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州 蔣雪梅
摘 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一個地區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目前貴州省高新技術與經濟增長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分析各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對各大產業發展的貢獻,發現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高新技術產業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大,對第一產業的拉動力度最小,最后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 經濟增長 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111-02
金融危機過后,世界各國紛紛尋求經濟轉型,于是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具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特征,它的市場發展潛力大,而且還具有較高的市場效益和經濟效益,對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都具有重要作用。貴州省目前正處于經濟的高速增長時期,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與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為了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擺脫過去以粗放型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加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貴州省未來經濟增長至關重要,本文著重研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貴州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對未來如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推動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文獻梳理
索羅的新古典經濟理論表明,資本積累、技術進步都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內生增長理論也認為科技投入、人才引進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對高新技術產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主要分為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從國家層面上看,張澤、周脈伏(2016)通過運用復合指標法,利用面板數據,得出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均衡的正相關,但是中、東、西各個區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從地方層面上看,王春明(2009)運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建立了高新技術產業與三次產業、GDP增長的模型,得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僅對經濟增長具有拉動作用,而且對傳統產業與三大產業也有帶動作用。葛磊、程琪(2014)運用灰色關聯度法得出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但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處于較低水平,而且地域差異明顯。目前的文獻普遍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具有帶動作用,只是在程度上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區別。
2 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1)貴州省經濟發展現狀:近年來貴州省經濟保持著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2015年,GDP總量首次突破萬億,2016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1734.43億元。從人均GDP上看,2016年貴州省人均GDP為33127元,排全國29名,僅高于云南和甘肅兩省,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三大產業結構上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5.8%、39.5%、44.7%,第三產業比重較小,產業結構不合理,以上均說明目前貴州省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落后。
(2)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見表1,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2005年的161.75億增加到2015年的889.72億,可以看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從高新技術產業占第二產業的比重上看,從2005年的19.7%增加到2015年的21.4%,低于發達地區,可知目前貴州省傳統工業仍然在第二產業中處于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低。從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與產出上看,2015年貴州省R&D經費投入45.73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數4096件,云南省R&D經費投入61.96億元,有效發明專利數4605件,可知貴州省在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與產出上均低于云南,以上分析說明當前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比較落后。
3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以及各產業貢獻度的實證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測度:為了測算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與各大產業的貢獻度,本文選取2005年~2015年貴州省GDP總量作為被解釋變量,選取一二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的產值作為解釋變量,這里將第二產業劃分為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兩大類,建立以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其中Y表示貴州省GDP產值,其他幾個變量從左到右分別表示第一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第三產業的產值,最后一項為隨機擾動項,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這里將各個變量對數化。
將各項數據錄入Eviews軟件中,可以得出回歸分析結果,整個方程P值接近0,F值很大,擬合優度0.999,DW值為1.843,說明方程總體通過檢驗,但是從各個變量的P值上看,第一產業的P值達0.3584,未能通過檢驗,其他變量p值較小,均能通過檢驗。
由于LNX1未能通過檢驗,所以要對模型進行修正,將LNX1剔除出以上模型從新作回歸分析,得到表二分析結果。方程P值接近0,擬合優度0.999,模型擬合較好,DW值為1.421,說明方程總體通過檢驗,其次從各變量的P值上看,都小于0.005,各個變量將通過檢驗,模型各項指標符合要求。
從表2看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每增長1%,可以帶來全省GDP增長0.2268%,傳統產業每增長1%,全省產值增長0.4027%,第三產業每增長1%,帶來全省產值增長0.3811%,可以看出目前傳統產業對貴州省GDP增長的貢獻最大,此外,從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與在GDP中的份額比例上,分別為2.7、1.3、0.85,說明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潛力最大。
(2)高新技術產業對其他產業貢獻度分析:這里仍然使用上文分析的數據,用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傳統產業、第三產業作回歸,得出表三的結果。可以看出擬合優度都在0.94以上,各個模型擬合較好,F值分別為799.44、331.21、221.34、155.71,均通過檢驗,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每增長1%,可以分別帶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傳統產業、第三產業增長0.889、1.013、1.014、1.05,從得出的數據上看,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大,傳統產業和整個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小。
4 結論與啟示
(1)主要結論:第一,目前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保持著高速增長,但仍然落后于西部的一些欠發達省份。第二,相對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說明貴州省目前還過度依賴傳統產業,但是可以預見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具有較大的潛力。第三,從高新技術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上看,當前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大,對第一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小。
(2)啟示:第一,政府要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資本的投入對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由實證分析可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貴州省經濟增長具有較大拉動作用。由于目前貴州省在R&D經費投入上比較低,甚至還低于西部一些落后省份,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第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人才引進的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要靠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的關鍵在于人才,貴州省自2003年起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引進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產業的人才,但是目前在高層次人才上仍然比較缺乏,還不能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十三五”期間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的人才引進機制,尤其是在財稅領域要注重對人才的激勵。第三,繼續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的溢出效應,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般產業鏈比較長,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當前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帶動作用還不明顯,因此貴州省未來的產業發展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紐帶,這樣不僅可以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還有利于增加就業,帶動經濟轉型。
參考文獻
[1] 張澤,周脈伏.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2016(2).
[2] 王春明.江蘇省經濟增長中高新技術產業貢獻的計量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21).
[3] 葛磊,程琪.高新技術產業對安徽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4(8).
①基金項目:本文受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
作者簡介:王邦州(1989-),男,漢族,四川西充人,貴州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財政學方面的研究;蔣雪梅(1970-),女,漢族,四川仁壽人,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政府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