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清
摘 要:幼兒園時期作為幼兒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能夠為幼兒個性養成奠定基礎,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對整個思想品德教育工程的質量有很大影響,與民族道德素養的提升密切聯系。作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在未成年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很大的職責。我們要加大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從他們的心理素質、日常行為、文明禮貌、處世態度,以及遠大目標、崇高理想等方面進行細致的教育,這樣就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成長的整體環境,讓他們健康地學習和生活。幼兒社會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從兒童作為適應環境的主體的需要出發,注重幼兒對真實自然生活的情境體驗與感悟,不剝奪幼兒親歷社會交往實踐的機會;堅持與幼兒對話,強調在不同途徑中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接納不同性格的幼兒,尊重每位幼兒的心理感受;積極爭取家長配合,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關鍵詞:幼兒;社會交往;思想品德教育
一、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概述
什么是社會性?什么是社會性教育?從發展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學來分析,幼兒社會性是指幼兒在其生物基礎上,在與社會生活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掌握形成社會技能、社會規范,學習社會角色,獲得社會性需要態度價值,發展社會行為,并與獨特的個人與人相互交往,適應周圍社會環境,由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的社會化過程所形成的幼兒心理特征。社會性教育是指通過教育培養,讓幼兒形成自我認識、社會規范、正確的社會觀、社會態度、社會行為,有效地運用課堂、游戲、參觀等形式,使用觀察法、討論法、移情訓練法等有效方法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政治思想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質、正確的政治態度和科學世界觀的人。學校除了專門開設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以外,還將德育與各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也是時代所趨。
二、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培養策略
(一)從社會環境的認識培養幼兒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自然人,什么都不會,他們將在自己生存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幼兒的發展與環境有著緊密不可脫離的聯系,良好的環境能使孩子活潑、樂觀、有積極的探索精神,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而這些的前提要適應環境,適應環境就必須先認識環境、認識家,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醫院、村、商店、公園、學校等),在此過程中熟悉環境的事物,養成關心周圍社會,熱愛自己家鄉。我們可以從孩子在認識的環境中啟發和培養幼兒其它社會性能力。組織幼兒觀察老師的勞動,讓他們通過很多日常生活和許多集體事情,去體會老師怎樣好,產生對老師尊敬的感情。另一方面,為幼兒創造一些條件,讓他們為美化、靜化幼兒園做好事。如組織幼兒和老師一起打掃衛生,拾落葉,跟老師齊心動手布置環境,讓他們懂得美化環境正是熱愛幼兒園的行為。
(二)對行為規范的養成培養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在社會中,為了讓社會有序發展,形成一定的規范,孩子長大后要適應社會,就必須有良好的行為規范,進入社會,就要遵守各種規范制度,對于幼兒也不除外,如到幼兒園要丟紙屑、果皮,要排隊玩滑滑梯,到醫院不許吵鬧,到公園不折花樹,不摳文物等,讓孩子接觸公共設施,遵守公共行為規則,感受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簡單的行為習慣。
(三)從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這是孩子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符號系統(語言和肢體動)相互之間交流信息,溝通情感的過程,這一點在社會性教育中非常重要。通過人際交往,幼兒才能從生物學意義上自然人成為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
(四)從民族文化培養幼兒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作為一個社會人,幼兒要學習民族文化,也要學習世界文化,這樣讓孩子了解世界,為有科學的世界觀打基礎。對幼兒進行國名、國旗、國歌、風景名勝民間藝術等教育,培養激發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及愛國之情。我在《中國絲綢》活動中用觀察法移情訓練,讓孩子親自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充分感受中華絲綢的優秀特點。此外,還常帶幼兒到商業大廈、街心花園、董家水井開發區、噴水池等地參觀,讓他們在這些地方看看、摸摸、玩玩,加強幼兒對自己生長地方的印象和感情,從而由近到遠,由淺入深教育幼兒熱愛家鄉,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五)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社會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戲占據著幼兒大部分生活時間,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精神狀態放松投入,教師可以真實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和發展趨勢。教師也可以以游戲伙伴的形式介入到幼兒的游戲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實施指導。這樣不僅使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接受指導,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記得班上有一個小朋友自控能力比較差,在集體活動中經常離位、搗亂,教師提醒他多次也沒多大效果。于是我就主動成為他的游戲伙伴,跟他玩區域活動游戲,指導他豐富游戲情節。當他想要離開時,我就和他一起作為客人去別的區域參觀,以便控制他的行為。通過一段時間的共同游戲,這位小朋友的自控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再是大家討厭的“小搗蛋”,還學會了和同伴合作游戲,在交往中建立了自信心,與他人交往的興趣也增加了不少。
三、小結
通過幼兒教育的具體實踐,以及實施幼兒社會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具體嘗試,對幼兒的社會性素質與社會人格,包括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心智的全面提高與發展,給予系統的控制、引導與養成。更重要的是通過幼兒社會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與幼兒的身心特征與未來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社會素質與能力的養成,即內化的社會規范、道德標準與行為標準。在幼兒社會性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藝術教育、勞動技能教育,以及幼兒的社會交往、社會合作、社會責任感與集體熱情的培養等,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陸靜.對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做法與思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0.
[2]楊惠娟.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J].安徽教育,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