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立榮++劉子栩
摘 要:我國旅游景區在歷經2005年、2009年和2012年的三次漲價大潮之后,漲價之風依然盛行。2015年各個景區的漲價之風依然蠢蠢欲動。相比國外著名旅游景區的低票價甚至免票政策,我國旅游景區無節制的門票漲價現象,嚴重違背了準公共物品的本質,凸顯出門票價格制定缺乏合理的依據,導致景區門票定價機制混亂,不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居高不下的旅游景區門票價格不但制約了景區經濟效益的增長,而且也忽視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文化效益。
關鍵詞:旅游景區;門票價格;準公共產品;定價機制
1準公共產品的定義及基本特征
準公共產品不是純粹的公共產品,是一種介于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之間的社會產品,既有公共產品的性質,也有私人產品的性質。準公共產品具有部分排他性或部分競爭性的特點。對準公共產品的消費,有一個臨界點的限制,消費數量超過這個臨界點時,擁擠就會產生。
2景區門票定價準則
作為準公共產品,擁擠性是旅游景區的特點之一。當游客數超過擁擠點時,競爭機會隨之出現,這時候的邊際成本不總為零,會隨著游客數量是增加而產生變化。因此,為了防止擁擠的出現,政府需規定一個合理的價格,讓消費者數量能夠控制在一個范圍內,從而使得價格和數量達到均衡狀態。
S為邊際成本曲線,D為需求曲線。旅游景區的成本以前期投入的成本為主,在一定范圍內,游客數量的增加并沒有使其邊際成本增加,這時候的邊際成本為零,對景區消費的具有非競爭性。但是,隨著游客的增加,當游客數量到達臨界點Q時,如果游客數量繼續增加,就會導致擁擠出現,會使其他游客的消費效益減少,消費者的擁擠成本增加,競爭就會出現。為了防止擁擠出現,就要找到一個均衡點,使得游客數量和景區價格呈現均衡狀態。當游客的需求曲線D與景區邊際成本曲線產生交點時,均衡點就出現了,即N點。此時,游客數量限制在Q以內,價格定為P,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擁擠的出現。
3國內外景區門票價格管理上的經驗
3.1國外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管理經驗
3.1.1門票價格注重社會效益
在許多經濟和旅游業發達的國家,他們認為旅游景區應當充分發揮其內在的公益性,因此,他們強調社會效益的重要性,而淡化經濟效益。法國是一個旅游大國,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對于旅游景區的價格管理,法國政府一直遵循著“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原則,對景區實行低票價管理政策,注重旅游景區社會效益的發揮,真正的做到了為人民的福利著想,充分體現景區的公益性。景區的低票價政策不僅能夠實行景區的公益性,而且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參觀,在達到增家游客數量的同時也達到了弘揚民族文化的目的。
3.1.2景區資金來源多元化
國外旅游景區的資金來源廣泛,除了最基本的財政撥款和門票收入以外,還通過社會捐贈來獲取資金,來彌補財政撥款不足。例如,意大利景區的大部分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少部分資金來源于發行彩票、接受捐款;再如,芬蘭通過立法規定政府能夠通過發行彩票為博物館籌集資金。
3.1.3門票價格監管完備
國外景區的門票價格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嚴格監管,是不能隨意漲價的。如果景區想要漲價,就必須根據相關法律制度進行申請,但是審核制度是很嚴格的。例如,美國是一個充分注重法律制度的國家,對旅游景區的管理也同樣實行了高度管制,利用法律來保證景區公益性的實現。
3.2國內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管理經驗
3.2.1西湖景區免費開放模式
杭州西湖風景區是我國第一個實行門票免費的旅游景區。自西湖景區實行免費政策的10多年來,有130多個景點實行免費政策。表面上看,西湖免費開放式很愚笨的行為,因為放棄了門票收入這塊大“肥肉”,實際上是一種明智的行為。自西湖景區門票實行免費政策以來,西湖景區的游客數量上漲,并且平均逗留時間延長,從而使得景區周邊的其他消費增加。這對于杭州整體經濟發展來說,其正效應是遠遠大于負效應的。
3.2.2西湖景區門票價格管理的啟示
一是旅游景區應充分體現公益性。杭州市“還湖與民”的這一做法與意大利堅持“以人為本”的政策如出一轍,都是充分的注重了旅游景區社會效益的發揮,實現了旅游景區的公益性,保障了人民參觀旅游的權利,充分體現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杭州西湖重視社會效益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各個景區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但是,應當充分重視景區的公益性,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
二是景區門票價格的制定應顧全各方利益,改變多頭管理。杭州市政府設立西湖景區管理委員會,并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對其管轄區域實行統一管理,全權負責景區的建設。這項規定,是旅游體制改革的一個創舉,它從景區全局出發,整合各方主體的利益,以發展的眼光推動“大旅游”產業,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多頭管理問題。
4結論及建議
4.1基本結論
作為準公共產品的旅游景區而言,其價格的制定要綜合考慮邊際成本和社會成本、公共產品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定價機制更為科學合理。只有能夠兼顧消費者承受能力和投資者利益需求的景區門票價格,才能促使景區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不偏離準公共產品的軌道。
4.2政策建議
4.2.1減少多重次委托代理關系下的福利損失
從準公共產品的視角來看,旅游景區具有準公共產品的屬性,因此,旅游景區的所有權應歸全體國民所有。但是,基于中國人口眾多,不可能每個人都去行使權力。因此,全體國民將景區的經營權委托給國家,由國家代為行使權力。國家為了提高效率,將景區的經營權實行自上而下的委托代理。由最初的國家管理到最后落實給具體企業管理,由企業行使經營權,這樣就使得景區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逐層委托的過程中,代理成本也隨之產生,從而催生景區門票價格的上漲。因此,為了解決層層委托代理的現狀,應當建立合適的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來扭轉景區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局面,使旅游景區向實現社會福利目標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樂毅彬.對景區門票價格體制的思考——以杭州景區為例[J].管理學家,2013(03).
[2]夏金梅.門票價格改革的困境與對策——以鳳凰古城票制改革為例[J].價格月刊,2014,02:16-19.
[3]王俁.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管理淺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