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婉霞
【摘要】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在學習上不講求方法,提不起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尤為重要。預習是學習過程的起始環節,是對知識的獨立感知階段,預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缎抡n標》也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來,學生的“課前預習”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課前預習 學習習慣 培養興趣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92-02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薄爸褐?,百戰百勝?!边@些名句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在事前做到心中有數,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對于學習這件事來說,要想做到心中有數,就要學會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學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的過程。預習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最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四性”要兼得,才能如魚得水。
一、減負增效,明確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材選擇的是內容豐富、時代感強的課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不少學生沒有意識到在學習過程中預習的重要性,或認為可有可無,或時斷時續不能堅持。要改變這種狀態,教師本身就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把它作為一項學習制度來抓,重視學生預習方法的引導和檢查,使學生逐步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才能達到“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的效果。教師在讓學生明確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后,學生才會按要求自覺地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才會避免盲目的預習,才會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課預習。久而久之,學生在每次預習的時候,都會按課前的預習提示、課后的思考練習等等,邊讀邊思,以思促讀,初步領會課文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學生課前有預習的習慣,有明確的預習指向,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搜集資料,邊讀邊思等方法,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更熟悉,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顯自信。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開放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二、逐步提高,注意趣味性
學生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后,在上課的過程中感到輕松,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也就增強了。如何因勢利導,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讓孩子們繼續堅持課前預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呢?一位教師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十一課《新型玻璃》一課時,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把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用表格列出來,并注明分別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做一名小小推銷員,介紹和推銷自己的產品。有認真做好預習的孩子,在課堂上能抓住介紹的那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進行介紹,還能用上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最后被評為最佳推銷員。在第二課時的預習中,老師設計了一道題目,讓孩子們做一名小小發明家,發明一些新型的玻璃,用上一些說明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做好準備后,在課堂上開一個別開生面的新聞發布會,讓這些優秀的小發明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自己發明創造的新型玻璃。
在培養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習慣的過程中,只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趣味性,讓孩子逐步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方法多樣性
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獨立、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這對學習活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我們平時要注意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進行篩選和整理。常用的幾種方法是:(1)要做到勤動手?!安粍庸P墨不讀書”, 在預習的時候,做到邊讀邊思考,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問”;隨時將課本或其它學習資料中的精彩之處積累摘抄下來;利用日記或片斷作文經常寫一寫心得體會或讀后感,加深對文章的感悟;在預習的過程中要圈點一些重要的信息時,要逐漸學會篩選信息、提煉重點。(2)要做到眼、口、心“三到”。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要把握好這“三到”。而這“三到”之中,最為關鍵的是做到“心到”。預習的過程中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講動手圈畫,還要在在圈點的詞句旁邊寫旁注保證讓預習達到好的效果。(3)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在預習的過程中,除了向老師、家長或同學請教外,還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如字典、詞典及其它相關的參考書。(4)要做到多讀課外書。如五年級下冊,有一個單元的主題是“中國古典名著之旅”,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生看古典名著,幫助學生了解名著,在學習本單元時才能與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進行對話。
四、定期評價,注意激勵性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教師要定期評價學生的預習情況,在班內組織學生交流預習心得,進行評比獎勵,讓學生嘗到甜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教師在激勵孩子認真完成預習,評價的方法要恰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梢钥陬^評價和書面評價相結合。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注意加入自評、小組評、家長評、老師評等環節。
在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力爭作到師生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使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彼此相長,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預習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力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增強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時,就要認識其重要性,注意其趣味性,方法要多樣性,還要注意激勵性,只有這“四性”兼得,才能在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過程中如魚得水。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 王富田. 語文學案“目標”設計應注意的問題[J]. 語文教學之友, 2008(3):65-70.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本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小學語文高年段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20157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