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娥
摘 要:本文結合課堂實踐和觀摩學習,從“體育課堂四個環節的關注點的不同視角”去進一步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教學環節;回放點;生長點;嫁接點;延伸點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6-0064-01
最近銅山區在新區實驗小學進行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做了關于《如何打造精簡高效的小學課堂》的交流研討。觀摩了四位骨干教師四節不同內容的30分鐘的微型課,然后進行分小組交流探討。筆者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和觀摩學習進行了梳理分析,從“體育課堂四個環節的關注點的不同視角”去進一步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教學流程的回放點
銅山區最近兩年為了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果,更好解決新上崗和兼任體育教師的備課上課的指導問題,抽調全區教學骨干教師依照省編體育教材結合我區活動特色進行各年級的主備課,體育教師再根據各校的具體情況進行二次修改復備。這樣教師心里有主了,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加以增減形成自己教學思路。在課前回放課堂教學流程的畫面,提煉各個環節的學練過程。也就是說這節課內容是什么,學生的基礎怎樣,器材需要哪些,場地怎么安排合理,分幾組,練幾次,負荷大約多少等。這些問題不需要寫多么詳細的方案,可以通過圖示的方法去勾落,在頭腦里有個活動場景。教學的過程也可以像放電影一樣回放一下,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就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同時也是輕松駕馭課堂的關鍵。
二、準備部分的生長點
準備部分到底該準備什么?關鍵要找準學生掌握技能的生長點,這個點要從兩方面去考慮:一是和本節課相關的素質的提升點及學生已掌握技能的原始點。二是根據這節課學習什么內容,需要做哪些關節部位的準備,巧妙安排輔助和誘導小游戲,讓學生快速地動起來,為主教材做好鋪墊。例如,籃球行進間運球這個教材準備活動,筆者運用三個活動環節:第一環節是學生散開在一片籃球場上進行跑動撥球的小游戲,游戲規則是用一手撥地滾球,另一只手去想法撥動別的同學的地滾球,活動1分鐘。學生在走動或跑動中學會控制球而且撒開了自己的視野,這在實戰中非常重要,也就是視野要寬,迫使學生不低頭看球,而且在跑動中很快達到熱身的目的。第二環節就是左手運球100下,右手運球100下,左右手交替運球100下。運球的同時抬頭說出教師手勢變化數字,并隨著老師的信號不斷變化運球的方向和高低的姿勢。第三環節根據籃球場地的邊線中線端及弧線及設置的障礙去嘗試體驗行進間的運球,教師從中發現問題,比較行進間運球與原地運球的異同,便于在基本環節去突破。
三、基本部分的嫁接點
基本部分是一節課的核心,設計的是否合理、科學、巧妙關系到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有嫁接的本領和策略,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的把控和創意。也就是說由直接給于知識的結構轉向幫助學生體驗過程、感悟方法,由不合理的拼體力、汗水的消耗型轉向高效率的智能、技能型教學。這樣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不僅要做好技術學習的銜接點,更要完善提升拓展的無痕嫁接。比如,二年級的仰臥推舉成橋教學,根據二年級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原有的技能水平認知,如果采取傳統的講解示范反復練習,學生會練得很辛苦,而且全班50%同學難以掌握該動作,即使有的學生能做出動作但也是稀里糊涂。同時教師也會在反復糾正中消耗體力和心力。學生也會隨著動作的不規范而漸漸喪失信心。應該怎么去做?我在一次觀摩課上找到了答案。這位老師首先巧妙采取情景教學嫁接:“同學們你們會用你們的身體搭出不同形狀和規格的各種大橋嗎?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同學們興趣來了,轉眼間各式各樣人體大橋竣工。真不可小視學生的創造力:有的俯臥成橋,有的兩人組合用腳搭橋,有的單手側立搭橋,還有的學生仰臥搭橋。這時教師因勢利導說:這位同學的搭橋就是今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仰臥推舉成橋,要想把橋搭得漂亮、牢固,老師有幾個秘訣告訴你,想不想知道?簡單的話語挑起學生的胃口,學生勁頭十足。接著教師分三個環節進行技術的巧妙嫁接:第一環節仰臥頂胯練習,第二環節兩手反掌撐地練習,第三環節兩手用力推起成橋。三步環環緊扣,“頂、撐、推”記住三個動作關鍵詞邊說邊做,既提示了動作要領又控制好練習的節奏,學生在相互對練和競賽中很快掌握動作。最后又根據橋的造型巧妙地設計出橋上站人、橋下過船的生活情境模擬練習,將課堂一步步推向高潮,形成運動藝術的完美嫁接。
四、結束部分的延伸點
延伸有兩點,一是向家庭延伸,二是向鄰里伙伴延伸。比如,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通過哪些練習方法這么快就掌握了動作,而且做得這么好。你能用幾個關鍵詞表達出來嗎?用今天在體育課上學到的本領回家以后做給你的爸爸媽媽看,用老師教你的方法教會你的鄰居小朋友,好不好?!查看網絡欣賞類似的運動節目,是否會有新的收獲!簡單幾句話很好地把課堂所學的本領向家庭親子鍛煉和校外鍛煉有機的延伸,更加藝術地引領學生向更高的技術進行體驗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