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瑛


摘 要:高考中圓錐曲線解答題所占的分值比較大,一般在15%左右,其中調查得知,廣西所用的全國卷,有關題目的分值達到 22%,由此可見圓錐曲線問題對考生的成績非常重要,為了提高高考數學成績,必須對相關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使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解答,提高學生的分值。下面就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給有關人士一些借鑒。
關鍵詞:高考;圓錐曲線;熱點問題
通過調查了解到學生遇到圓錐曲線問題后,都選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框架下用代數的方法來分析求解,這一方法雖然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計算量大,解答過程比較繁瑣,在高考中考試時間有限,從整體分析這種方法的弊端很大,因此可以選用一種新的方法。
一、分析高考中圓錐曲線解答題的熱點問題
對于當前在高考中所出現的圓錐曲線類問題而言,主要有圓錐曲線位置問題、動點的軌跡方程問題、定點定值問題、和直線相關的問題、求圓錐曲線方程問題、求最值問題等。一般求解圓錐曲線這類問題時,學生將題目轉化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框架下,然后求解時使用代數的方法。在具體求解過程中,會使用到相應的函數、定義、方程,以及韋達定理等,對相關問題進行分類討論,最終通過邏輯解決問題。
二、求解離心力的方法分析
下面就以2016年全國卷Ⅲ卷理科中的一道有關圓錐曲線解答題為例進行分析,題目:已知 O是坐標原點,F屬于橢圓C:x2/a2+y2/b2=1的左焦點,其中函數中的A、B是C點的左頂點和右頂點。P屬于C中的一點,并且PF⊥X軸,在A點有一條直線L,且這條直線L和另一條線段PF相交,相交的點是M,在此基礎上,該線路還和y軸上的一點相交于E點。問題:如果直線BM經過OE點的中點,求C的離心率。
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圖1就可以得知△AFM∽△AOE、△BOD∽△BFM,結合相似比就可以求解出a、c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到離心率。具體求解過程:由橢圓的性質就可以得到OF=c,OA=OB=a[1],AF=a-c,根據題目就可以得到△AFM∽△AOE,進而就有AFAO=FMOE,通過簡化得到a-ca=FMOE①,因為△BOD∽△BFM,可以得到a/a+c=1/2OE/FM②,那么最終將公式①和公式②進行聯立,最終求解得到e=c/a=13[2],通過求解這一問題得到的心得:這一題求解中使用了平面幾何法,避免求解中求直線方程,也不需要直接求解點坐標,因此縮短了求解時間,簡化了了計算過程,這一方法在以后可以應用。
三、求解和動點有關的取值范圍
題目:設雙曲線為x2-y2/3=1,對于這一函數中其左焦點、右焦點分別是F1、F2,如果在雙曲線上有一點P ,而且△F1PF2是銳角三角形,求解|PF1|+|PF2|的取值范,可以參考圖例2,問題分析,結合銳角三角形的三邊的平方關系,就可以得到△ABC 是銳角三角形,就可以得到c2 從求解這一題目中就可以得知,在求解和三角形有關的問題時,可以直接使用三角關系、三邊平方關系、三邊大小關系等進行求解。這一題包括兩種方法,都進行了幾何分析,但是第二種屬于單一的幾何分析法,具體求解過程要簡便很多,在此基礎上,求解中使用 學生掌握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組進行計算,由此可見,這種解題思路不僅簡單, 內容少,而且計算量少,得到的答案準確率高,有效縮短了解題時間,因此在實際高考中經常使用。除此之外,學生要注意到,不是所有的圓錐曲線問題都可以使用平面幾何方法進行解決,但是在解題中要注意,學生必須先了解題目和問題,然后根據所給出的內容,深入挖掘試題中沒有直接給出的公式、原理和關系,然后綜合分析問題,是否可以使用平面幾何分析法,如果不能使用就使用傳統的解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側重這方面的教學,對平面幾何圖形的性質能熟練使用,找到圓錐曲線和平面幾何的內在關系,進而有效對這類的問題進行求解,在求解中必須注意細節,如果沒有給出公式,而且隱含的公式或邏輯學生沒有找到,那么求解這一類問題不可能成功,在日常學生中學生要多加練習,掌握其內在聯系,在考試中才能熟練運用。 四、結語 通過以上對圓錐曲線解答題的熱點問題分析,發現解題的思路有很多種,而借助平面幾何知識,會大大簡化推理過程和計算過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莫宏平.圓錐曲線焦點弦問題的共性解法--對2013年貴州高考文科第10題的一般規律性結論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4): 114-115. [2]孫永彬.高考熱點:圓錐曲線中離心率問題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