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強

摘 要: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對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需要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南湖區以服務為前提,引領為基礎,真正從教師的發展出發,積極助推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服務;引領;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6-0056-02
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養的教師,建設高素養的教師隊伍是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教師素養的提高需要建設一個有助于教師發展的環境,近年來浙江嘉興南湖區在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以服務為前提,以引領為基礎,真正從教師的發展出發,積極助推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服務
經常聽老師說從早上進入學校就開始忙碌到晚上離開學校,回到家基本就是筋疲力盡,為此教師也需要得到愛護,在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服務意識,一切工作為教師所想,為教師的成長服務。
1.供其所需
我們經常開展一些教研與培訓活動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但在教研與培訓活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教研與培訓所呈現的內容并不是參與活動教師所需要的,影響了活動開展所希望達到的效果。為此供其所需在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工作中發現新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后,在教學方面往往得不到實質性的指導,尤其在教學設計方面,學校管理部門對新教師的管理只是一個學期備了多少次課、反思有多少、是不是手寫教案等量化性的常態性檢查,無法根據學科特性對教學設計進行指導與反饋,長此以往新教師容易養成應付性工作態度,并且要糾正這種工作態度非常困難。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將每年分布在各個學校剛入門的新教師組織起來,成立活動小組,設計了一個“一課一單元一水平”三年規劃(表1)。第一年立足課堂,讓他們掌握如何進行教學設計,了解教學設計必須具備的要素,為上課打下扎實基礎;第二年立足單元,讓他們懂得如何進行單元設計,了解素材如何轉化為教材,初步打下“教什么”的概念;第三年立足水平,讓他們知道如何進行水平設計(包含了學年與學期的設計),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如何進行分布,開始進入系統教學的階段。通過近年來對多批新教師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的需求是隨著年齡、時期的不同而發展變化的,也就是說個體在發展的不同時期,需要也各不相同。為此我們要對教師成長的不同時期,關注不同教師的不同需要,在教研活動的開展、培養內容的選擇、發展平臺的構建等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為教師所想,投其所好。一方面可以提高活動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滿足教師成長所需的條件基礎,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做好保障。
2.構建平臺
一個完整健康的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但往往在追求的過程中會出現迷失方向的時刻,這時就需要有供其發展的機會及平臺。為了加快新教師早日勝任體育教學工作,我們為新教師確定了前三年每月開展一次小組內教研活動的平臺。第一學年以規范課堂教學為目標,要求每月開展研討活動一次。前二個月進行理論性研討,從第三個月開始根據目標要求結合課堂教學進行研討,確保每年每個人在小組內進行公開教學一次。每次公開教學前一周,上課教師把教學設計傳給小組各個成員,大家對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研讀,做到在課前有準備,上課后大家各抒己見,把自己對課的理解呈現出來供大家商討,商討并不一定要達成共識,但必須引起思維的激蕩,做到課后有積淀。第二學年以初步掌握轉化教材為目標,要求每個教師自選一個內容制定8節課的一個單元,在課前一天通知上課教師執教單元中的其中一節課,真正發揮單元設計的作用。第三學年以系統教學為目標,要求每個教師制定一個水平段的教學計劃和一個學期的教學進度,了解一節課內容的組合規律,并通過每月一次的課堂教學研討中呈現出來,供大家分享與討論,驗證一節課中不同內容組合與單一內容的辯證關系。通過三年的研討活動,新參加工作的教師基本了解了體育課堂教學的要求,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骨干教師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在教學上每個骨干教師在組內進行有主題的研討課一次,檢驗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每年必須參與兩次“浙江省九城區中小學體育教研活動”,每次活動后把自己對活動的感悟總結提煉形成論文。并且積極開展區域間的教研活動,近三年分別與北京昌平、杭州西湖、麗水松陽、嘉興五縣兩區等同行進行了“中考項目趣味化”“基于課程指導綱要的課堂教學”“‘技術·體能·運用視角下單元構建”等課堂教學的研討,拓寬了教學思路,夯實教學技能,豐富了教學經驗。在科研上加強科研意識,每月一個晚上定期開展骨干教師沙龍式理論研修論壇,組織學習交流教育教學理論,鼓勵骨干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組織他們積極參加各種評比活動,如“全國體育教學課時計劃優秀成果評比”和“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兩次活動我們團隊都獲得了優秀組織獎,4人獲得一等獎、23人獲得二等獎,在活動中檢驗成長的果實,體驗成長的快樂。
平臺的構建應該能夠給每一個教師提供相應的機會,并且要讓教師在活動中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不管是新教師的發展平臺也好,骨干教師的發展平臺也好,保證他們的參與機會是第一保障,他們在活動中不是看客,而是主人,他們不僅身體(人到)參與,而且還要思維(用腦)參與,更關鍵的還要情感(用心)參與。為此在每次活動中他們都要承擔任務,完成任務的質量好壞是一個過程,完成任務的過程對一個教師的成長更重要,隨著經驗的豐富,質量會越來越好。
二、引領
正確的引領可以少走彎路,加快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在做好理論引領、專家引領、外出參加學習、技能培訓等常規引領的同時,應著重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引領工作。
1.項目引領
項目引領是指通過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著明確的目標和詳盡的計劃,教師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能較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幾年前我們骨干團隊引進了《浙江省義務教育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中足球與羽毛球教材內容單元的編制工作項目,在教材編制過程中教師加深了對素材、教材、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有了初步的接觸,開始對自身的體育教學進行反思。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接受了浙江教育出版社《足球》教材的編制工作,在《足球》教材的編制中我們把省指導綱要的精神融入其中,又加深了對省指導綱要及足球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骨干團隊又參與了《浙江省義務教育段體育與健康指導綱要教師配套用書》的編制工作。通過編制這三個項目,參與者真正有了對省指導綱要乃至體育教學的深度理解,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得到了體現,兩位參與者分別在“長三角地區特級教師研討活動”和“蓉城之春體育專場”中進行展示,多位教師在浙江省九城區研討活動中進行展示,還多次到浙江省各地與同行進行課堂教學的研討。骨干團隊不僅在實踐教學中得到了成長,而且在理論上也得到了提升,近三年來南湖區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發表了30多篇文章,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得提到了全面提高。
我們不僅對骨干教師進行項目引領,對青年教師同樣也進行了項目管理,分別進行了“田徑”和“體操”教材的“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教學策略的設計,通過一個學期(一個內容一個學期)的“設計-研討-反饋-再設計”過程,青年教師明白了三維度對學生發展的真正作用,課堂教學有了本質的轉變。在注重技術傳授的同時,更注重學生運用技術能力的培養,更關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興趣的培養。
項目引領的優點一是實踐性,在于貼近教師的實踐工作,教師有感性的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反饋、提升,再實踐再反饋再提升,最后達到一種理性的思考,達到悟的境界,使教師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二是系統性,項目引領不是一個知識點(動作)的研究,而是對一個知識面、一個教材體系的梳理,這樣的研究有深度、有廣度,能提高教師對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三是持續性,項目研究不是一節課,不是一個活動,需要通過一個學期乃至更久的鉆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促進教師探究能力的發展。
2.團隊引領
一個教師的發展過程,通常是一個從被動發展到主動發展的過程。教師從直覺到自覺、從規范到專業的發展過程,沒有制度的保障和機制的促進,沒有團隊骨干的引領,很難完成這種轉型。為此根據區內教師的特點,建立“成長”(年輕教師)+“改變”(骨干教師)+“突破”(名師和學科帶頭人)聯動的九個核心團隊。團隊由1名名師或學科帶頭人負責,帶領2~3名骨干和10名左右的青年教師。平時各個團隊根據每學期的計劃,自主開展一些活動,每學期集中進行一次主題式的大型活動。在團隊中新教師跟著團隊摸索著“動”起來,骨干教師在改變自己教學行為的過程中“活”起來,名師或學科帶頭人在突破原有教學行為,形成自己教學特色的過程中“靈”起來。在這樣的團隊中,始終充滿著活力,因為團隊是流動的,不是固定不變的,五年內青年教師是必須參加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到達五年的青年教師畢業后自己申請后成為骨干老師,骨干教師每年在教學、研究、引領等方面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努力成為學科帶頭人或名師,學科帶頭人或名師由區、市一級教育管理部門進行考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
體育教師在各個學校的數量都不多,少者2~3人,多者8~10人,在學校中往往缺乏研修的氛圍。為此團隊構建非常重要,團隊構建首先是積小成大,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把大家聚集起來,一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在團隊中,只有與團隊一起奮斗,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才能。其次就是創造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成長環境,團隊有計劃、有任務、有目標,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動力,始終行走在提升教學質量的軌道上。再次通過團隊中不同水平的同伴提供的提示或幫助來搭建成長支架,更有利于教師的自我成長。
“只有同伴強大,自己才能更強大”——這是我們體育團隊的座右銘,在工作中教師本著為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而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