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影+周莉麗+劉鐵英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常規護理與針對性護理對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成兩組,即對照組(n=44)、觀察組(n=45)。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自理能力、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同對照組相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骨折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更好,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與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是一種值得臨床全面借鑒與應用的護理方式。
關鍵詞:骨折;針對性護理;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4-0141-02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文化層次的不斷提高,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同時對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骨折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多見于老年和兒童[1]。嚴重骨折患者需施行手術治療,骨折手術后,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導致患者恢復效果不佳。為此,一定要加強針對性護理的實施,充分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給予恰當的護理服務,以此滿足患者各種需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者康復,進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此外,通過針對性護理的實施,能夠全面調節患者心理狀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本文通過對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的研究,進一步探討針對性護理與常規護理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報道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間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成兩組,即對照組(n=44)、觀察組(n=45)。對照組患者中,女20例,男24例;年齡15~72歲,平均年齡(40.1±2.6)歲;觀察組患者中,女20例,男25例;年齡14~75歲,平均年齡(41.0±2.2)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施行常規護理,即患者入院后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并說明入院事宜與相關注意事項,及時解決患者問題;此外,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1.2.2觀察組 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
1.2.2.1環境護理 保持病房光線柔和,確保患者休息良好;保證通風順暢,空氣清新;合理調節病房溫度與濕度;加強病房清潔與消毒,確保病房內無致敏物質,以免對患者產生刺激,影響患者康復[2]。
1.2.2.2心理干預 對患者心理狀態予以全面評估,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以此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使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提高患者家屬參與護理的積極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1.2.2.3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必要的情況下可進行靜脈補充營養,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蛋類等,有效增強患者身體機能,提高抵抗力[3]。
1.2.2.4并發癥干預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發生感染;協助患者翻身,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從而避免發生壓瘡、骨不連等癥狀,加快患者康復。
1.3觀察指標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自理能力、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①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心理狀態予以評估,共計100分。<50分為正常,50~60為輕度抑郁、焦慮,60~70為中度抑郁、焦慮,>70分為重度抑郁、焦慮,評分越高,抑郁、焦慮的狀態越嚴重[4-5]。②采用功能獨立性評定量表對患者自理能力進行評定,共計126分。126分為完全獨立,108~125分為基本獨立,90~107分為稍微依賴或者條件性獨立,72~89分為輕度依賴,54~71分為中度依賴,36~53分為重度依賴,19~35分為極重度依賴,≤18分為完全依賴[6]。③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共計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5分為一般滿意,>85分為十分滿意,護理滿意度為一般滿意率和十分滿意率的總和。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版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患者觀察數據,用(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并給予t檢驗,用[n(%)]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并給予χ2檢驗,如果P<0.05,說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為(46.3±3.1)分,對照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為(47.2±3.0)分,兩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t=1.391,P=0.168>0.05);觀察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為(98.2±3.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5.4±3.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7.755,P=0.000<0.05)。
2.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80%,同對照組患者的84.10%相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40%,同對照組患者的20.50%相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創傷,多見于老年與兒童。針對老年患者來說,其機體功能逐漸退化,再加上年齡較大,多數患者均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認為手術風險和費用比較高。現階段,對于骨折患者來說,多數均選擇手術治療,尤其是股骨頸骨折患者,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其殘疾率、死亡率均較高。在以往臨床治療中,經常忽視護理工作的作用,導致治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并且普遍認為,一位資歷深、經驗豐富的手術醫生予以手術操作和處理,能夠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隨著國內外護理研究的不斷深入與展開,臨床對各種手術前后的護理研究也越來越多。相關文獻報道顯示,科學、合理的護理管理及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輕患者疼痛,幫助患者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為此,在骨折患者治療中,應注重護理工作的展開,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在骨折患者針對性護理中,通過環境護理、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并發癥干預、出院指導的實施,可有效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進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除此之外,通過針對性護理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讓患者輕松面對疾病,從而加快了患者康復[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同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降低,自理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升高,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針對性護理對提高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作為首選護理方式在臨床應用推廣。
在臨床護理中,除了全面落實護理服務之外,還要加強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不斷增加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從而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滿意患者的合理需求,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總之,對骨折患者施行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更好,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與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是一種值得臨床全面借鑒與應用的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凱.臨床護理路徑在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262.
[2]王芳.不同護理方式對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5):2763-2764.
[3]劉萍.心理護理和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結合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3):195-196.
[4]蘇斌.探討系統化護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9):184-185.
[5]杜金鳳,杜艷,王玉偉,等.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在臨床骨折患者護理中實施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0(21):253-253.
[6]陳艷,周玉萍,孫紅珍,等.強化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1):443-444.
[7]薛素芳.臨床護理路徑在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4):441-442.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