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在萬能險限制政策趨嚴的背景之下,資產驅動壽險快速增長的時代已然成為過去時。技術在銀行、證券等金融領域掀起一波顛覆潮流后,正向著壽險滾滾襲來
去年以來,保監會啟動了對萬能險的整治舉措,在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萬能險的規模也在大幅收縮。《投資者報》記者查閱保監會網站披露數據了解到,今年1~5月份,82家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3%,但是以萬能險為主的投資款新增保費項目則同比減少近六成,受其影響,投連險同樣下滑超過七成之多。
作為攬金利器,萬能險在幫助中小險企做大規模,快速實現盈利的同時,也成了市場的焦點,引起了攪動資本市場,圍追實業等眾多爭議。與此同時,隨著放寬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保險的超強吸金能力,都在積極申請保險牌照。特別是在監管層呼吁壽險產品回歸保障本質的當前,此前民營資本橫沖直撞的玩法顯然已不符合監管要求,而像傳統壽險那樣,用十幾年才能實現盈利的路徑顯然也不是這些保險“新人”想走的。
那么,尋找新的武器,成為擺在哪些新成立的小壽險公司面前一道關乎生死的課題。
萬能險降幅近六成的背后
去年3月份,針對一些壽險公司存在資產負債不匹配、現金流不足等風險隱患,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存續期限不滿一年的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應立即停售。針對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提出“2016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70%以內,2018年及以后應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的目標。
到了去年9月份,保監會有相繼連發兩文,分別是《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和《中國保監會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不僅對萬能險、分紅險等產品各種假設(預定利率、結算利率、風險保額、價值率、費用率)的限制,還將中短存續期的投連險納入監管范圍,保單貸款比例不得高于賬戶價值的80%。
實際上,監管層對行業把控的力度從來就未放松過。今年來,保監會對萬能險的監管力度繼續加大。近日,審計署在《關于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個別保險公司通過資產管理計劃、萬能險等籌資入市,影響資本市場秩序”等問題。
對此,保監會指出,萬能險的快速發展仍存在以下三點潛藏較大的風險隱患:一是個別保險公司違背萬能險自身發展規律,把產品設計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純理財型產品,業務結構嚴重失衡;二是個別保險公司把萬能險作為融資工具,激進投資,資產負債嚴重錯配,給公司自身帶來現金流等風險,影響了資本市場秩序;三是監管制度存在漏洞,在法人治理、資本真實性、資金運用、產品管理等方面監管不給力。
可以看出,在監管層一系列高壓之下,萬能險等業務規模迅速萎縮。保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6萬億元,同比增長33%,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3084億元,同比減少59%,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為121億元,同比減少75%。
而此前春風得意的中小壽險公司風光不再,中融人壽、華夏人壽、眾和人壽、君康人壽、信泰人壽、農銀人壽、昆侖人壽、和諧健康、國華人壽、幸福人壽、陽光人壽、安邦人壽、利安人壽、前海人壽、恒大人壽、東吳人壽、珠江人壽、安邦養老、渤海人壽和國聯人壽等多家壽險公司投資款收入減少五成以上。
除了對萬能險的投資期限進行了要求之外,監管層對投資收益也進行了規定。據平安證券研報預測,基于2016保險行業年化投資收益率5.66%,相較201 5年有明顯下降,對非保障型產品銷售不利判斷,今年壽險公司原保費增速將下降,產品結構轉型保障產品。
壽險轉向技術驅動是下一個浪潮
顯然,萬能險紅利消失已然阻擋不住民營資本申請籌建保險公司的熱情,僅去年以來,就有橫琴人壽、復興聯合健康、信美人壽、華貴人壽以及和泰人壽等5家壽險公司宣布開業。
單從上述5家公司的業務結構來看,今年1~5月,只有和泰人壽獲得64萬元的投資款收益,其他4家壽險公司均未發布萬能險、分紅險或者投連險產品,而是立足在保障型壽險產品上。
面對萬能險利器失靈,傳統壽險業務已經圈地完成的現狀,新成立的壽險公司該如何突圍?
橫琴人壽擁抱新技術的做法或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此前,雖然壽險是保險領域中較大的一塊蛋糕,但受制于保費金額高、繳費期限長、條款復雜等因素,壽險反而是互聯網化程度較低的板塊。對此,眾安科技牽手橫琴人壽后,力推一站式的保險信息化解決方案,即所謂的S系列產品,簡而言之,從代理驅動——資產驅動——技術驅動模式轉變。
橫琴人壽借助S系列產品可以完成80%以上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實施,目前新一代分布式電商平臺、新一代營銷APP產品已正式發布,今年7月,新一代經代通產品后續上線。此外,基于大數據構建的用戶畫像,橫琴人壽實現了用戶精準覆蓋:中產階層、80后的三口或四口之家、具有穩健理財需求的人群。
橫琴人壽董事長蘭亞東表示:“2017年將是中國保險行業3.0時代的元年。保險不僅僅是賠償和補償機制,而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在互聯網及其他新技術驅動下,未來保險將進一步場景化、規模化、個性化、消費化和服務透明化。”
眾安科技CEO陳瑋介紹,“眾安科技圍繞前沿技術優勢,構建了注重監管,涵蓋產、學、研的保險科技生態圈,并推出了S、T、X三大科技產品系列,助推生態伙伴發展,用科技力助推保險行業模式重塑,”
“保險科技對保險業的改造正在顯現出威力。目前保險行業正進入微利時代、DT時代,互聯網科技成分不斷加大,直至全流程改造,互聯網成為基礎,成為常態。今天的保險要基于不同的目標群體,不同類型的客戶,推出差異化的產品,改善客戶的體驗。”橫琴人壽運營總監桂文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