管人員踏實的從業,履行監督管理的職責。同時,營造良好的內部會計監管制度,不單單是優質的從業人員就可以的,還需要企業做好各種內部建設,完善各項職能。
5.完善法律規范手段
目前,我國法律規范體系在保護相關利益者與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方面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想完善我國法律規范體系,第一步是使《會計法》與其他相關法律相協調,形成法律共同作用,再能從方方面面杜絕上市公司的財務違規和造假。其次,突破《會計法》與《證券法》的個成體系,將證監會和財務部之間重合的職能和工作內容加以調和,加強兩個體系之間的互相合作形成完整的法律武器。最后,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中的民事責任立法還比較薄弱,只有優化民事賠償訴訟體系,將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切實的保護起來。
四、結語
本文闡述了會計監督的定義,發現其存在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和控制理念淡薄等問題,進而提出了企業會計監督體系創新的對策建議,如加強教育,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和控制理念、克服不足手段等。在未來的發展中,希望我國企業會計監管體系越來越規范、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博,夏懿.企業會計監管體系創新問題探究[J].會計審計,2014(06).
[2]戴新民,龔銀燕.內部控制的基本制度:會計信息全面規范[J].管理世界,2010(2).
[3]蔡計準.國會計監管和透明度法案對我們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1(9).
[4]陳漢文,李樹華,林志毅,伍千奎.證券市場與會計監管[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5]段周暢.關于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0(02).
作者簡介:譚彥(1993.07- ),女,四川樂山人,西南政法大學,審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