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付東
摘要:目的 觀察白內障患者手術前后干眼的臨床恢復情況。方法 回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2例白內障患者臨床資料,對比治療效果。結果 術后第3 d、7 d、30 d患者干眼癥狀評、淚膜破裂時間(BUT)、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試驗)、角膜熒光染色、瞼板腺功能檢查(MGD評分)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術后2個月患者干眼癥狀評、BUT、Schirmer試驗、淚河高度、MGD評分基本恢復正常。結論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會誘發(fā)或加重干眼癥狀,并且在短期內影響淚膜功能,從而術后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干眼癥狀,臨床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以促進患者的恢復。
關鍵詞:白內障手術;干眼;恢復情況;Schirmer試驗;MGD評分
中圖分類號:R779.66;R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4-008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ry Eye in Cataract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DAI Fu-d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hangcang Hospital,Jixian County,Tianjin 3019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recovery of dry ey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in cataract patien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2 patients with catarac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dry eye symptoms,tear film rupture time (BUT),tear secretion test (Schirmer test),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and tarsal gland function test(MGD score)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3 d,7 d and 30 d postoperatively before treatment,postoperative 2-month patients with dry eye symptoms,BUT,Schirmer test,tear river height,MGD score returned to normal.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n induce or aggravate dry eye symptoms and affect the tear film function in the short term,which will show different degree of dry eye symptoms after operation.Th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Cataract surgery;Dry eye;Recovery;Schirmer test;MGD score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白內障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白內障作為眼科常見多發(fā)病,臨床常規(guī)采用白內障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進行治療,該方法通過超聲波將渾濁晶體核振蕩粉碎,然后將其吸出,患者術后傷口愈合快,臨床應用效果良好[1]。但是該手術治療,可能會對角膜表面造成一定的損傷,術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眼睛干澀、視物模糊等癥狀,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本文作者結合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2例白內障患者臨床資料,探究白內障患者手術前后干眼癥的發(fā)展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2例白內障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45例(90眼),女37例(70眼);年齡26~73歲,平均年齡(47.67±11.12)歲;術前患者進行眼科檢測,均不伴有干眼癥。
1.2臨床表現(xiàn)
臨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干澀、異物感、燒灼感、畏光、視物模糊。疲勞等癥狀。
1.3方法
患者術前1 d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次,并進行有效散瞳。使用1%愛爾凱因進行表面麻醉,然后在顳上方或鼻上方透明角膜做切口,在3點或9點方向位置輔助穿刺。前房內注入粘彈劑,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水分離,水分層,最后行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術后常規(guī)使用5~7 d抗生素治療,并使用滴眼液7~14 d。
1.4療效評定標準
1.4.1干眼癥狀(干澀、燒灼感、紅腫、視物不清、異物感)評分,每個項目2 分,滿分為10 分,得分越高說明干眼癥狀越嚴重[2]。
1.4.2淚膜破裂時間:15~35 s正常;如果≤10 s視為淚膜不穩(wěn)定,每減少1 s減1分;淚液分泌<10 mm為陽性;角膜熒光染色:采用0~12分制記錄,染色結果>8分為陽性[3]。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相對數(shù)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干眼癥發(fā)生率
82例患者164只眼,術后72只眼發(fā)生干眼癥,干眼癥發(fā)生率為45.00%。
2.2手術前后干眼癥狀、BUT、Schirmer試驗、MGD評分、角膜熒光染色評分對比
術后第3 d、7 d、30 d患者干眼癥狀評、BUT、Schirmer試驗、角膜熒光染色評分、MGD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個月患者各指標基本恢復正常,與術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白內障后干眼是臨床多數(shù)白內障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干眼癥的發(fā)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4]。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發(fā)生原因很多,可能與手術對眼球表面進行麻醉有關,由于麻醉、消毒劑會對眼球表面造成不良刺激,從而抑制淚腺分泌。同時手術過程可能會對角膜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使角膜光滑度下降,進而導致淚腺分泌異常。而淚膜變化在干眼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淚膜厚度約為40 μm,黏蛋白作為主要構成部分,脂質層可減少淚液蒸發(fā),而黏蛋白由角膜和結膜上皮之間柱狀細胞分泌,使眼表疏水上皮變得親水[5]。
白內障手術過程中,透明角膜切口的應用,可能中斷了部分連接角膜的感覺神經(jīng)纖維,從而導致神經(jīng)遞質傳輸發(fā)生障礙,進而使角膜正常神經(jīng)興奮性受到干擾,最終影響淚膜破裂時間。同時手術對角膜上皮的損傷,也會增加干眼癥的發(fā)生率。白內障手術通常采用表面麻醉,可能損傷眼睛上皮微絨毛,對淚膜造成直接損傷,加之術后組織水腫、炎癥以及滴眼藥水對淚膜損傷,造成淚液黏液蛋白分泌不足,影響淚膜中水化黏蛋白對眼睛表面上皮的粘附功能,從而加重患者的干眼癥狀。
由此可見,白內障手術后干眼癥的發(fā)生,不僅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會影響手術效果。臨床為了進一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在手術中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并避免燈管對眼睛表面的刺激和直射。同時手術盡量減小切口,降低手術對眼表上皮的直接損傷,并適當?shù)臏p少麻醉藥物劑量。手術過程中,還可使用黏彈劑保護角膜,術后使用刺激小的滴眼液,最大化降低對眼睛的刺激,通過對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有效控制,可減少和預防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的發(fā)生。
本文以上研究結果顯示,術后部分患者發(fā)生干眼癥,且干眼癥狀評分明顯升高,且淚膜破裂時間減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臨床各指標會逐漸恢復癥狀,與術前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所以,白內障患者術后可能護發(fā)生干眼癥,臨床應加強手術操作,并針對患者的不同程度干眼癥癥狀,及時給予有效預防和治療,使患者眼睛在短時間內恢復。
參考文獻:
[1]郝志俠.白內障患者兩種手術方式術后干眼的臨床分析[J].臨床眼科雜志,2013,18(1):72-73.
[2]云波,錢進.白內障患者手術前后干眼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29(4):356-358.
[3]秦海燕,楊建.小切口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0):239-240.
[4]曾志成,尹海紅,彭清華.人工淚液聯(lián)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對白內障術后干眼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2,10(11):2083-2085.
[5]Ivanov G,Cusnir V,Septichina N,et al.Rehabilitation methods for children with complicated cataract[J].Oftalmologia,2010,54(3):92-98.
[6]戴紅梅,吳柄成,李蘭,等.不同術式白內障術后干眼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6):1043-1045.
[7]秦書艷,李一壯.小切口晶狀體囊外摘出聯(lián)合IOL植入術后干眼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2):329-332.
[8]馬金力,伊瓊.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后患者干眼的臨床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13(4):535-536.
[9]陳楠,肖偉,劉波濤,等.羥糖苷與玻璃酸鈉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術后干眼的療效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8):1464-1468.
[10]賴忠燕,胡萍,賈麗麗,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后干眼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眼科雜志, 2016,24(6):499-502.
[11]岳艷菊,吳華.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兩種不同切口術后干眼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6,34(5):443-446.
[12]吳娜,張蕊.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聯(lián)合手術后眼表淚膜變化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54(2):75-77.
[13]唐孟蘇,米瑪卓瑪,張帆,等.那曲地區(qū)與沈陽市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術后淚膜變化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7,35(2):118-121.
[14]張勝利,關小榮,張堅.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對結膜松弛癥患者眼表狀況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18):1788-1790.
[15]Sushobhan Dasgupt,Renu Gupta.不同術式治療白內障患者術后干眼情況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10):1789-1794.
[16]潘旭斌,周丹虹,李佳,等.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預防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的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A02):1069.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