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玉
五大發展理念在滹沱河生態綜合規劃中的實踐
劉樹玉
(河北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石家莊050021)
五大發展理念是貫穿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靈魂和主線,也是做好新時期水利工作的根本依據。本文剖析了滹沱河存在的問題,確定了規劃的指導思想、功能定位、治理目標、總體布局及治理措施等。分析了五大發展理念在生態規劃中的具體體現,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五大發展理念;生態規劃;滹沱河
滹沱河源遠流長,發源于山西繁峙縣,流經山西,過黃壁莊水庫后,穿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在饒陽縣大齊村進入獻縣泛區,至獻縣樞紐與滏陽新河匯合后,經子牙新河入海,流域總面積24664km2。河北省境內滹沱河總長296.2km,其中黃壁莊水庫至獻縣樞紐段河道長194.1km,為本次規劃的治理范圍。
滹沱河作為燕趙的母親河,世世代代滋潤著千萬畝肥沃的良田,保護和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沿河人民,成為沿岸文明發展的搖籃。由于流域持續干旱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滹沱河在防洪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在生態環境方面存在著常年干涸、斷流,河床裸露、水體污染等問題,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針對滹沱河存在的問題,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對滹沱河的治理工作,特別是“96·8”洪水以后,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經多年治理,防洪體系已基本完善,局部段生態修復取得一定效果。為改善滹沱河生態環境狀況,201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對滹沱河進行生態綜合治理不僅十分必要,而且也將對全省的河系綜合治理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對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意義重大。
2.1 準確制定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按照河北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和“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要求,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完善防洪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水源保護、截污控污、生態修復、增水添綠等系統治理,逐步恢復河流生態功能,擴展生態環境空間,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自然和諧的綠色河流生態廊道,把滹沱河建成“有水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
2.2 充分分析功能定位
通過梳理歷史上滹沱河在防洪、灌溉、水源補給、歷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確定了本次綜合治理的功能定位,即防洪除澇、生態示范、娛樂休閑、經濟引領、文化傳承5大功能。通過因地制宜系統治理,打造3季有花、4季見綠,森林、湖泊、濕地相間的生態景觀,在充分發揮防洪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3 合理確定治理目標
通過系統治理,實現防洪工程全面達標、生態環境整體改善、景觀面貌大幅提升,打造溪流—湖泊—濕地連通的健康河流生態系統,形成一條水綠相間、生態休閑、親水樂水、風景靚麗的生態廊道。
(1)防洪工程全面達標。北大堤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南大堤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防洪體系進一步完善,防洪保安全能力全面提升。
(2)生態環境整體改善。建成162萬m2生態凈化濕地,深度處理沿線入河中水,使入河水質全面提升,滿足水功能區要求;對河道內垃圾全面進行清理,建設7000hm2生態防護林帶,形成水清岸綠、上下貫通的綠色生態廊道。
(3)景觀面貌大幅提升。形成風景區面積2345萬m2、濱河公園面積885萬m2、水面面積2725萬m2,打造景色優美、親水樂游的休閑觀光帶。
2.4 科學謀劃總體布局
根據滹沱河沿岸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以南水北調總干渠、機場路為界,把滹沱河分為上游生態保育段、都市生活景區段、中下游綠色長廊段3個區段。形成“1條生態廊道、2大自然景區、5座濱河公園、6處生態濕地”的空間格局。如圖1所示。2.5 分類確定治理措施

圖1 滹沱河干流綜合治理平面位置
針對滹沱河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確定的治理目標,重點實施防洪工程、水環境治理、生態(經濟)林帶和濱水景觀建設等4類工程。
(1)防洪工程。包括河道清淤疏浚、險工整治、灘坡綠化、標準化堤防建設等工程。其中新筑堤防114km,整治河槽174km,修建和提升改造堤頂路300km。
(2)水環境治理工程。包括入河排污口尾水深度凈化濕地、底泥處理、清理垃圾。建設周漢河口、建設藁城、無極、晉州、深澤、安平等生態凈化濕地,面積162萬m2;清運河道內垃圾1893萬m3。
(3)生態林帶工程。在黃壁莊至南水北調總干渠段行洪治導線以外種植水源保護林,平均寬度1km,總面積4000hm2;在太行大街至獻縣樞紐段南北堤兩側各種植50m寬生態防護林,總面積約3000hm2。
(4)濱水景觀工程。建設滹沱河郊野森林公園、都市生活景區等2處自然景區,總面積2345萬m2;建設藁城、深澤、安平、饒陽、獻縣等5座濱河公園,總面積885萬m2。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貫穿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靈魂和主線,它不僅是我黨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保證,也是新時期治水新思路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是做好新時期水利工作的根本依據。在2016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陳雷部長指出,要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加快轉變治水興水管水思路,同時在規劃設計、工程管理、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等方面全面跟進、同頻共振,統籌解決好水短缺、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問題,促進人水和諧相處。規劃與設計是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先導,在滹沱河綜合規劃方案編制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引領作用,在各個階段貫徹并融入“五大發展理念”成為規劃設計人員的指導方針。
3.1 堅持創新規劃理念
在規劃設計中創新。河道規劃范圍450km2,河道內地形復雜,采砂坑、亂掘地遍布,林地、耕地縱橫交錯,給規劃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如何加快規劃進度,如何提高規劃質量,設計人員突破傳統思維束縛,提出航空攝影新技術解決方案,成為河北省第一個采用此技術的項目,短時間內同時提交了數字地形圖DLG、數字高程模型DEM和數字正射影像圖DOM 3套成果,大大提高了規劃效率和質量。在此基礎上大膽提出了建設“數字滹沱河”的方案。
在管護機制中創新。方案中提出推行“大河長制”試點方案,由各市縣行政首長對滹沱河水污染防治和河道管理負總責,建立生態保護、議事協調、生態空間管控機制,完善生態環境破壞追究機制。試點政府通過購買“專業化維修養護公司”服務等方式實施物業化管理,確保工程持續發揮效益。
3.2 堅持協調規劃理念
統籌考慮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態環境現狀和經濟發展水平與需求,制定了以上游水源地保護、都市段景觀改造提升、中下游段濕地生態環境修復為重點的布局方案,在保留灘地現有大量耕地的基礎上,通過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有機融合。
為解決水源后續保障問題,規劃堅持大水利、大生態,多水并用、多源并舉。確定了以再生水回用為基礎,以黃壁莊水庫水、南水北調水和引黃入冀補淀水為補充的配置方案,實現滹沱河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3.3 堅持綠色規劃理念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水和諧。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規劃設計過程,最大限度地修復、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健康。通過實施水系連通、生態林帶、人工濕地生態修復等措施,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生態修復、水質凈化、空氣調節、水源涵養等綜合效益。使河道在發揮防洪功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在景觀、交通、旅游、城市發展等方面的綜合價值。
3.4 堅持開放規劃理念
按照“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酒”的思路,樹立開放規劃理念。規劃編制過程中,反復征求各行業、各部門、各級政府的意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在資金爭取上廣開思路,樹立開放理念,集中資源,打破條條框框,有效整合環保、林業、國土、發改、財政等多部門中央資金,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專項建設基金、銀行PSL貸款,采取PPP等模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3.5 堅持共享規劃理念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成功與否,最終的判別標準是能否將藍圖變成實際工程,能否被大眾認可。無論是生態林帶、濕地公園建設,還是沿線的防洪排澇、河湖水質改善等工程,都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規劃中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的原則,通過完善信息公開制度,維護廣大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參與,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圍。讓市民在參與中獲得更多幸福感,在參與中共享國家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帶來的成果。
由于自然界的不可重復性,每一項水利工程均有其唯一性,也決定了水利工程的復雜性。滹沱河生態綜合規劃的實踐表明,規劃設計人員既要考慮如何在規劃設計方案中融入五大發展理念,又要用五大發展理念來指導規劃設計。只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并深入領會和貫徹執行,規劃的思路和理念就會發生轉變,規劃設計成果的效率和質量也會得到很大提升。
[1]于坤爍.生態環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對策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05):14-16.
[2]梁貞堂,范麗君.水利規劃設計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6(16):25-26.
[3]武光明.基于生態修復的汾河流域河川徑流計算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05):26-28.
[4]徐士忠.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努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做貢獻[J].海河水利,2016(02):8-9.
[5]孫娟絨.山西省大水網水量調度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04):5-7+113.
[6]王浩,唐克旺,楊愛民,等.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理論和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7]董哲仁,孫東亞.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8]徐祖信.河流污染治理技術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9]于文靜.以發展新理念引領利新實踐[EB/OL].新華網,2016-01-13.
TV212.5+2
A
1672-2469(2017)03-0007-02
DO I:10.3969/j.issn.1672-2469.2017.03.004
2017-01-17
劉樹玉(1971年—),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