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添智
【摘要】隨著醫學的進步,傳統的放射診斷學雖然已經發展成今天的醫學影像學,但是,醫用診斷X線檢查仍在目前的醫學影像檢查中占約70%~80%的比例。因此,我們在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醫學影像物理與防護》教學中,仍將醫用診斷X線的防護原則作為重點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掌握。醫用診斷X線的防護原則,是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影像物理與防護》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怎樣對該原則進行解析與提煉,以達到教師好教、學生好學。本文介紹了其教學中的做法與思考。
【關鍵詞】醫學教育 X線防護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86-02
由于目前對醫用診斷X線的防護原則存有不同的表述,教學中,我選擇了“X線檢查的正當化與最優化原則、固有安全防護為主與個人防護為輔的原則、X射線工作者與受檢者防護兼顧的原則、合理降低個體受照劑量與全民檢查頻率的原則”作為原則內容。由于其重要性,怎樣才能達到教師好教、學生好學、學了有用的目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我在原則的解析與提煉上做了一些探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一、解析
醫用診斷X線防護的四個原則相互聯系、相互依托,是一個全面、有序、完整的系統。解析時,應以我國放射防護法規為指導,以醫用診斷X線的實際工作過程為依據,以專業化、條理化為目標,以有利于學生理解、實踐為目的。
1.關于X線檢查的正當化與最優化原則
X線檢查對某些疾病的診查可以說是最佳的,有時甚至是唯一選擇,但這只能是對某一具體疾病而言,并且有嚴格的量的限制。正當化與最優化就是醫用診斷X線防護中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
(1)正當化——其實質是要嚴把入門關
1)要經過論證——任何電離輻射的實踐都要經過論證程序。
2)要確認是值得進行的——危險同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3)如果不能帶來凈利益,就不應采用該項實踐。
(2)最優化——要嚴把“優”字三最關
1)以正當化為前提,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凈利益。
2)使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3)防護設計謀求最優,不盲目追求不計成本又低于國標的劑量最低。
2.關于固有安全防護為主與個人防護為輔的原則
固有安全防護為主與個人防護為輔的原則是在解決了防護正當化、最優化問題之后,在防護思想認識、具體實施上要解決好的第二個原則問題。即在防護設施、防護用品的應用上,有無主次,誰主、誰次。
(1)固有防護在先、個人防護在后。
(2)固有防護為主、為重,個人防護為次、為輔。
3.關于X射線工作者與受檢者防護兼顧的原則
X射線工作者與受檢者防護兼顧的原則是在解決了防護正當化、最優化,防護物品應用上先后、主次關系之后,在防護思想認識、具體實施上要解決好的第三個原則問題。即在X射線工作者與受檢者防護關系上的并重問題。
(1)X線防護中醫檢雙方(包括攜扶人員)沒有輕重、先后之分,二者同等重要。
(2)X線檢查中,輻射場內所有人員,需同時進行同等重要的個人防護。
4.合理降低個體受照劑量與全民檢查頻率的原則
合理降低個體受照劑量與全民檢查頻率的原則是在解決了防護原則的前三個問題之后,在防護思想認識、具體實施上要解決好的第四個原則問題。即要解決好個體與全民、病檢與體檢、劑量與頻率的問題。
(1)以正當化為前提,使個人受照劑量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2)以正當化為前提,合理降低全民(集體體檢)檢查頻率。
盡管一般來說,受檢者接受X線檢查具有偶然性,但是這些受檢者從人數上看,總數是很大的。根據X線損傷的特點,如果受檢者受照劑量沒有超過閥值是不會發生確定性效應的,但不論劑量多少,總會有發生隨機性效應的可能。為了限制廣大人群確定性效應的發生幾率,在不影響診斷的前提下,應合理降低個體受照劑量。
對于公眾來說,由于各種原因,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接受X線照射。凡是接受過X線照射的人,都有可能發生隨機性效應。但隨機性效應發生的幾率,與受照劑量大小無關。對全民的X線檢查所導致的隨機性效應發生的絕對人數,顯然比專業工作人員發生隨機性效應的絕對人數要多。所以,合理降低全民檢查頻率,對降低X線對全民的危害是很有意義的。
二、提煉
醫用診斷X線防護四個原則的提煉應以原則的核心精神為依據、以簡潔(每原則限兩個字)為原則、以能見字生義、便于上口、便于記憶為目的。
1.關于X線檢查的正當化與最優化原則
教學中,我將其提煉、濃縮為“二化”原則。
2.固有安全防護為主與個人防護為輔的原則
教學中,我將其提煉、濃縮為“主輔”原則。
3.X射線工作者與受檢者防護兼顧的原則
教學中,我將其提煉、濃縮為“兼顧”原則。
4.合理降低個體受照劑量與全民檢查頻率的原則
教學中,我將其提煉、濃縮為“量頻”原則。
三、總結
將醫用診斷X線的防護原則作為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影像物理與防護》的重點教學內容,并進行解析與提煉,目的是讓學生在更好地理解的基礎上,增強其可操作性,并通過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就業后執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應注意互動,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不斷總結完善。
參考文獻:
[1]馬延洪.X線物理與防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2]張澤寶.醫學影像物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洪洋.放射物理與防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