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琴
摘要:目的 分析在骨傷術后疼痛護理中應用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骨科治療的129例骨傷患者研究護理效果,分為針對組、參照組,針對組67例,參照組62例;對于參照組骨傷患者,提供常規性術后護理,針對組的護理方法包括針對性生理、心理護理。結果 術后1 h兩組的VAS評分無顯著差異,術后12 h、24 h及48 h參照組的VAS評分均明顯高于針對組。結論 開展針對性護理有助于緩解骨傷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疼痛護理質量與控制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骨傷;針對性;術后;護理;疼痛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4-0147-02
骨傷手術中的骨折復位、骨膜剝離、骨折斷端內固定及傷口縫合等治療措施可引起術后疼痛,且疼痛級別較高,患者需要同時承受傷害性術后疼痛與術后康復疼痛。術后疼痛可引起復雜的生理應激與心理應激反應,致使患者產生防御性生理反應及負面情緒活動,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情緒煩躁等,擾亂機體的免疫功能與器官功能,造成患者無法正常睡眠或飲食[1]。本文分析了針對性護理在骨傷術后疼痛干預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29例骨傷患者,均有外傷史,明確診斷為骨傷疾病。采用入院順序將患者分為針對組(67例)和參照組(62例)。針對組中,男40例,女27例;年齡16~68歲,中位年齡(42.1±9.5)歲;參照組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19~70歲,中位年齡(42.8±9.1)歲。
1.2方法
1.2.1參照組 術后給予常規護理。
1.2.2針對組 術后護理措施為針對性疼痛護理。
1.2.2.1針對性生理護理 如因疼痛而造成入睡困難,可讓患者聽純凈的海浪聲或雨聲錄音。晚間護理時盡量開地燈或關燈,巡視時避免用手電筒照射頭部,同時保證開關門輕、說話輕、走路輕,以免影響睡眠。幫助患者翻身或更衣時需保護好引流管,以免因引流管扭曲而增加疼痛感。如疼痛發作,護士可在病床旁握住患者的手部或通過撫觸緩解疼痛,撫觸時護士要時刻接觸患者的目光,根據反饋適當改變撫觸力度,必要時進行熱敷、冷敷處理,幫助調整體位,預防肢體痙攣或褥瘡,指導患者通過抬高患肢、腹式呼吸、打哈欠及嘆氣等緩解疼痛。根據患者要求調整床頭或床尾高度,盡量避免患側肢體下垂,采用局部按摩療法幫助患者放松緊張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與減輕腫脹感,以阻斷強烈的疼痛反應[2]。遵醫囑注射或讓患者口服鎮痛藥,如杜冷丁、嗎啡等,控制鎮痛藥物使用次數與劑量,用藥后觀察止痛效果及是否出現嘔吐、過度鎮靜、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以隨時調整給藥次數、給藥劑量,保證個體化用藥。疼痛可影響食欲及患者的營養狀況,術后應指導患者攝入高維生素、高蛋白、清淡的蔬菜、水果,可攝入適量瘦肉、魚、蛋類或乳類食品,鼓勵多喝水或多喝骨頭湯,可服用維生素A、D或鈣片,必要時可經靜脈輸注營養劑。
1.2.2.2針對性心理護理 術后應了解骨傷患者的病情、家庭背景及教育程度等相關信息,詳細解釋及說明術后注意事項、病情變化、手術治療效果,講解疼痛原因與緩解疼痛的方法。協調好同一病房中的患者關系,確保住院氛圍溫暖、和諧[3]。護士應對術后疼痛反應抱有同情心,對于部分行為過激或不加克制的骨傷患者,應說明放松精神與保持良好心境有助于提高疼痛耐受性。還要勸解、鼓勵及支持患者,糾正患者的消極想法與信念,減輕自我挫敗感與情緒障礙,滿足精神與心理需要,不能對患者表示反感或導致患者動怒,在交流時運用幽默輕松的小故事幫助患者放松心情與精神,減輕心理壓力。如患者感覺疼痛難忍,可允許呻吟,同時告知術后疼痛屬于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暗示患者運用自己的堅強意志承擔疼痛、戰勝疼痛,以配合機體復原損傷的組織。還可以通過轉移或分散疼痛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緒,以減輕疼痛體驗,例如讓患者看喜劇電影、散步、下棋、看小說、閱讀書報、選聽優美音樂等。
1.3觀察指標
術后1 h、12 h、24 h及48 h采用VAS評分法評估針對組、參照組骨傷患者的疼痛情況。在VAS評分法中,0分代表無痛;≤3分代表有輕微疼痛感,可耐受;4~6分代表疼痛感明顯,尚能耐受;7~10分代表疼痛感強烈,難以忍受。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分析統計數據,VAS評分表示為(x±s),檢驗法為t,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術后1 h針對組、參照組骨傷患者的VAS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術后12 h、24 h及48 h針對組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手術創傷可導致機體組織釋放大量致痛物質,如前列腺素、組織胺、白三烯及緩激肽等,致痛物質可激活機體疼痛感受機制,同時能增強中樞神經對于疼痛的敏感性,因此術后可出現強烈疼痛感。術后疼痛可對骨傷患者的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產生影響,干擾機體的內分泌與代謝狀態,控制與緩解疼痛有助于減輕術后出現的應激反應[4-5]。憤怒、不安、恐懼等不良精神狀態是引發術后疼痛的重要原因,術后疼痛又會增強不安與恐懼反應,因此不良心理與術后疼痛之間可發生惡性循環。對此,術后要針對性加強心理干預,消除恐懼心理與不安心理,做好醫患溝通工作,避免患者對護士、醫生產生敵對情感。在運用針對性護理方案時,要通過開展疼痛控制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主動關心、體貼患者,相信患者的術后疼痛主訴,以緩解心理壓力[6-7]。另一方面,在疼痛護理中應重視提高生理舒適度,保證體位舒適及環境舒適,減少溫濕度過低或過高、強烈光線、噪音等容易導致疼痛加劇的刺激性因素,提高骨傷患者對于術后疼痛的耐受能力,改善疼痛護理質量與控制質量,讓患者對疼痛控制過程感到滿意。
參考文獻:
[1]杜玲,賈英偉,周靜,等.玻璃酸鈉聯合復方倍他米松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短期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5,24(6):450-453.
[2]孫飛娜,胡流芳.骨傷醫院危重癥監護病房潛在醫療風險分析與防控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5):43-44.
[3]宋迎紅.化瘀消腫湯、外敷祛瘀散聯合按摩治療骨傷后期肢體腫脹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2):46-48.
[4]仇洪.脛骨慢性骨髓炎并骨皮損患者脛骨骨皮瓣修復術后應用骨傷復原湯治療的臨床療效[J].中藥材,2015,38(2):419-421.
[5]冉仁國,羅政,張岱陽,等.超聲經皮促滲術聯合骨傷膏對創傷性骨折愈合兔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及鈣、磷含量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6,38(5):720-724.
[6]朱華,田發明,張柳.軟骨下骨在骨性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27(10):1095-1098.
[7]陳曉虎,孫瑜隆,騫愛榮,等.破骨細胞的形成和活化研究進展[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4,36(2):258-266.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