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勛+石豐華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RFID電子標簽識別系統結構、讀寫方法及工作原理,待解決的主要是基于stm32的電路設計,整體分七個部分:電源模塊的設計、LCD顯示模塊電路、NAND FLASH模塊的電路設計、串口模塊電路設計、RF RC522模塊電路設計、以太網模塊和stm32單片機的電路設計。
關鍵詞:單片機;電路設計;射頻識別
一、射頻識別研究背景
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有著豐富和完善的理論。多個電子標簽識讀、遠距離識別的無源的電子標簽、電子標簽的單芯片應用、移動速度快的物體相應的射頻識別等大批產品正在逐漸地走向市場。射頻識別技術具有相當多的特點:實時、快速地采集與正確地處理信息,在生產業的管理系統、自動販賣機收費、食堂系統、圖書管理系統中有大量的應用。
(一)低頻(125KHz~134KHz)。RFID技術首先得到大范圍應用和推廣的是在低頻。特性:排除金屬材料對它有一些影響之外,讀取距離固定的前提下,一般的低頻產品幾乎可以穿過多數材料的物品。主要應用:生產業的管理系統,販賣機自動收費和食堂管理系統等。
(二)高頻(f=13.56MHz)。特點是:通過負載調制感應器的工作,不需要線圈。主要應用:圖書管理方面的應用,衣物生產線和超市條碼的掃取以及農牧系統的管理和應用等。
二、總體設計及原理
(一)設計思路。電子標簽、讀寫器、數據交換與管理系統三大部分組成了檢測系統。經信息解讀器讀取后,再解碼,進行更多的數據處理會在中央信息系統中。讀寫器相當于一個中介,它同時與標簽和數據管理器進行交流,把一些重要的、必需的信息共享,從而他們就能容易地在同一時間及時收到信息,這樣就使這個系統能夠正常可靠地工作。
(二)系統硬件總體設計。射頻標簽檢測系統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電源模塊、LCD顯示、串口調試、NANDFLASH模塊、Rf射頻實現、以太網模塊以及與STM32的聯調,七個部分設計非常關鍵。模塊連接關系如圖1。
1、電源模塊:提供系統以5V轉3.3V的電壓。2、LCD模塊:液晶顯示器擔任操作界面的顯示和數據采集的結果,即識別不同卡片時不同的ID值,區分不同的卡片。3、串口模塊:串口設計兩個。LCD和其中一個相連,這樣能正確顯示串口發來的數據。另一個通過電腦操作系統。4、RF芯片模塊:識別和掃描標簽卡。
(三)射頻識別系統原理。兩種情況:電感耦合和電磁耦合。差別在于:后者將射頻信號通過電磁波的方式發送出去,然后在讀卡器的線圈周圍將它控制,通過閉合的線圈組成的磁場,可以避免電磁能量的損耗,不會向空間或周圍輻射。
射頻識別系統的三部分:1、讀寫器。一臺讀寫器基本器件包括:高頻接收單元的控制單元、射頻信號的發射單元器,滿足兩項后,才能將獲得的數據之類的信息傳輸給其它系統,深層次處理或存儲時也會更方便。2、天線。磁通量作用:提供能量給無源標簽,它由射頻系統中的天線提供,滿足功能要求,在讀卡器和標簽中傳遞信息。
三、功能模塊及軟件的實現
(一)電源模塊
LM2576芯片作為電源模塊的理由:1、多電壓供電,如:2 V、5 V、3.3V、15V等;2、輸出電壓范圍在線性和負載條件下1.23~37v(HV型號為47V)最大±4%;3、保證3.0A輸出電流;在效率方面,LM2576替代三段性穩壓器,是理想的最好的器件。輸出開關起到逐周限流的作用,保證熱關斷功能發揮作用在故障狀態下。
REG1117-3.3的設計屬于一般穩壓管,IN5819快速恢復二管作用: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LM2576提供5V電壓,這樣,通電時LED指示燈就會亮。
(二)RF射頻模塊
射頻模塊采用RC522。讀寫器:支持ISO 144433A/MIFARE。內部發送器:驅動讀寫器天線和ISO 144433A/MIFARE卡以及應答機的通信。接收器:存在有解調和譯碼電路,來處理兼容ISO 14433A/MIFARE卡的應答機的型號。特點:1、能迅速解調和譯碼響應,使模擬電路高度集成。2、支持ISO 14443A/MIFARE。3、讀寫模式中與ISO14433A/MIFARE的通信距離長達50mm。
四、系統調試及分析
(一)結果分析
電源模塊可以給系統分別提供3.3v和5v的電壓。
串口模塊是實現和計算機信息交流的橋梁。將得到的射頻信號的數據經過串口傳送到電腦,電腦通過借助超級終端等工具,實時顯示結果。
LCD模塊:顯示操作界面和采集的數據結果。
RF射頻模塊在于RF和NAND flash共用總線,調試程序使兩個模塊能分開正常使用,從而實現射頻識別的作用。
編程后用飯卡或其它不同的卡,可以實現獲取不同的ID。
五、結論
本文設計的電子標簽射頻檢測系統運用的是STM32,有功耗低、功能強大等特點。在這個電子標簽射頻檢測系統的設計中需LCD模塊,電源模塊,串口模塊,RF射頻模塊,NANDFLASH模塊與以太網模塊,通過STM32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