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摘 要:筆者對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理解,就是通過學習學生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尤其是隱性的情意目標,需要清晰地表達;體育教師要將自己對體育的興趣在課堂上影響到學生,運動技能的傳授須考慮運用和對抗的環境,學習技能的過程就是一個運用技能方法的學習過程;高質量的體育教學更加關注情意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合作與交往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質量觀;理解;課堂教學;情意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6-0013-02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提到,教育價值的終極目標是生活,是人生,教育不應當僅僅是生存技能的訓練,它的宗旨和使命應當是引導和教會人們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高貴的生活,追求有質量的生活,我們要承認,人文情懷、藝術修養和身心健康等。體育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其重要,可以這樣說,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是對學生的生命負責,是在為學生以后高質量生活打基礎。
一、對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理解
對教學質量的理解與追求,可以稱之為“教學質量觀”。教學質量觀包含了對教學活動本質功能的看法,也內在地蘊含著對教學價值取向的認識。所謂“好的”教學質量,就是指教學能夠達到人們所期望的教學效果。一般“好的”教學質量就是實現預定的教學目的,即達成各階段的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本文對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理解從單元教學質量入手,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堂課。過去我們研究教學質量首先會提到“雙基落實”,即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然后是“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說的還是運動技能。新課程實施以來,體育課程目標發生了巨大轉變,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新能力;進而注重運動興趣、個體需要、心理品質、合作與交往能力,以及維護健康的意識、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重心轉變。新課程奠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三維目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衡量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但是,在現實課堂中,無論是單元目標還是課時目標,都存在貼標簽式地列舉目標的現象,課堂關注點還是運動技能的達成,體能的發展,還是關注課堂的練習密度和心率曲線。當務之急,先要將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中的隱性情感目標呈現出來,讓它能“見光”顯性化,在實際呈現中切口要小,否則又走入“大而空”的怪圈。隱形目標顯性化根據我們的教學實踐,教學中的生成大于預設,因此建議目標的表達由課后補充完善,特別是單元目標的制定,要在單元課時進程中隨時調整,隨時表達。所以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不只是一個技能單元、一個課時的單位時間里完成了多少運動技能教學任務,而是要看教師的教學多大程度上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和態度,這些都是在關注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一定是學生喜歡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不僅要教知識,教運動技能,教技能運用方法,教體能鍛煉方法,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情感和生活,只有聯系學生情感的體育課堂才能讓學生對體育課有親和力,而這一切的一個重要前提和條件在于教師的“興趣”,因為激情感染激情,興趣激發興趣,教師有多喜歡學生,學生便會有多喜歡教師與學習,筆者以為,教師本人要從內心喜歡上體育課,并把興趣轉移到學生身上。蘇霍姆林斯基總結自己的許多學生受其感染而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甚至因此走上專業化道路,其原因就在于“我的這些興趣愛好,或者直接地或者通過教師間接地傳給了我們的學生”,相反“如果教師沒有興趣,那么學習對學生來說就會變成枯燥的事情” [2]。體育教師不僅僅要喜歡上體育課,還應該在很多的運動項目上有極其濃厚的興趣,這些興趣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在課堂上轉移給學生。
二、對體育的理解決定體育課堂教學的理解
體育很多時候就是集體對抗運動,對抗的幾個要素提煉為:任務即挑戰,過程即對抗,結果須明確,態度須自主,交往須合作,這正是我們人生的高度概括。如果將這些要素移植至體育課堂,我們的體育課就充滿了激情與活力。其一,任務即挑戰。教師首先要制定清晰的課堂目標,包括情意能力目標,目標就是所要完成的任務,每位學生的任務都有所不同,但清晰具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挑戰性,要通過本人在課堂中努力學練達成,有些是個人技能和體能目標,有些是包括在小組中的集體對抗目標,目標和任務要符合“最近發展區”原則。其二,過程即對抗。在體育課上我們最終所學的運動技能,還是直面對抗,沒有對抗就沒有樂趣,沒有對抗就沒有激情,學生走出學校,有興趣參與的體育活動很多都是集體對抗項目,當然,有些項目是獨自參與的,但趣味性就大打折扣。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有各自特點的對抗性項目,小學除了常規對抗性項目,如小足球、籃球、排球,更多的是可以發展基本體能的游戲,中學階段更多的就是足球、籃球、羽毛球等。在一些對抗性球類的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師將技術和實戰對抗完全隔離開來,這不符合體育的基本規律,運動技能的最終目的就是實戰對抗。美國小學生籃球教學中不乏對抗的情形,除了正常的比賽對抗外,兩位小朋友就可以對抗“斗牛”一打一,三位小朋友就可以一打二,這就是對抗加挑戰,因此,我們在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時刻要關注實戰與運用的情境創設,同樣是運動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還是要讓學生在一個相對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技能的運用,并適時地讓學生尋求對抗練習。打個比喻,在游泳館里學會游泳的和在江河湖泊中自學游泳的有本質的區別,游泳館里學會游泳的學生到江河湖泊中去游泳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其三,結果須明確。這里的結果不純粹是比賽的結果,我們將其引申為明確的課堂反饋。學生在課堂中每一次練習結果,每一次游戲比賽,都想得到一個明確的結果反饋,這不僅是對自己努力的承認與肯定,更是參與下一次練習和活動的動機和方向,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的即時評價和課后的小結評價。一堂有質量的體育課,如果能滿足五個方面中其中兩個方面就已經很不錯了,要五各方面都達到,這不是我們需要的,也很難達到,這只是理念要求,但只要每位體育教師心中有理念,他的課堂就不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三、價值判斷決定高質量的體育課堂教學
體育教育的價值觀念決定教師的課堂行為,只有教師行為模式的轉變,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取得真正地提高。現實的體育課堂不僅要關注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用,還應該關注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不僅要提高和積累體能,還應當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我們認為體育價值的終極目標指向是人,是人的生命,是人的生活,是追求高質量的生活。
然而,現實中很多體育教師有這樣的擔憂,現在初中體育考試成為必考科目中的其中一門,在這樣巨大的升學壓力下,教師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練習時體現價值,連基本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發展目標都很難達成,再來要求情感與態度、社會適應等價值豈不是空談?其實這是對教育規律的誤解,情感與態度、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不是體現在教案上,也不是我們貼標簽式的說教內容,而是將這些非常重要的價值元素滲透到教學細節中去,它是伴隨教學活動的進行而進行的,不會占用學生的學練時間,做好這一環節,關鍵是教師要轉變觀念,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活動環節,自覺地將這些價值元素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做到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比如,籃球運球突破技術運用中一個簡單的二防一練習,其中就包含很多的教育價值元素和教學意蘊,運球突破的學生要面對兩位對手的防守,這時教師的引導很重要,要不斷地鼓勵學生積極應對各種困難,根據兩位對手的防守站位、腳步變化,果斷作出各種變向,勇敢突破防線;而兩位防守學生則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提示,相互補位,共同配合,完成堵截,甚至搶斷。這時教師的價值滲透的要點在于合作與補位,協作共贏;教師組織學生骨干示范突破是為了鼓勵和激發全體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進而學生獲得參與的動機,教師在學生未能通過防線時,幫助學生分析突破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保持穩定和積極的情緒,這就是提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并試著讓學生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對體育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技藝的更高要求。
當我們認真思考教育的價值以后,當我們真正自覺地將這些價值元素滲透到我們的教學當中的時候,我們就會得到不一樣的課堂,得到不一樣的教育,得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本身沒有影響學生的練習時間,也不會影響整堂課的練習密度,也不是每一個環節都要這樣做,我們只是設計有效的練習載體,抓住教學的時機,提供適時的引導。在我看來,這就是有效的教育和教學。
四、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提到“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如果你(校長)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具有濃厚的教育興趣,應為體育教師一項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成為好教師的主要標準之一,最重要的是,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有這樣的專業興趣和職業境界,我想我們的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肯定會增強,身心健康肯定會有極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長銘.價值引領是高效課堂的靈魂[J].中小學教育,2016(9):68.
[2]楊小微.教學質量改進的再理解與再行動[J].課程.教材.教法,2016(7):17.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