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利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摘 要】隨著3D技術的發展,3D動畫電影以豐富逼真的視覺體驗收到觀眾的青睞,而3D動畫電影所包含的文化和形象因素也不容忽視。我國的3D動畫電影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推陳出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過分析國產3D動畫電影成功之作《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素運用和動畫形象的塑造以及視覺的表現方法,試圖找到適合我國3D動畫電影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3D動畫電影;文化傳承;動畫形象;視覺表現
引言:
西游記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神魔故事文本,給影視作品提供了許多可以使用的素材,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電視劇關于西游題材的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近年來中國的3D影視制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尤其是把3D技術應用于動畫電影,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2015年7月上映的3D動畫電影《大圣歸來》,憑借其高超的3D動畫效果,以傳統文化西游題材為故事文本,加上微博上“自來水”軍的獨特宣傳,一舉席卷了10億票房。
一、近年我國3D動畫影片發展現狀
(一)我國3D動畫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3D動畫電影作為新時期動畫發展的一種形態,自然也存在著傳統國產動畫的一些問題,大量的投入集中在中間的制作環節,前期的原創力投入明顯不足,這都源自于傳統的觀念認為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只需要簡單的美術設計和劇情撰寫,就可以滿足小孩子的口味。國產動畫要走出認知率低、觀眾印象淺的泥淖,就必須突出原創力,打造自己的動畫精品。無論是編劇、美術設定、場景表現,還是動畫技術和動畫音樂,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體現堅實的原創力。
(二)簡析近年來我國3D動畫電影作品
2009年由導演梁漢森及其團隊推出的《齊天大圣前傳》,歷時兩年零六個月打造,號稱用了最新的高科技技術,然而上映后得不到觀眾的認可,認為這部動畫電影畫面效果和鏡頭腳本都不及格,粗制濫造、動作僵硬,故事情節低俗幼稚,甚至產生對中國電影動畫產生失望的情緒;縱觀《齊天大圣前傳》雖然取材于西游記,然而其故事情節死板僵硬,及其低幼化的創作效果,還有對故事的隨意編造,一味強調使用了多么先進的技術,不但不能滿足觀眾的觀影期待,還會使觀眾產生厭惡,此后中國動畫制作人吸取經驗和教訓也創造了不少佳作。
2011年的國產3D動畫電影《兔俠傳奇》該片獲得了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影片、優秀電影技術提名、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等多個獎項,畫面效果較好,并且在世界上范圍內發行,成為較為成功的走出國門的范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此外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通過引用3D技術將“中國學派”曾經創造輝煌的動畫《大鬧天宮》搬上熒屏,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特色,形象塑造也采用了原來的京劇臉譜,背景的音樂仍以古典戲曲作為基調,另外增加了許多的西洋樂器,通過3D形象的呈現,使動畫形象飽滿生動
從這幾個3D動畫電影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在國產中的影響力仍巨大,但是在創作過程中有一些導演不但不尊重原著還惡意改編,內容制作低劣,受眾當然不會買賬,一些制作人還在固步自封,用固有的思維去進行影視創作跟不上時代潮流,自然會被淘汰。另外還有一個極端就是鼓吹“技術至上論”認為只要是運用了最新的3D技術就能打造好的影片,影視作品根本上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和文化的表現力,這也是3D電影不會取代2D電影的一個原因,要想做好動畫電影講好其文化內涵尤其重要,《大圣歸來》作為近年我國3D動畫電影的佳作,其文化運用和形象塑造都值得探析。
二、3D動畫電影中中國傳統文化的運用
(一)《大圣歸來》中傳統的民族精神
中國古代文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豐富,這些都為當代影視作品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土壤,甚至美國好萊塢都在覬覦這些優秀的文化財富,制作了很具有中國特色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在故事情節上《大圣歸來》對原著有所改編,但在主要人物性情和基本情節的設計仍然遵循了原著,非常成功的塑造了另一面的大圣形象,也符合當代中國人的社會心理,就是相信自己不放棄,努力拼搏才能夠實現自己的英雄宏愿或者夢想的精神,而且西游的故事情節在中國家喻戶曉,受眾數量大,也為票房打下了基礎。
(二)《大圣歸來》對文化元素的構建
3D動畫電影佳作《大圣歸來》不僅僅是“大圣”的再次歸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更加恰當融入動畫影視的一個里程碑,影片中處處充滿中國典型,青石板路基、拱橋、傳統建筑的飛檐結構,還有影片中使用的場景也都具有鮮明的中國山水特色,使用的美學設計也本著一種東方美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
另外《大圣歸來》中的音樂運用也十分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用古箏演奏的《春江花月夜》配合場景畫面真是恰到好處,還有傳統的中國龍的形象塑造借助3D技術的表現力展現的氣勢恢宏壯觀,包括影片中水和日食現象等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
三、動畫形象的塑造
《大圣歸來》動畫形象塑造的成功:
《大圣歸來》中塑造的大圣拋棄了以往傳統動畫里的“桃臉”改為較為瘦長的“馬臉”雖然帶有一些好萊塢動畫設計的影子,但其對造型的重塑恰恰可以更好的展現動畫角色性格的堅毅具有傳情達意的作用,并且大圣的身體也更像一只猴子而不是完全的人化,這樣的設計目地也是對原著的尊重,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將大圣完全的人格化無論其外貌還是性格與真人無異,甚至將大圣的性情過度進行人化的扭曲,使觀眾看后產生厭惡之感。影片中突出表現了大圣不屈服桀驁不羈的性格,以及大圣“歸來”后以飄動的長領,紅色的斗篷,身上穿的是傳統的京劇武服,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傳統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大圣歸來》中其他的動畫形象如江流兒的外貌也是典型的中國幼童外貌特征,衣著是傳統的漢服,甚至連大反派“混沌”戴的也是京劇中的臉譜。可以看出導演是力求表現一個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回歸而不僅僅是大圣的歸來,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方式對于未來中國3D動畫進行文化傳承也是一個借鑒。
四、結語
目前來看,中國3D動畫電影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國際市場上也能占的一席地位。3D和2D并不存在著相互取代的矛盾,傳統的2D動畫積累的優秀經驗都是寶貴財富,不管動畫電影采用何種方式來表現故事的情節,影片本身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運用好3D技術的動畫表現優勢,推陳出新,提升原創力,這樣才能使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得到長期良性的發展,優秀的動畫電影人才能不斷推出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宮承波 王大智.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2]田冰. 動畫形象的設計、傳播與傳統文化復興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3]張若男. 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動畫創作[D]. 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田冰. 動畫形象的設計、傳播與傳統文化復興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5]張天翔. 中國3D動畫電影的機遇與未來[J].大眾文藝,2011 ,(1) :53-53
[6]薛揚.動畫發展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7]凱利·阿斯布瑞 孫立軍. 世界數字3D動畫電影創新模式探索[J].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2011 (4)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