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焰
(四川省綿陽中學,四川 綿陽 621000)
【摘 要】根據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們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美術影響著學生們未來生活中的愛好和生活情趣,對于完善學生的人格,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于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當中學生缺乏審美能力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審美思想教育對于美術學科教學的重要影響,最后從兩個角度對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進行了探析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提升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審美思想;教育;美術學科
一、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當中學生缺乏審美能力的原因分析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上來看,高中美術教學屬于整個素質教育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美術課改后,美術學科根據學生興趣進行分模塊進行教學,各模塊教學內容的專業性極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把專業技能的教學放在教學的首位。在美術特長生的培養過程中,把美術高考作為終極目標,把應試教育放在首位。這樣就本末倒置,美術的核心素養未能得到體現。高中美術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以美育人,培育正確審美觀念,陶冶高尚情操,涵養民族精神,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同時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為其進入高等教育和職業生涯做準備。但是目前來看,高中學生的美術學科教學依然缺乏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功利應試教育的影響
雖然我們國家在近些年努力的進行素質教育改革,但是以高考為導向的素質教育是非常難以開展的,目前的教學內容中大部分還是把考試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所以,在高中的教學當中,美術教學無法得到重視,學生只能把全部的精力發生高考的考試科目當中。在美術學科的教學中,由于,課時量少,升學壓力大,,在功利心得驅使下,也就談不上審美能力的培養。
(二)美術學科教師缺乏美育觀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狹義的美育,極端的定義是認為美育專指“藝術教育”;其一般的定義是認為美育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義由狹義而廣義的過程中夾雜的另一個維度的變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實質美育。所謂“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養對象的審美素養(如審美觀、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而“實質美育”則以上述目標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實質:人生的美學趣味和教育的審美境界。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功能已成為現代美育的核心。這樣,美育概念就應在從狹義走向廣義的同時,也實現由形式向實質的革命。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要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和關聯性,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體驗、思考、探究、創造和評價等具有美術學科特點的學習活動,發揮美術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培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通過提升學生的美術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美術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對審美教育和美術的學科素養的學習和認識并貫穿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是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
二、高中審美思想教育為美術學科教學提供了多種基本知識
高中美術學科教學所涉及到的內容包括了西方的美術以及東方的美術,其中也包括的古典美術和現代美術,所有這些內容都需要專項的美術理論講解來進行配合,從而幫助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這些美術作品。從而提升高中學生們的美術審美,完善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了學生對于美術和社會之間關系的了解
無論是東方的美術作品還是西方的美術作品,都是各個國家社會文化的一種側面的體現,從幾千年的歷史洪流上來看,所有的美術作品所體現的內容都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想要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一幅美術作品的內涵,就必然要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基礎文化。從這一點上來看,美術學科教學能夠對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審美培養和教學作用。我們來用一些著名的美術作品進行舉例,例如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和《晝夜晨暮》以及《垂死的奴隸》這幾個作品真是寫照了米開朗基羅的心靈,同時也反應了當時意大利的動蕩社會現實,這些作品中深刻的表達了對意大利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國家未來的感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美的感受,都可以在美術作品當中體會到。所以,美術學科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同時對于學生進行社會文化了解起到引導的效果。
(二)幫助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內容進行了解
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對于美術作品內容進行了解,要求美術作品必須具有充足的“分量”。例如我們國家著名的油畫藝術家羅工柳的作品,《六盤山》《整風報告》《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以及《地道戰》。這些文化藝術作品當中深刻的表現了我們國家的民族性以及革命事業,同時也表達了羅工柳對于我們國家革命事業的深厚感情。
(三)幫助學生增強對低級審美趣味的免疫力
當下,人們進入了讀圖時代,網絡文化和快餐文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許多的低級趣味的圖片、圖像、和藝術作品、藝術現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學校美術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經典美術作品的鑒賞和學習,通過對高雅藝術的認知和了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健康的成長。
三、高中審美思想教育是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有效途徑
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老師的教學進行提升的,通過引導學生們對東西方著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從而提升學生們的美術審美水平。在對學生們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意識到美術的教育不應該是填鴨式的教學,而是通過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去感染學生們。好的美術作品不但能夠豐富學生們的認知,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們的身心發展。好的美術教學,是一個教育、引導和積累的過程,然而在這其中,審美思想教育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高中審美思想教育能夠使得美術教學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我們平時所說的美,可以分為很多種,包括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以及藝術的美,追求美是人類的一種天性,我們不但能夠在藝術作品中感受到美,同時也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感受到美。而這些美從來都離我們不遙遠,它離我們很近,只是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通過高中審美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們正確的體會美術作品當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們學會欣賞其中的美。
五、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在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
高中的美術學科教學進行審美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在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對學生進行審美思想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打破自身的固有思想,提升學生們的美術創新思維,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另外,一些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賞析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美術作品畫的越像就是越好,這種錯誤的認識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講解和引導,幫助學生們理解藝術的真諦。
(二)在學生進行美術欣賞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
在我們國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美術的學科教學應該在課堂中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過往的填鴨式教學改為引導式教學,從而發揮學生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創造實際操作的空間。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的審美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知識知識教學任務的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美術賞析來了解這個世界,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在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當中,美術教師知識單純的進行美術歷史的講解同時讓學生自行賞析作品,這種形式化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使得學生們真正領悟到藝術作品的真諦,浪費了課堂時間的同時,也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展起到了負面的作用。
六、結束語
高中美術學科教學培養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于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當中學生缺乏審美能力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審美思想教育對于美術學科教學的重要影響,最后從三個角度對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進行了探析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提升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羅起聯.論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1,(18):253-254.
[2]金佳.論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9):56,58.
[3]石榮艷.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13,(27):181-182.
[4]孫耀.美術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