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要】學習交流理論認為,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合作交流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中學數學 合作交流 交流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94-01
一、加強思想情感的交流
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學生本身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1.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
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關心、理解、愛護學生。正確的學生觀要求教師要關愛所有的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真摯的感情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阻礙,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只有創設融洽的情感氛圍,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具體表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勉勵,以及互相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心得,互相交流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和信心。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師可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消除學生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達到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增進團結,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加強教學信息的反饋交流
課堂教學中,加強教學信息的獲取、反饋、交流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1.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學信息的交流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一般是教師的講授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其課堂教學信息通常是單向傳遞,而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現代教育科學性要求的課堂教學,其教學信息的流通應具有雙向性的特征。該特征不僅表現在教師作用于學生,還表現在學生作用于教師。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反饋手段,采用提問、板演、練習、考查等形式獲取學生的學習信息,根據學生反映出來的信息,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節。從而培養學生數學合作交流的意識。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為學生多創設自主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數學學科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因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或對解決數學的問題,只要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就有可能產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這種個性的大好時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合作啟智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現多種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從而迸出發絢麗多彩的思維火花。
三、加強教學效果的評價交流
加強教學效果的評價交流,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鼓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啟迪、點撥、組織評價交流。教師評價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要用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而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分析肯定其中積極的因素,然后幫助提出改正的方法。要根據具體問題,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使學生體驗到參與評價交流獲取知識后的成功感覺和喜悅心情。這樣的評價交流,能較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各抒己見、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同時能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
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創設情境,全面客觀、及時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可采用自我評價交流和相互評價交流的形式,學生在自我評價交流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問題解決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點進行自我評價。因為,他人的評價,只有通過自己的反思,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同時,要引導學生“三對照”。一是對照自己的認識和同學的認識有何異同點;二是對照自己的認識和課本上的結論有何不同;三是對照自己和同學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是否相同,不同在何處,哪種方法簡捷。這樣的自我評價交流,促使學生信息互補,形成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學習過程。學生在相互評價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貴在參與。講多講少不苛求,說對說錯不要緊,允許學生有想法就說,有意見就提,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
總之,提高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是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意義十分重大。
參考文獻:
[1]魏良亞.數學交流教學方式的認識與實踐[J].數學通訊,2007,1.
[2] 羅小偉.《中學數學教學論》.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