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滇西戰場是中國抗日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滇西陷落的兩年多的時間里,德宏傣族土司身先士卒,帶領各族人民共抗強敵。本文試就德宏傣族土司在滇西抗戰中的貢獻及影響展開論述。
關鍵詞:滇西抗戰;德宏;傣族土司;貢獻及影響
一、滇西抗戰中德宏傣族土司的貢獻
(一)自籌經費修筑滇緬公路西南段
滇緬公路是抗戰后期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的運輸通道,是中國抗戰的“生命線”,它的修筑對中國的抗戰具有重要意義。
1938年春,民國政府指示云南省政府修筑滇緬公路,滇緬公路西南段的修筑主要由德宏傣族土司完成。干崖土司承擔了保山龍陵縣到芒市南天門的修筑任務,土司衙署的眾多署官被派到干崖土司境內各村寨,一面開展動員工作,一面將民戶劃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次派款派夫。各族民夫步行4天前往龍陵開工。因環境艱苦,當輪到第二期民工,很久都到不齊,國民黨公路管理處蠻橫的把兩名干崖民夫的領隊抓去關了起來。刀京版知道后,立即趕到工地,第一是協調放人安定民夫的情緒,并立即派人和臨近的芒市土司借款,購買糧菜、藥物等。最后,他寫信回干崖督促第二批民夫盡快來上工,使得第二批民夫很快全部到齊,如期完成了修路的任務。
隴川土司所擔負的三臺山路段,是滇緬公路整個西南段中比較艱難的路段之一。隴川土司調集民夫總計出工7萬余個勞動日,土司多永安兄弟和司署的幕僚師爺們親自駐扎在芒市監督修路,不但數次對沿線工地進行檢查,而且為了趕工期還弄來了當時比較罕見的汽車協助開展工程。
不到一年的時間,滇緬公路全面修通,創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跡。德宏傣族土司不計得失,籌資修建滇緬公路,表現出了他們極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也體現了其對民族國家的政治認同。
(二)大力協助國民政府軍隊進行滇西反攻
德宏傣族土司的敵后抗日游擊隊武裝,在滇西抗戰前期對占領區日寇進行游擊騷擾和小規模阻擊,后期則協助國民政府軍隊進行反攻。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杜聿明認為干崖土司刀京版比較熟悉撣邦土司,讓他隨第五軍入緬作戰,并委任他為少將參議,繼而派他到勐卯保衛雷允飛機制造廠。后在滇西抗戰中,刀京版又組建滇西自衛軍,其滇西自衛軍第1路轄4個支隊,分別由刀良生、線永茂、黃福臣、刀保固任支隊長。在滇西抗戰相持階段,刀京版帶領滇西自衛軍第1路自發配合國軍預備2師開展了多次小規模的游擊戰,以支援國軍主力部隊的作戰。除協同國民黨正規軍作戰,刀京版領導的這支滇西自衛軍還設計鏟除了日本憲兵隊的便衣特務和代號為“黑人牙膏”的奸細,給零散和小股擾亂之敵以沉重打擊。在滇西抗戰中,刀京版放棄了作為土司的優裕生活,把司令部設在荒山的深箐中,忍饑挨餓,英勇頑強,堅持斗爭直到滇西抗戰勝利。
德宏傣族土司中抗日事跡較為顯著的還有隴川宣撫司多氏兄弟。1942年8月29日,隴川土司在衙署內秘密召集下屬各村寨的頭人和山區景頗族頭人共同會商抗敵大計,一致決定建立一個支隊,下轄4個大隊,同時建立抗日情報網絡。多永安之弟多永清任支隊長兼一大隊長,二大隊長為多永壽,三大隊長為多永明,四大隊長為周榮廷,會后即通知治下各族群眾把糧食藏匿起來,家中僅留少量供食用。情報網絡每天都搜集報告日軍軍事情況和漢奸罪行。在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這支抗日武裝頻繁的活躍在今隴川縣王子樹、清平、城子、章鳳等地區的各個山壩村寨,經常對日軍進行伏擊、騷擾、破壞,并抓住時機發動了規模較大的城子、清平、洋人街等多次小型戰斗。
德宏傣族土司民族武裝與正規軍協同作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同時堅定了各民族武裝開展游擊戰的信心。在當時德宏地區形成了以傣族土司武裝為主導,各族群眾積極參與抗戰的局面。
二、德宏傣族土司抗戰對滇西抗戰的影響
(一)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早在日軍侵占怒江后不久,中共中央《解放日報》就發表了社論,文中明確的指出,西面邊境地區遭受日軍侵略,“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困難局面”,但只要緊緊掌握住民族團結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把“今天我國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鑰匙,我們就有足夠的力量克服這些困難,擊破侵略者的一切進攻”。今天德宏地區傣族土司的抗戰事跡,充分的證明了,國家的全面統一,民族的團結是我們取得勝利,克服困難的重要保證,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是我國最終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二)搶修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重要轉折點
日軍侵占滇西后,妄圖徹底切斷中國抗戰的唯一國際援華物資通道——滇緬公路。國民政府為了打通滇緬公路,痛下決心,將大量的國際援助物資首先用以滿足滇緬抗戰需要,把戰略反攻的方向首先確定在包括滇西在內的滇緬戰場。德宏境內的傣族土司積極響應國民政府的動員,自籌經費,修筑滇緬公路西南段,促使滇緬公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順利通車。滇緬公路的開通,保證了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運輸通道的通暢,使中國抗日戰爭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
滇西抗戰時期德宏各傣族土司和其治下的人民能以民族國家的統一和完整為重,拋棄歷史成見,以民族協作代替民族偏見,以各民族大團結代替民族分裂,形成了滇西抗戰時期各民族間的空前團結,最終確保了滇西抗戰驅逐日寇于畹町國門之外,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參考文獻:
[1]耿德銘.滇西抗戰史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123-126.
[2]德宏州史志編委辦公室編.德宏史志資料(第二集)[M].芒市:德宏州民族出版社,1985:107.
[3]德宏州史志編委辦公室編.德宏史志資料(第八集)[M].芒市:德宏州民族出版社,1986:110-115.
[4]德宏州史志編委辦公室編.德宏史志資料(第五集)[M].芒市:德宏州民族出版社,1986:5.
作者簡介:
呂雋(1974.08—),女,云南省大理人,2008年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學科教學(歷史)專業,現工作單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位:碩士;研究方向:云南邊疆民族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