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皓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是新世紀我國加強各國經貿合作的新通道,是實現互信互利、資源互通的戰略構想。通過對“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背景和思想的把握,分析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機遇,同時認識戰略實施的障礙,并提出具體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 對外貿易 機遇 障礙 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059-02
“一帶一路”戰略是復蘇國際經濟活力、實現經濟轉型的一劑良藥,也是打造沿線國家及區域繁榮經濟的戰略之計。我國對外貿易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所創造的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提高企業自身素質與競爭力,擴大走出去步伐,加大國際直接投資,加強區域間要素互匯互通;同時也要清楚認識“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仍有諸多障礙,需做好準備,從容應對。
1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背景與思想
1.1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背景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以下幾個背景:首先,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產能嚴重過剩,面臨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此時,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心的黨中央號召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化改革,逐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方式及經濟增速的轉變。其次,從國際經濟形勢看,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世界多極化日趨明顯,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配置也日漸深入。全球產業結構進入深度調整期,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商品出口大多增加,而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商品進口增長強勁,我國對外開放以來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要貿易對象的格局轉變為以東盟、中亞等亞洲周邊國家為主。最后,進入21世紀,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和平、發展、穩定等基本共識也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1.2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
“一帶一路”戰略旨在通過加強區域間、國家間的開放合作,使商品、技術、服務等要素更自由有序地流動,使貿易市場更加廣闊,使資源更加有效地配置,推動沿線各國的經濟政策協調,打造一個互聯互通大平臺。以“一帶一路”為線,將歐亞大陸串聯起來,這樣,向東到達東亞,向南可至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向西到達波羅的海、地中海,向北至俄羅斯,點線成面,面面相疊的多層次多渠道發展格局清晰可見。
2 我國對外貿易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機遇
2.1 貿易市場更加廣闊
通過一系列經貿合作框架協議及具體合作方案的簽署,我國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有了清晰的發展藍圖。互利互信的精神更激勵著我國與沿線各國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沿線國家為從自身發展出發,也熱烈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雙方相互的接納和合作意愿也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2.2 我國外貿企業走出去道路更暢通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通關口岸設施條件的改善、貿易便利化條款的實施等一系列便利貿易的措施使我國外貿企業走出去的道路更順暢,貿易成本更低。這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海外競爭力,增加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
2.3 對外貿易方式創新土壤更肥沃
“一帶一路”戰略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也為貿易方式創新培養了適合的土壤。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業態企業在“一帶一路”機遇下發展空間巨大。互聯網的自由、便利、快捷與“一帶一路”的開放內涵不謀而合。電子商務的發展將繼續壯大,對外貿易的門檻將繼續降低,我國開放的層次也將不斷加深。
2.4 推動我國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中國長期以來埋頭苦干所積累的技術很快將大施拳腳。前有高速鐵路,后有世界最快量子計算機、中國商用大飛機。毫無疑問,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將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機遇下更順暢的進入國際市場,更多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制造將向中國創造轉變。
2.5 金融創新加快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大量的基礎設施等建設投資需要大量資金。我國已發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相關基金,但仍有較大資金缺口。這就會促使沿線國家進行較多的金融創新,一方面會助力其國內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其資金利用效率,提高進口能力,增加進口需求,同樣有助于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
2.6 區域交通更加便利
交通對于區域經濟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便利的交通包括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方式,而“一帶一路”戰略則規劃了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海上依托重點港口,打造安全通暢的大通道。可見“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交通極其便利發達,將極大促進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3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障礙
3.1 部分沿線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戰略心存疑慮
部分沿線國家一方面享受著“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利益,一方面又由于自身其他利益而對我國和平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心存疑慮。如越南一方面承認中國日益壯大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又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而穿梭于世界大國之間尋求平衡,在南海問題上多與我國有爭端的菲律賓、與我國東北接壤的朝鮮亦是如此。俄羅斯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但由于擔心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會對其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和跨西伯利亞鐵路形成替代也對我國心存疑慮,這些疑慮將會表現在對我國對外貿易的阻礙和制約上。
3.2 美國、日本等國參與博弈影響“一帶一路”戰略共建及對外貿易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地緣政治復雜,長期以來都是大國博弈的重點區域。美國曾于2011年提出過新絲綢之路戰略,期望實現其能源戰略目標,同時遏制俄羅斯和中國。日本則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提出“絲綢之路外交”政策。兩大發達國家都試圖在亞太地區保持自身的利益。那么對于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也存在潛在隱患。
3.3 中亞,中東等地區地緣政治不穩定
由于宗教、歷史等原因,中亞和中東等地區長期以來政局不穩定,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較差,這為深化合作、推動對外貿易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也會影響我國企業在這些地區的投資和商貿。
3.4 我國沿線省份分散,共建“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多各自發展
由于我國考核選拔地方政府官員的重要指標之一是經濟增長指標,地方政府官員具有強烈的發展本地經濟的沖動。再加上國家制度供給方式以供給主導型制度供給方式為主,因此地方和地方之間彼此又會競爭。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所以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實施上,地方政府間你爭我奪,各立門戶,不利于區域間的合作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市場的融合與資源的自由流動,進而阻礙了貿易的發展。需要國家在頂層設計時進行統籌規劃,因勢利導,結合當地優勢發展相應產業。
4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克服阻礙的對策
4.1 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整合外部資源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與阻礙,但通過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特定優勢,并將特定優勢內部化,同時重視整合外部資源,積極研究目標投資國文化、經濟狀況、產業特點及對待外資政策,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在目標國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4.2 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對外貿易屬于國家間貿易范疇。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國際競爭,需要熟悉、掌握目標投資國及國際法律法規,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克服或消除不合理的貿易歧視或貿易競爭,進而有助于公平有序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形成。
4.3 對外直接投資,享受生產國國民待遇
要學會并能夠利用當地資源,切實實行走出去戰略,參與國際競爭,利用當地資源,提升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節約資金,降低成本。
4.4 加強政府間溝通交流,協調貿易政策為外貿創造良好環境
良好的對外貿易環境一方面需要貿易對象國國內的形勢穩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本國政府加強與貿易對象國政府之間的溝通交流,協調貿易政策,消除貿易壁壘,為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創造良好的環境。
5 結語
作為新世紀深入國際合作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創造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阻礙,這些阻礙也影響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克服這些阻礙需要我國對外貿易企業努力提高自身企業素質及產品競爭力,并提高法律意識、法律能力,同時加大對國外的直接投資,降低成本,還需要政府加強政策協調,提供政策支持,推動 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紅,林慧慧.“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格局變化及貿易摩擦防范[J].中國流通經濟,2015(5).
[2] 吳澗生.“一帶一路”戰略的幾個問題思考[J].中國發展觀察,2015(6).
[3] 郭周明.新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J].當代財經,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