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江林
摘 要:本文通過對PLC應用于節塊厚度分選機進行改造分析,闡述了節塊的分類和選擇上應用PLC是可行的,使原來由人工進行的測量分級工作,改變為自動控制測量分級,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人工誤差的優點,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節塊厚度;分級;PLC控制
1 概述
本單位的一個下屬企業主要生產節塊,節塊是一種高強度合金,主要作為切割石材的高效刀具。由于節塊生產后存在厚度的誤差,為適應不同客戶的質量要求,產品必須根據誤差進行分級。節塊分級工作原由兩個人使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分級,由于測量效果受游標卡尺的精度和人的精神狀況影響較大,容易造成新的誤差,致使人工分級工作效率低、準確度差。為解決這個問題,公司組成了攻關小組,對原系統進行改造,本人有幸負責電氣控制部分的改造。
節塊厚度分選機首先利用PLC功能強大和可靠性高的優點,整個動作過程的控制全部由PLC來完成。其次,應用光柵尺來測量節塊的厚度,測量后把數據輸入PLC,利用PLC對測量值的處理能力和運算功能,通過數據的比較,自動控制電磁閥,使節塊進入到各級的凹槽中,實現了節塊的自動分級。最后,利用觸摸屏來設置和顯示各級別節塊的尺寸和產量。據此,本人制訂了整套PLC的改造方案,可行性經攻關小組人員研究后,予以實施,取得很好的效果。
2 控制系統主要的硬件配置
2.1 PLC
控制系統選用三菱公司的FX系列PLC,考慮到經濟性和實用性,決定使用型號為FX2N-24MR的PLC,該型號PLC能滿足系統的3個要求:
(1)有高速計數器輸入口,用于光柵尺的脈沖數據輸入;
(2)2個輸入口,用于傳感器信號輸入;
(3)8個輸出口,用于控制打開電磁閥。
2.2 觸摸屏
控制系統選用三菱公司生產的GOT1000型觸摸屏,主要實現3個功能:
(1)作為啟動、停止和切換畫面按鈕使用;
(2)進行數據處理,用于顯示節塊的產量;
(3)進行數據轉換,用于設置各級別節塊的尺寸參數。
2.3 光柵尺
光柵尺的全稱是光柵尺位移傳感器,是利用光柵的光學原理工作的測量反饋裝置。其測量輸出的信號為數字脈沖,具有檢測范圍大,檢測精度高,響應速度快的特點。本控制系統選用德測公司生產的型號為LES1經濟型光柵尺。
LES1型光柵尺是根據物理上莫爾條紋的形成原理進行工作的,在一個莫爾條紋寬度內,按照一定間隔放置4個光電器件就能實現電子細分與判向功能:LES1型光柵尺的柵線為50線對/mm,其光柵柵距為0.02mm,采用四細分后便可得到分辨率為5μm的計數脈沖,由于位移是一個矢量,即要檢測其大小,又要檢測其方向,需要兩路相位不同的光電信號。采用由4個光敏器件獲得的4路光電信號分別送到2只差分放大器輸入端,從差分放大器輸出的兩路信號其相位差為π/2,為得到判向和計數脈沖,對這兩路信號進行整形,首先把它們整形為占空比為1:1的方波。然后,通過對方波的相位進行判別比較,就可以得到光柵尺的移動方向。通過對方波脈沖進行計數,可以得到光柵尺的位移和速度(如圖)。
3 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
3.1 光柵尺的校準
開機后按下觸摸屏的“校準/啟動”鍵,光柵尺的檢測頭下降至檢測臺(檢測臺沒有檢測物),存儲數據進行清零,然后檢測頭上升至頂點,把頂點數據存進寄存器,完成校準。
3.2 節塊的傳送
節塊在振動臺的帶動下,通過斜坡滑動到位,按下觸摸屏的“設置/啟動”鍵,待檢傳感器感應到有檢測物,打開電磁閥推動活塞桿,把節塊送到待檢位置,送檢傳感器感應到節塊已經送到,打開送檢電磁閥,推動活塞桿把節塊送上檢測臺。
3.3 進行檢測
在PLC控制打開送檢電磁閥的同時,光柵尺的檢測頭上升,進行頂點數據校正,活塞桿把節塊送到檢測臺,此時,檢測頭下降至檢測物,并將測量數據放進寄存器,通過PLC對測量數據的計數,得到節塊的實際數據。
3.4 節塊的分級
PLC將節塊的實際數據和標準尺寸數據進行比較,得到誤差值;節塊按照觸摸屏設定的誤差范圍,自動進行分級并打開相應的電磁閥,節塊分級工作完成。
4 控制系統的改造
4.1 I/O分配圖(如表1、圖1)
4.2 按控制功能設計的狀態流程圖(如圖2)
4.3 控制動作過程分析
(1)校準/啟動
S0 —— 接通電源,復位(Y0-Y7)。按下觸摸屏的“校準/啟動”鍵。狀態轉移到S50。
S50—— 復位(Y7),送檢繼電器(KA1)未得電,控制光柵尺的電磁閥(YV9)得電,檢測頭下降至檢測臺,(T5)得電,1秒后,計數器數據清零。狀態轉移到S51。
S51——(Y7)輸出,送檢繼電器(KA1)得電,控制光柵尺的電磁閥(YV9)失電,檢測頭上升,(T6)得電,1秒后,檢測頭上升至頂點,寄存器得到頂點數據,完成校準。狀態轉移到S20。
(2)傳送
S20——有料傳感器(X2)感應到有待檢物。狀態轉移到S21。
S21——(Y6)輸出,待檢電磁閥(YV7)得電,推動活塞桿,把節塊送到待檢位置,(T1)得電,1秒后,送料傳感器(X3)感應到節塊已經送到。狀態轉移到S22。
S22——(T2)得電,延時0.3秒。狀態轉移到S23。
S23——(Y7)輸出,(KA1)得電,送檢電磁閥(YV8)得電,推動活塞桿把節塊送上檢測臺。
(3)檢測
S23——(Y7)輸出,(KA1)得電,控制光柵尺的電磁閥(YV9)失電,檢測頭上升至頂點;(T3)得電,1秒后,把頂點數據放進高速計數器,進行頂點校正。狀態轉移到S24。
S24——(Y7)未輸出,(KA1)失電,電磁閥(YV9)得電,檢測頭下降;(T4)得電,延時1秒后,檢測頭下降至檢測物,并把檢測數據放進寄存器,完成檢測。狀態轉移到S20,檢測下一節塊。
(4)分級和計數
節塊的實際數據和標準數據進行比較,得到實際誤差值;PLC把觸摸屏設置的各級誤差值和實際誤差值進行比較,對節塊進行分級:
A級:當誤差值B級:當誤差值>B級品,且≤D級品,(Y0)輸出,B級電磁閥(YV1)打開,節塊掉進B級品箱,B級品(C112)計數加一。
C級:當誤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