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云
(山東體育學院 體育藝術學院 濟南 250102)
市場驅動下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
——以山東省為例
張瑞云
(山東體育學院 體育藝術學院 濟南 250102)
該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質性研究法、數理統計法對健身教練市場需求和健身教練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并根據市場需求對健身教練職業做出規劃,努力打造滿足市場需求的高品質健身指導人才。
市場驅動 健身教練 職業發展
在“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大背景下,山東省人民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了進一步發展全民健身事業,更好滿足山東全省人民體育健身需求,助力健康山東建設,2016年11月21日,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560號)的規定,山東省人們政府印發《山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計劃特別強調,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健身指導體系,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到2020年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證書的人數將占總人口比重達2.3‰。健身教練是我國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一種,是我國室內健身產業的主力軍。
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我國室內健身產業迅速發展,健身教練市場需求巨大。雖然目前全國范圍內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健身教練數量已達到34560名,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與此同時,健身教練這個職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相繼出現了一些無序和混亂現象。因此,研究并探索健身教練職業發展中遇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拓展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對促進我國健身教練職業化進程更加健康、規范、有序和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健身教練職業發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查閱關于健身教練的文獻資料、碩博論文、書籍及研究報告,了解健身教練研究現狀及動態,并進行整理與歸納,以獲取研究所需要的相關資料。
1.2.2 訪談法
走訪濟南、青島、濰坊、東營等城市部分大型健身俱樂部的健身教練、教練主管、私教會員以及培訓認證機構的培訓老師,對相關問題進行調查,了解健身教練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討論相應的解決辦法。
1.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專人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的方式,保證問卷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1.2.4 質性研究法
為了避免單純的量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該研究采取了量的和質的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量的研究得出目前我國健身教練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通過對山東省健身教練進行非正式的訪談,獲取健身教練職業發展需求的更深層次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議推動和促進我國健身教練職業化進程更加健康、規范、有序和快速發展。
1.2.5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運用SPSS進行統計。
表1 山東省健身教練性別與年齡結構(n=30)
2.1 健身教練市場需求分析
“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投身到運動健身的行列,走進健身俱樂部追尋更高效的“私人服務”已成為人們追求高品質健身服務的一種選擇,由此,我國健身教練的職業也就應運而生。目前,健身教練已風靡全國,成為大眾健身中最受喜愛的職業之一。
表2 山東省健身教練學歷與持證情況(n=30)
表3 山東省健身教練入職時間(n=30)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健身俱樂部數量不斷增加,規模逐步擴張,健身教練需求增加。然而,由于我國健身市場競爭激烈,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者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專業素質較高的健身教練稀缺,已經成為阻礙我國健身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專家預估數據,全國范圍內約有10000多家有一定規模的健身俱樂部,而健身教練數量則遠達不到市場需求,這種情況成為目前健身俱樂部市場人才最大的缺口。
另外,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他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單純的減肥而參加健身已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他們更加注重健身的效果,運動健身既要保持身體健康又要塑造完美的身型。他們也比以前更能接受健身教練這種模式,對健身教練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對于他們而言,可以在提供不同健身內容及方法的專業的健身教練指導下進行健身活動,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一更高需求,促使著健身教練隊伍必須日趨壯大。
圖1 健身教練職業必備素質
2.2 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
2.2.1 健身教練現狀分析
(1)性別與年齡結構分析。通過對濟南、青島、濰坊、東營等城市的健身教練進行調查,得出(如表1)目前山東省健身教練男性居多,以20~30歲的年輕人為主。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山東省健身教練的主要來源是長期從事健美運動的愛好者和高校體育相關專業畢業的青年學生,這表明了山東省健身教練隊伍尚處在教練職業生涯發展的初級階段。
(2)學歷與持證情況分析。調查還顯示(如表2),山東省健身教練都持有相關資格的教練證書,學歷以本科居多,只有少數健身教練獲得大專學歷和研究生學歷。健身教練受教育程度較先前雖有所提高,但還是跟不上現代體育健身事業發展的節奏,健身教練隊伍學歷層次整體不高。
(3)入職時間。另外調查還顯示(如表3),山東省健身教練教齡普遍不長,執業經驗不足,且服務觀念意識有待加強。因此,找準山東省健身教練職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迫在眉睫。
2.2.2 健身教練職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1)健身教練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健全。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健身教練職業資格證書是國家對健身教練專業學識、技術、能力的認可,是求職、獨立開業和單位錄用的主要依據。隨著我國健身市場發展需求的不斷擴大,健身教練職業發展前景可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教練行業,健身教練數量迅速增長。但是,當前我國健身教練職業資格認證市場混亂,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下還存在很多社會性組織開展教練培訓、認證工作,而且當前我國對教練職業證書沒有統一的認證標準,也沒有任何部門就教練認證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市場上出現健身教練證書種類繁多的現象。
(2)健身教練職業素質評價體系不完善。素質是指人的先天生理、心理稟賦和后天習得文化的內化而成的素養。職業素質是任何一個職業者做好工作的基礎和條件。健身教練工作的實質是要根據不同健身者不同的身體素質、體型、個性特點、健身的目標和要求等,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服務,并使健身者達到健身、健美、健心、健智的目的。健身教練是健身方面的專業化人才,是集健身知識、技能、健身服務于一身的傳遞者。目前,我國對健身教練這一行業還缺乏有力的監管,對健身教練職業素質、職業規范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造成目前我國健身市場健身教練行業魚目混珠,水平參差不齊,市場亂象頻出。因此,無法使健身教練隊伍結構得到優化,健身教練職業發展收到損害。
(3)健身教練執業不規范。健身教練是俱樂部的重要崗位之一。隨著我國健身產業的快速發展,健身教練由于其職業回報豐厚,社會認可度較高,就業容量較大而受到擇業者的青睞。作為一個新生職業,我國健身教練職業目前的發展環境還不理想,發展中遇到許多問題,其中,健身教練執業不規范、專業性差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上述問題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我國健身教練職業的發展,其中有些問題屬于系統內部的體制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通過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是可以解決的;而有些問題則屬于系統外部的操作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則絕非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
2.3 市場驅動下健身教練職業生涯設計
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大背景下,我國體育健身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健身人口不斷增多,“花錢買健康”成為一種時尚被人們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健身俱樂部以其場地不受自然天氣影響、器械設備齊全、鍛煉環境好等優勢受到健身者的青睞。與此同時,健身者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單純的減肥而參加健身已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他們更加注重健身的效果,他們也比以前更能接受健身教練這種模式,對健身教練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促使健身教練職業成為了當下最流行的職業之一。
健身教練職業生涯是其生命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健身教練這個職業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健身教練整體素質還不夠高。在運動健身已成為一種時尚的今天,市場對健身教練有極大的需求,其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健身教練的必備素質是做好健身教練職業工作的基礎和條件。健身教練必須掌握必要的人文社科、運動人體科學等基礎理論和指導大眾健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用較系統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健身消費者做高質量的健身指導;健身教練還必須具有扎實的操課教學能力、器械健身的指導能力、急救能力等,以適應健身俱樂部相關崗位工作需要;健身教練更需要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必須具備運動營養搭配、鍛煉效果評價、運動處方的制定以及項目規劃與推廣等能力,以滿足市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對健身教練職業做出規劃,努力打造滿足市場需求的高品質健身指導人才有著重要意義(如圖1)。
我國健身產業的迅速發展,人民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使現有的健身教練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健身教練行業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為健身人群提供高質量的健身服務。選擇了健身教練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一種社會角色,進而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鑒于目前健身教練市場需求大,整體素質不高的現狀,研究并探索健身教練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必備素質,能夠進一步拓展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的巨大潛力,規范健身教練市場。
[1]徐俊.北京市部分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發展的現狀與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5:30-32.
[2]李鑫.北京市商業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情況的分析與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6:33-34.
[3]譚金飛.樊穎.朱愛軍.郭偉.健身俱樂部人才需求和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選擇[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5):46-47.
[4]薛繼忠.蘭州市商業健身俱樂部健身教練員職業技能的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19-30.
[5]張宇.施亦男.商業健身場所私人教練職業素質評價指標體系[J].經營與管理,2013(3):130-131.
[6]焦現偉.我國體育院校休閑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24-68.
[7]吳義蘭.針對器械類健身教練人才需求對我院開設相關課程的理論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3:1-22.
[8]宋翠翠.關于體育院校設置“私人教練”課程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16-40.
[9]王正霞.社會需求導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3(26):108-109.
[10]李艷杰.張洋.預測未來遼寧健身市場人才需求構建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健美操課程改革和研究[J].運動,2011(22):66-67.
[11]王正霞.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市場需求對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43):184-185.
G812
A
2095-2813(2017)06(b)-021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217
張瑞云(1982,1—),男,漢,新疆人,碩士研究生,講師,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