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輝++王辰
摘 要:本文對現階段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所使用的主要模式—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提出優化我國經濟社會現狀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政府績效審計;績效審計模式;風險因素
相比較于其他國家,我國關于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十分有限,因此研究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是有必要的。
一、政府績效審計模式概念
政府績效審計是指國家相關審計單位受社會公眾及納稅人的委托,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綜合運用一系列的技術和方法,對政府部門和單位在履職過程中管理和使用資金及公共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的獨立審計監督。政府績效審計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審計,促進政府及其部門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政府執政能力,維護人民利益。
二、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及優缺點
1.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
我國雖然目前國內專家對于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模式尚未得出統一的結論,但是縱觀我國近幾年來開展的績效審計實踐,不難發現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是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審計部門開展審計工作時所使用的主要模式。
2.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優缺點
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主要關注被審計單位公共管理和公共項目實施的結果。在這一模式下,審計人員最先關注的不是被審計單位的工作過程,而是直接檢查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結果。將被審計單位的工作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分析其是否遵循特定的標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以及產生差距的原因,進而提出審計建議。
(1)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優點。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從結果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審計證據方便獲取,能夠直接鎖定審計目標,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審計過程中可以直接切入問題的核心;這種模式下的績效審計工作容易搜集證據,有利于審計目標的實現;同時,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看中審計結果,不講人情,可以有效的提高審計效率。在目前的審計環境和條件下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2)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缺點。結果導向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是一種“秋后算賬”的審計方式,只能在事后發現和解決問題,缺乏必要的預見性;這種模式雖然可以對被審計單位的工作進行合理的評價和監督,但是并沒有有效地落實責任,缺乏追究當事人責任和挽救資產損失等方面的能力;在審計實踐過程中,結果導向模式下得出的績效審計結論看起來都是“證據確鑿”的數據,但事實上很多信息都是“無用”的。
三、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優化探究
1.引入風險因素,以風險為導向制定相應的政府績效審計理論和準則
我國原有的審計理論和準則并未涉及績效審計的風險因素。因此,應加快績效審計理論研究和準則制定的進程,將風險因素納入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和審計準則的主要內容和相關理論體系之中,從而有效的指導政府績效審計實踐工作并促進其發展。
2.將審計風險的監測、識別和防范融入政府績效審計實踐的試點工作和主要流程中
審計部門在今后的績效審計實踐中,應將引入風險因素的政府績效審計模式在大型公共項目、重要的公共部門以及主要公共資源的績效審計工作中進行試點和推廣,在審計過程中將風險的監測和應對貫穿于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流程的實施以及審計工作的后續跟蹤和反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促進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改進和完善。
3.合理確定審計范圍、劃定重點項目,保證引入風險因素的審計模式的有效實施
在審計實踐中,政府績效審計的重點應放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風險領域,先從整體上了解宏觀審計環境,明確審計風險、確定審計重點和先后順序,將重點項目進行合理劃分,保證績效審計工作能夠分階段有序開展。
4.制定合理的政府績效審計目標
現階段,我們開展績效審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公共項目的執行和公共資源使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進行有效的檢查和評價。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審計項目和審計環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績效審計中要根據審計環境的變化客觀合理的評估風險,進而確定有效的績效審計目標。
5.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專業高效的績效審計人才隊伍
強化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審計人員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增強政府績效審計的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社會力量,吸收掌握綜合知識和業務處理能力的優秀審計人員加入政府績效審計隊伍,優化審計人才結構;規范審計責任制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和行為,提升審計隊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6.優化創新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
重視績效審計軟件開發和相關網絡技術研究,根據需要創新各種審計數據收集和風險測評軟件,研究適用于各類審計項目的數據收集和處理軟件;將績效審計與信息化充分結合,打造功能全面的績效審計網絡技術平臺,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7.完善政府績效審計法律規范體系,保證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開展有法可依
根據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實踐的現實情況,借鑒國外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立法優點,將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相關流程和規定納入《審計法》《政府審計準則》等重要法律法規體系當中,在基本的法律條款中對政府績效審計的職責和權利做出明確規定,明確績效審計的目標、內容、方法和程序,保障政府績效審計模式能得到合法、公正的實施。
8.重視審計獨立性,加快審計體制改革,制定合理的政府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充分重視和維護審計機關的獨立性,明確審計經費的法律保障,增強審計機關的作用和職能,權責分明、風險分級,最大限度的保證政府績效審計的獨立性;圍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制定完善的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保證政府績效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參考文獻:
[1]劉蓉.關于政府績效審計發展現狀的研究[J].經濟社會與發展,2013(5).
[2]李四能.構建中國特色績效審計模式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1(11).
作者簡介:
宋春輝(1988.11—),女,漢,河北省唐山市人,唐山學院會計系助理講師,主要研究財稅、財管等。
王辰(1984.06—),男,漢,河北省唐山市人,唐山學院會計系助理講師,主要研究:財會、財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