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煥珍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通過教材特點、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途徑,讓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在語文教學課堂里得到積極的熏陶,使語文教學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
【關鍵詞】語文 教學 人格 魅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50-02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很多家長都熱衷于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奧數神童”、“舞蹈神童”、“鋼琴神童”、“書畫神童”等,殊不知這是將教育異化為技能的培養和知識的堆積,這些神童們在成長過程中應體驗的各種正常情感都被忽略了,結果是他們雖然技藝超群但卻靈魂空洞、心智缺失。這種沒有健全人格和成熟心智的“神童”,在事業上也不可能走得很遠的。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有責任給這些孩子更多的引導。
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利用語文學科的教材優勢,把培養學生的人格魅力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用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并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了一些粗淺的探索:
一、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
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大多蘊含著人生觀、世界觀、人情人格等方面的情感,這是我們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很好教材,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課文中存在的潛能,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勇敢、樂觀、自信的品質。比如在教學《岳陽樓記》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胸襟;在教學《生命的意義》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寶貴,進而珍惜生命。
人格教育的目標能否設立及其內容如何,是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教師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既不要因重視不夠而錯失良機,也不要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同時,教師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及時發現有“心結”的學生,在課堂教學允許的情況下“對癥下藥”,從而使學生的“心結”及早排除。
也許每個班總有部分讓老師頭痛的學生,主要是他們的基礎不牢固,導致沒有學習的興趣,甚至違反班規校規。家長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還會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這樣,老師就應該因勢利導,發揮語文閱讀教材的優勢,讓學生在《扁鵲見蔡桓公》中進一步分析蔡桓公的藝術形象,分析蔡桓公死亡的原因。這樣,學生通過自我反思的結果,有時比嚴厲地批評他還強得多。
有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進入高三后就驕傲起來,沾沾自喜,以為自己考試沒問題,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因而對老師和同學就顯得看不順眼。針對這種情況,我私下找個別人聊天,分析《秋水》中河伯的性格,分析《失街亭》中馬謖的形象,教育他們要虛心,要認真地學習各門功課,放眼未來,確立長遠目標,樹立遠大理想,精益求精。
二、利用閱讀文本,教會學生做人
現在的中學語文閱讀教材,有很多鮮活的例子。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序》、《燭之武退秦師》等課文,文中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都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或多或少地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健全著學生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一生。
我充分發揮這些現成教材的育人功能,來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比如:我在教學《我與地壇》一文時,我讓學生列舉古今中外許多名人成才的事例,通過對課文和這些事例的分析,讓同學們懂得艱難困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塑造人的品格,從而增強對逆境成才的理解,為今后在人生的暴風雨中勇敢搏擊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樣,學生在課文里不僅學到知識,還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啟發,特別是對于那些做事缺乏恒心的同學,效果會更大。如果老師能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每一個英雄人物的成功都必需付出代價,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那我們的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作文教學,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教師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在美文欣賞時,讓學生從作者高尚的人格中受到感染,進而取長補短,發揮自己的人格優勢,并在寫作中進一步強化自己的這種強烈的心理;在選材指導時,引導學生選取積極健康的、有利于健全人格形成的材料,如:對《沉潛與成功》這個題目的選材,可以引導學生選取“企鵝為了登陸而沉潛到適當的深度蓄勢,曇花為了深夜的那一瞬盛開而堅持不懈地蓄積養分,勾踐為了報仇強忍恥辱沉潛到吳國侍奉夫差”等例子,這些例子都在暗示學生,沉潛不是消極等待,而是像企鵝、曇花、勾踐一樣奮力地下潛蓄勢,它雖然充滿寂寞和痛苦,卻能讓養分變得充足,力量變得強大,結果變得精彩,只要我們有了這種沉潛的智慧,就一定能“騰空而起”,抵達成功的彼岸。通過這樣的選材指導,學生的人格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完善。
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堅持運用有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標準來指導、調節學生的行為,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監督自我激勵的能力,不斷地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總之,語文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肩負著育人的重任,我們中學語文教師要很好地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力爭取得理想的成績,在語文教學的陣地上力爭結出人格教育的新碩果,為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而發揮我們語文教學應有的作用,為學生步入美好的明天鋪好道路!
參考文獻:
[1]近幾年高考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