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少倩 趙倩 劉永忠
摘 要: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是商業健康保險的一種,作為我國醫療保障“三縱三橫”體系中的補充,卻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結合SWOT分析結果對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稅優健康險 SWOT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019-02
1 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
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以下簡稱:稅優健康險)是商業健康保險的一種,全稱是“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稅優健康險是由保監會研發,與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健康保險,業務對象為納稅人,對納稅人投保給予不超過2400元/年(每月200元)的免稅優惠,此優惠可以用于投保稅優健康險,相當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3500元提升到3700元。
稅優健康險是一種萬能險,客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購買任意金額的保險。稅優健康險還采取了“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保障形式,保證簡單賠付率不低于80%,即在一定時期內賠款總額占保費總收入的百分比不得低于80%,若低于80%,其中的差額將存入個人賬戶中。
自2015年1月1日稅優健康險推行試點以來,已經有北京、上海等31個城市,人保等26家保險企業加入試點大軍中,在試點過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時也產生部分問題亟待解決[1]。2016年7月1日稅優健康險將在全國推行。
1.1 稅優健康險的產生背景
(1)商業健康保險作用發揮有限。健康保險是人身保險的一種,是投保人與商業保險企業簽訂保險合同,以人的身體為保障對象,對合同中規定的被保險人的健康損失進行賠償的一種分攤健康風險的一種方式。健康保險按組織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健康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近年來,商業健康險的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已經達到了4042.5萬億元,與2012年862.8萬億元相比增長了近4倍,但是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仍然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還有很大發展空間。2016年,商業健康險占全年人身險總保費收入的18.2%,遠低于發達國家占比水平。商業健康保險在我國醫療保障“三縱三橫”體系(“三縱”即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橫”即以“三縱”為主體,社會救助托底,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中應當作為補充的角色,但是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現狀顯示商業健康保險是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中的短板,并不能充分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商業健康保險的作用發揮有限[2]。(2)借鑒國際經驗。 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是實行稅優健康險政策較為典型的國家。早在上個世紀美國有學者指出了健康保障水平與稅率的關系,得出個人邊際稅率的大小將影響人們對健康保險的購買的結論,認為個人邊際稅率越高人們購買健康保險的意愿越低,降低個人邊際稅率就能重新激活市場活力[3]。因此,美國政府為了提升職工健康保障水平發行了稅優健康險,事實證明,雖然發行期間出現了過度保險等問題,但是職工的確增加了對健康險的購買,一定意義上提高了健康保障水平。
2 稅優健康險發展的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1)稅收減免政策。《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稅優健康險給予投保人全年不超過2400元的稅前扣除保費的政策優惠。一方面,稅優政策降低了產品價格,刺激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鼓勵人們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2)賠付范圍廣,可帶病投保。稅優健康險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充,保障范圍較廣,既包括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內的醫療費用,也包括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外的醫療費用[4]。稅優健康險與其他商業保險不同,它是一款半公益性質的保險,堅持“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則,允許投保人帶病投保(僅需降低保額),這就填補了患病客戶群體的健康保險空缺,分擔患病客戶群體的風險,提高健康保障水平。(3)報銷比例高,簡單賠付率不得低于80%。在普通健康保險中并沒有類似于稅優健康險所規定的簡單賠付率不得低于80%,低于80%的差額部分轉入投保人的個人賬戶。在社會醫療保險報銷以后,稅優健康險進行高比例補充賠付,雙重保障下,投保人所支付的醫療費用自費部分寥寥無幾。(4)提出了長期健康保障的解決方案。稅優健康險屬于萬能險,包括醫療保險賬戶和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來源低于80%簡單賠付率的差額,可用于今后健康保費支出,包含長期健康保障的理念,提高人們健康保障意識。
2.2 劣勢分析
(1)稅收優惠力度不大,每月僅200元。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所以每月200元的稅優政策對不同收入的人優惠力度是不同的,收入越高享受的優惠額度越高,對于大部分不同收入的納稅人來說優惠的額度太小,不能引起消費行為[5]。(2)允許帶病投保,對險企的業務精算能力要求較高。一方面,允許帶病投保對納稅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對保險企業來說,允許帶病投保使其控制賠付費用的難度加大,是對其業務精算能力的巨大考驗。(3)產品多元化層次低,未能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目前稅優健康險還處于試點階段,各試點城市推出的產品較為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健康保障需求。(4)個人投保手續復雜,難以實現。目前各試點城市已經推出了團險和個人險,但是個人險由于辦理手續復雜,包括初期社保證明、繳稅證明,后期的退費程序等,所以辦理個人險也就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能性[6]。
2.3 機遇分析
(1)大健康環境發展。自“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以來,國務院印發的各項相關政策的出臺強調重視大健康產業、環境的發展。習主席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也強調,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稅優健康險中將退還的保費轉入個人賬戶,提出了長期健康管理的方案,與現在的大健康環境、思維相契合。(2) 險企可獲得聲譽。險企推出稅優健康險的目的不在于營利,而是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分攤人們的健康風險,提高健康保障水平,維護人們健康的行為,這種行為可以幫助企業建立良好的聲譽,提升企業知名度、美譽度,提高企業綜合競爭能力。(3)險企可獲得額外的業務收入。稅優健康險的銷售對象是納稅人,納稅人的消費水平要高于非納稅人,保險企業在銷售稅優健康險的過程中接觸到的納稅人就是其他保險的潛在用戶群體。
2.4 挑戰分析
(1)認知度不高。稅優健康險推出的時間不長,相關媒體對稅優健康險的報道也不多,了解稅優健康險的人也較少。這是對稅優健康險發展的一大挑戰,如若認知度過低,將無人購買稅優健康險。(2)專業化要求高,小型險企難以進入。《辦法》中規定:除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外,其他人身保險公司應設立健康保險事業部,事業部中具有健康保險業務從業經驗的人不低于50%,具有醫學背景的人員比例不低于30%。專業化要求較高,很多小型保險企業難以滿足這樣的條件,只能望而卻步。
3 基于SWOT分析的稅優健康險發展策略思考
3.1 政府和險企共同角度分析
(1)加大稅優健康險宣傳力度。稅優健康險的宣傳不能只依靠保險企業的推廣,必須聯合保監會、財政部門、稅務部門一起在電視媒體、報刊雜志、學術期刊、官方網站上進行科普教育,產品介紹等,提升稅優健康險的認知度。(2)加快建立健全稅優健康險信息平臺。政府相關部門與保險企業共同建立稅優健康險業務辦理系統,提高業務辦理規范性。實現財政部門、稅務部門、保險企業之間的數據共享,可在數據共享平臺查詢到個人的社保情況、繳稅情況等,簡化業務辦理流程,使個人稅優健康險業務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7]。
3.2 政府角度分析
(1)加大稅收優惠。目前稅優政策力度不夠,難以吸引納稅人投保。建議在前期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吸引納稅人對稅優健康險的關注,后期逐漸恢復2400元/年的優惠力度,此時已投保的納稅人享受到稅優健康險的優惠,健康保障意識得到一定提高,撤保的可能性不大。(2)明確稅優健康險政策細節。稅優健康險政策還存在許多沒有明確之處,如:簡單賠付率低于80%的退費的方式,需明確是按月退還是按年退,以及個人賬戶的使用方法等。這些政策細節都有待商榷。
3.3 險企角度分析
(1)拓寬銷售渠道。目前稅優健康險銷售渠道單一,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需要培養險企的互聯網思維,與當下流行的“互聯網+傳統行業”相結合,形成“互聯網+健康保障”的模式,更加創新的銷售稅優健康險。(2)增加客戶群體。第一,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在建立稅優健康險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業務辦理的細節,力爭簡化業務辦理流程。第二,增加非納稅人客戶群體。目前稅優健康險的銷售對象為納稅人,建議增加非納稅人客戶群體,這里所說的增加并不是簡單購買,而是允許納稅人為其直系親屬購買也可抵稅。(3)與醫療機構合作,管控醫療行為。第一,保險企業加強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做好對醫療行為的監督管理。有效控制醫療機構中過度醫療、非本人就醫等一些違規行為,一旦發現這些違規行為,立即報告給有關部門,控制健康險業務賠款和給付支出。第二,加強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提供長期健康醫療服務,有效降低投保人的患病概率。不僅在醫院中的醫療行為進行監管,在醫院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一系列的健康指導服務。從源頭上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減少健康險業務賠款。(4)針對不同用戶開發多元化產品。單一的稅優健康險產品已經不能滿足多層次的消費群體,可以根據投保人不同收入等級,制定出不同產品;還可開發出為直系親屬購買的健康險險種。
參考文獻
[1] 曾金華,姚進.稅優健康險試點7月起推至全國[N].經濟日報, 2017-05-03.
[2] 楊藝帆.我國稅優健康險的發展困境及對策初探[J].經營者, 2016,30(9).
[3] 王朔陽.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產品開發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4] 李媛.淺析個人稅優健康險[J].消費導刊,2016,09(136).
[5] 吳輝.稅優健康險首單面世 究竟能省多少錢[J].理財, 2016(04).
[6] 吳輝.稅優健康險的春天來了嗎?[J].理財,2017(01).
[7] 劉曉玲,王詩文.稅優健康險產品的推廣和銷售——以蘇州試點為例[J].中國保險,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