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與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不同行業的收入逐漸擴大,其原因既有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本等合理因素,也有壟斷、經濟制度和法律體系的不健全等不合理因素。據此,本文主要從提高人力資本水平、打破壟斷、鼓勵勞動力流動、促進全行業均衡開放等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行業收入差距 行業壟斷 人力資本水平 對外開放
中圖分類號:F1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122-02
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總體呈上升趨勢,既體現在區域城鄉之間,也體現在行業之間。這種不斷擴大的趨勢,對勞動力市場以及勞動者擇業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其原因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目前我國的行業收入差距現狀如何呢?其成因具體包括哪些因素?我們又該相應地采取何種對策?對此,本文將做進一步的分析。
1 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現狀
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來已久,在傳統經濟體制時期,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還不是很顯著,當時收入水平普遍比較低。但是改革開放以后,不同行業職工的收入差距逐漸擴大。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力、煤氣、建筑業等為高收入行業,而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收入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不同行業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并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1]
1.1 行業收入差距的總體狀況
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分析表明,按照行業分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排名(如表1),2014年前5位的分別是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生產和供應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其工資分別為全行業平均工資的1.92倍、1.79倍、1.46倍、1.30倍、1.19倍。
2014年按行業分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排名后5位的行業(如表2)分別是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建筑業,它們的工資分別為全行業平均工資的0.5倍,0.66倍,0.69倍,0.74倍,0.81倍。
2012年和2013年,排名前五位和排名后五位的行業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只是2010年和2011年,金融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順序發生了變化。總體而言,各行業的平均收入呈現以下特點:(1)壟斷行業的平均工資普遍較高,帶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同樣如此,例如金融、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高新技術行業平均工資也比較高,例如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農、林、牧、漁業等基礎產業的行業平均工資則偏低;(4)市場競爭激烈行業的平均工資則較低,例如住宿餐飲業。
1.2 行業收入差距的地區差異
改革開放的進程在不同的地區之間并不是同步的,國家的政策也是針對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側重,這必然會影響到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整體來講,東部地區的行業平均工資高于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而在各行業的橫向對比當中,筆者也發現平均工資高低比排,末位的是制造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最高的是金融業。
1.3 行業收入差距的變動趨勢
我國行業收入差距基尼系數在1985年為6.24%,到了1988年,行業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經降低到4.86%,但之后逐年增大,1995年與1988年略微有所降低,但是到了2015年已經高達13.56%[2]。改革開放的進程進一步深入,機遇和挑戰并存,行業之間的收入也迅速擴大。2007年~2012年,我國行業收入差距仍然處于高位[3]。結合我國2015年統計年鑒,也可看出到2014年我國行業收入格局基本沒有變化。
2 我國行業收入差距成因
行業收入差距的擴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意義上,人力資本水平的不同以及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必然會造成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但是也有很多非市場因素在起作用,譬如壟斷、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等。
2.1 人力資本水平
各行業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即人力資本水平逐年提高,但不同行業之間差距較大。行業員工低工資與其受教育水平有很大關系,教育行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行業的人均收入水平都高于其他行業,而這些行業對員工的專業素養要求一般比較高,其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一般比較高。而平均工資最低的農、林、牧、漁業,其從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一般比較低。
但是看似作為人力資本聚集地的教育行業,其人均收入水平卻遠低于金融等行業,這跟教育行業培養人才的行業屬性本身有關。另外,也有人力資本水平并不高的行業卻有很高的平均收入,這說明人力資本并非影響行業平均收入的唯一因素。
2.2 壟斷
與非壟斷行業相比,壟斷行業的平均收入遙遙領先,壟斷行業有的利用其自身的資源優勢,有的利用行政權力,攫取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其從業人員的收入高出平均水平自是理所當然。在我國,交通、鐵路等是典型的行政壟斷,同時也有因為資源本身的原因形成壟斷的,譬如中石油、中石化等。
實證結果表明氣及供水行業等高度行政性壟斷的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是形成當前我國行業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因素,并且政府毫無放開管制的跡象[5]。
2.3 對外開放政策的影響
我國東部地區的行業平均工資普遍高于西部地區。魯曉東對我國對外開放與收入差距進行了基于地區和行業的實證研究,其實證結果發現,對外開放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其在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提高國民收入的同時,也加劇了地區和行業差距。開放度和地區、行業收入之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開放程度越高,地區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越大。另外在方向和強度方面,不同的行業之間存在差異。主要出口部門制造業的從業人員平均收入并沒有提高,反而降低;大部分服務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卻有所提高。也就是說,在客觀上,對外開放一方面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來說是一件值得歡欣鼓舞的事,但對制造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則并非如此[6]。
3 政策建議
據以上對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現狀和原因的探討可以得知,我國目前行業收入存在較大差距,其影響因素眾多,人力資本、壟斷程度以及對外開放的程度都與其息息相關。基于前述,本文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出一些建議。
3.1 提高人力資本水平
行業人力資本水平的差異是各行業收入差距不同和擴大的重要原因,受教育程度高低是行業人力資本水平高低的具體體現。要大力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必須著眼于提高教育水平,針對低收入人群來說,必須增加其接受教育的機會,提高其接受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另外,對于低收入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其技能單一,并且受社會進步技術革新的沖擊力較大,政府有必要重視對在職及下崗從業人員的技能再培訓。
3.2 促進競爭打破壟斷
壟斷的成因一般而言有兩種,針對不同原因形成的壟斷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自然壟斷行業,要盡可能引進競爭機制,放寬市場準入,清楚市場壁壘。而對于行政性壟斷,則必須放開政府管制,使市場能夠充分發揮它的調節作用,同時在施政過程中引入監督機制,使實證過程更為透明高效。針對我國目前國有企業在經濟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現狀,則必須建立健全其內部的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考慮實施職工工資總額管理的制度。
3.3 因地制宜地遏制對外開放的影響
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地區和行業之間的受影響程度和方向并不相同,有利亦有弊。針對地區,加強省與省之間的資源交換是較為閉塞的內部地區開放程度提高的一種得力的手段,不論是投資還是勞動力的流動,都有利于帶動相對不發達地區的發展,自然也利于縮小不同地區行平均收入的差距。另外,不同行業的發展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也有差異,一方面是世界市場的沖擊;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對不同行業出口稅法政策也有利于解決全球化進程下的行業收入差距問題。
參考文獻
[1] 徐珮琦.淺析中國行業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對策[J].金融視線, 2016(8).
[2] 魯曉東.我國對外開放與收入差距:基于地區和行業的考察[J].開放戰略探索,2007(8).
[3] 肖調軍.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地區差異研究[D].湘潭大學, 2015.
[4] 趙文華.我國行業收入差距及其對策分析[J].科學之友, 2008(9).
[5] 任重,周云波.壟斷對我國行業收入差距的影響到底有多大?[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4).
[6] 魯曉東.我國對外開放與收入差距——基于地區和行業的考察[J].世界經濟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