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燕
【摘要】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倡導的“四基”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指學生在經歷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的對于數學的體驗和認知,它的獲得和積累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的結果。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經歷猜測的過程,喚醒經驗;經歷操作的過程,提升經驗;經歷思辨的過程,完善經驗;經歷創造的過程,升華經驗。在多層親身經歷、體驗數學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關鍵詞】猜測 操作 思辨 創造 經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250-02
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倡導的“四基”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指學生在經歷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的對于數學的體驗和認知,它的獲得和積累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的結果。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經歷猜測、操作、思辨、創造等一系列思維過程。在多層的親身經歷、體驗數學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筆者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以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為課題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文筆者結合蘇教版四年下冊“軸對稱圖形”一課的教學,談談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和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四部曲,以期拋磚引玉。
一、經歷猜測的過程,喚醒經驗
新課標指出: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的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因為特定的數學學習內容,需要相應的數學活動經驗。就本節課而言,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體會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并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因此,課首,直接出示課題后,我展示一幅手工作品,如下圖:
師:這幅作品,是從這張紙上變出來的,能猜猜老師是怎么變出來的嗎?
生:對折后剪下來的。
師:演示對折后撕一撕。
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呀?
生:對折后撕下,然后打開兩邊就能完全一樣對稱了。
師:生活中,像這樣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這節課我們就繼續研究軸對稱圖形。
課首的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猜一猜,成功喚醒了學生對于“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已有經驗,即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也為后續的操作,探究做好鋪墊。
二、經歷操作的過程,提升經驗
經驗離不開動手操作,因為學生在實際的外顯操作活動中可以獲得來自感官、知覺的直接感受、體驗等經驗。所以,活動經驗要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如,在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有幾條這一環節,我這樣安排:直接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馬上回答“是”,“那它們的的對稱軸在哪?”“有幾條?”“你有辦法找出來嗎?”生:對折。師:趕緊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紙來折一折,畫一畫。這一過程,操作目的明確,豐富了學生的感覺、知覺的經驗。
操作后及時的反思是提升經驗的關鍵。比如在以上操作匯報后我引導學生反思:同樣是4條邊、4個角,正方形為什么有4條對稱軸,而長方形只有2條?平行四邊形卻不是軸對稱圖形呢?這樣的反思過程,是學生經過反省之后形成的經驗提升。以上環節是讓學生經歷操作,反饋,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動,也凸顯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及對稱軸的畫法這一核心問題,更是積累了活動經驗。
所以說,動手操作不僅是“手指運動”。它是學生思維,操作,語言的有機結合,也是實現操作經驗和思考經驗的相結合,能使學生的經驗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三、經歷思辨的過程,完善經驗
史寧中教授指出: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包括“實踐的經驗”和“思維經驗”。可以說,脫離了行為操作,學生獲得的經驗更側重于方法性經驗,思維性經驗,也更為理性。因此,操作探究之后的思辨過程尤為重要。
如本課中,學生經歷操作探究之后,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師:它們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對稱軸在哪?
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后,大都判斷圖1,2,3是軸對稱圖形,而圖4不是。這時,我在這些圖形中添加方格,讓學生重新觀察,辨別。
一會后,有學生指出發現圖2并不是軸對稱圖形:一條直角邊6格,另一條直角邊5格,對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接著,我又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想要圖2成為軸對稱圖形,你有什么辦法嗎?學生重新思考,交流,發言:可以讓兩直角邊都是6格;可以讓兩直角邊都是5格;可以再補一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在它旁邊……這一環節中,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不停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推翻觀點,修正看法。經歷這一思辨過程,最終掌握了圖形對稱的特性,完善了經驗。
四、經歷創造的過程,升華經驗
小學生親身經歷創造的過程,獲得的直接經驗就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同時經歷創造的過程所領悟到的東西又能升華經驗。
比如在學生經歷探索“補全對稱圖形的另一邊”這一知識后,我設計如下環節:變換對稱的位置,補全另一邊的圖案,使它成為軸對稱圖形
變換對稱軸的位置,以確定新的對稱點,從而創造出不同的軸對稱圖形。經歷這一創造的過程,讓學生思考問題打破思維定勢,獲得深刻體驗和豐富樂趣的同時也升華了經驗。
“一盎司的經驗勝過一噸理論”,所以說,經驗的積累在數學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經驗的積累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斷經歷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經歷各種數學活動過程,在活動中逐步積累經驗,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此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小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實踐研究》D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FJJK1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