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瑜婕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執政期間,高擎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旗幟,在繼蘇維埃局部執政時期后迎來新的實踐高峰,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積累了豐厚的經驗。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國內外各種尖銳的矛盾,肩負著繁重的任務,面對著嚴酷的挑戰。而正是這些考驗,使各方壓力和動力交織在一起,鼓舞并磨煉了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不斷改進,走向成熟。在執政文化建設方面,中國共產黨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在紛繁復雜的文化戰場中搶占了“制高點”。
【關鍵詞】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建設
一、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文化建設期間不僅進行了理論建設,也推進了很多具體的實踐,比較突出的體現在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兩個方面。
(一)組織建設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逐步成為了革命的領導核心,我們通常判斷一個黨是否走向成熟,首先要看其是不是形成了一個領袖團體,其次要看其有沒有制定出正確的綱領和路線。中共在這一時期在陜甘寧邊區的優秀執政經驗也成為后世學習的典范。
首先是民主政治建設,通俗的講就是讓人民當家做主,要真正的實現人民群眾當家做主就必須要實行民主的選舉制度,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才能夠進一步實施民主的政治。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偏遠山區也實施民主的選舉,讓人民真正的實現參與政治,然后進一步議政、主政,為普通的人民群眾謀求實在福利。這種制度的實施激發了廣大群眾了解政治和參與政治熱情,值得我們后世了解和學習。
另一方面,1940年3月,貫徹執行了三三制政權,“三三制”就是在抗日民主統一戰線這個前提要求下,根據客觀事實提出來的。在抗日戰爭這個大背景下,并不排斥共產黨外的其他人員,只要有共同的抗日意愿,愿意積極投入到抗戰中去,就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沒有黨派和信仰的限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貧農、開明紳士、中等資產階級等各個階級的利益。
最后,提出統一戰線政策。眾所周知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之一,也經過了歷史和人民的檢驗,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充分的活力。中國共產黨始終接受革命綱領的正確指導,堅持原則性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策略達到執政目的,反對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在中華民族處于危難關頭之時,中國共產黨能夠審時度勢把握大局,根據現實情況調整決策,經過艱苦探索后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步步走向勝利。
(二)作風建設
第一,開展整風運動。1942年春,面對黨內存在思想和作風不純的問題,在全黨內開展了大范圍的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來分別整頓學風、黨風、文風,要求各黨員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之間進行相互監督,從一言一行貫徹落實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國民的影響可謂是根深蒂固,其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我們培植獨特的民族精神,但是其中的封建思想也很難從國民的觀念中剔除,比如“血緣宗法”觀念,“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義等。黨中央不斷深入開展運動,肅清封建殘余,掃清錯誤思想滋生的土壤,總結歷史經驗后不斷召開學習座談會,深刻認識黨的路線的是非問題。
第二,大力進行文化教育。延安時期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和建設,1939年初春,中共中央建立了干部教育局,特別職掌干部教育方面的各項工作任務;5月,黨中央專門召開了動員大會,毛澤東在大會上著重申述了學習的關鍵性,呼吁大家要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學習,督促干部學習運動全面展開,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方法,注意總結經驗教訓。1941年,在《改造我們的學習》這一文章中,又對干部同志學習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開展了全黨內的整風運動,大大提高了全黨同志的政治素養。中共中央剛剛到達陜北時,延安只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城,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已經成為全國有志青年向往的神圣的革命圣地和文化教育中心。延安期間,黨先后建立了包括延安大學、延安外國語學院等在內的30多所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前前后后為革命培養出5萬多名專業人才。在這一時期,無數支持抗日和革命的有志青年從全國各地來到延安,接受了學校專業的培養教育,為根據地建設和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對革命勝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建設的當代啟示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文化建設方面的優秀實踐值得我們深入分析和學習,總結歷史的同時找出經驗教訓,牢記歷史留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為國家當代的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推陳出新
延安時期,黨中央尤其注重馬克思主義學說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黨員教育,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路線。延安時期正是由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毛澤東思想,才得以排除各方干擾,擯棄落后思想,發展了新民主主義文化,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發展的中國道路。我們當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高文化軟實力,一定不能偏離根本方向。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新時期,必須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清醒的認識現狀,創造大眾容易接受的科學的文化,戒驕戒躁,避免急功近利,最大限度發揮文化的社會功能。在堅持理想高低的基礎上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不斷銳意進取,腳踏實地,推陳出新。
(二)注重黨內思想建設
延安時期,黨注重在思想上建黨,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文化方向,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文化建設,建立了牢固的文化統一戰線。理想信念如同黨員精神上的鈣,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經濟全球化和國家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代,我們要想在發展中不偏離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長期堅持自己的方向,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加強內部建設,持續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確保黨在建設中的領頭羊地位。延安時期我們在艱苦的環境下依然能夠取得勝利,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內先進文化建設,保持黨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新時期我們要繼承黨在延安時期的優良作風,保證黨能夠在新時期新局面下應對有方,理性面對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各個艱巨的任務,正確掌握社會發展大趨勢,達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個目標。
(三)重視農村文化建設
由于陜甘寧地域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工農兵是延安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參與者,中國共產黨注重調動廣大農民的建設熱情,貼近農民生活,把理論知識與農民實際相結合進行宣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新時期文化建設要想得到廣大農民的認可,同樣需要加強與基層的聯系,豐富文化創作的源泉,創作反映農村生活的各類型優秀作品,不斷創新題材和表現手法。真正無了解農村生活,關注其精神狀態和精神需求,增強在群眾中的文化影響力。
在經濟全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精神文化還遠未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在多元化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下,許多人失去了自我信仰,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要借鑒延安時期文化建設的思維和方式,發揚創新精神,注重思想建設,保持先進性和科學性的同時進一步活躍文化活力。
【參考文獻】
[1]樊為之《延安時期黨的文化建設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宋進《毛澤東思想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郭海軍《延安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4]泰勒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M].廣西:廣西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