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 要:鐵路運輸企業改革逐年深入,鐵路客運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伴隨著鐵路企業“營改增”和推行國家企業會計規則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客票收入口徑的變化,客運收入管理和分析的方法發生重大變化,做好客運收入分析工作,對“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的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針對當前客運收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強化措施,即健全完善客運收入分析體系,緊盯客運收入全過程,搭建客運數據資源共享平臺,靈活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拓展客運收入分析范疇,加快數據信息分析系統的研發,為鐵路客運更好更快發展,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提供服務保障。
關鍵詞:客運收入;分析;方法;對策
隨著鐵路改革的逐年深入,以鐵路局履行市場主體責任為引領的經營機制調整,讓鐵路運輸企業真正開始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經營活動。鐵路客運為鞏固市場份額,不斷調整客運產品結構,高鐵動車組客車成為客運產品的新生力量,改革帶來了客運收入管理的重大變化,而做好客運收入分析工作,健全客運收入分析體系,優化客運收入分析方法,細化客運收入分析內容,對“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的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客運收入分析的思路與方法
鐵路客運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路網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客運專線相繼開通,客運產品中高鐵動車組比重大幅提升;為方便旅客購票,網絡售票、客票自售機等非窗口售票業務的大幅提升;為規范企業會計管理,權責發生制下旅客票價收入核算口徑的變化。鐵路客運收入直接關系鐵路運輸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要實現增運增收,為本企業增加營業收入,翔實可靠的客運收入指標分析至關重要。
結合新形勢下鐵路客運的改革,客運收入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著重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通過分析,了解并掌握客貨收入比重和動態變化趨勢,有助于明確本企業客貨收入的結構,同行業橫向比對后,及時對鐵路市場變化的方向進行研判,從而更好的謀劃后期客貨運增收創效方案。
(二)通過分析,查找影響客運收入的主要因素,及時掌握制約增運增收的核心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及建議,對強化客運組織,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增運增收具有積極意義。
(三)通過分析,研究客運進款收入同客運營業收入的關聯關系,尋找通過增加客運進款收入而提高客運營業收入的最佳方法,是分析企業效益、效率、效能關系,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通過分析,掌握客運收入指標,切實做好運輸收入管理基礎性工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是企業提高經營管理執行力,總結經驗、規避問題、強化管理,全面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
(五)通過分析,檢驗新形勢鐵路客運改革的成果,能夠有針對性的對新產品的增運增收情況進行跟蹤分析,能夠對新產品的經營效能進行動態評估,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二、新形勢下客運收入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鐵路客運收入分析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客運分析數據平臺不健全、基層收入分析質量不高等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客運收入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客運分析數據平臺不健全
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要求,旅客票價收入的日常口徑從原發售(含稅)口徑調整為乘車(不含稅)口徑。鐵路局和基層站段客運日報取數口徑發生變化,旅客票價收入日報從原先在運輸收入報表-客票整理報告(財收4)中取當日核收客票進款的實際收入,調整為自客運營銷系統中取當日乘車旅客對應的旅客票價收入,客票收入日報的準確性大打折扣。一是客票審核系統雖然已經實現日報做賬,但數據具有滯后性,不能當日取得,因此無法作為站段客票收入的日報取數依據;二是客運營銷系統中客票收入的維護跟進不足,對客票退改簽及增值稅的問題并未徹底解決,站段客票收入日報準確率不高。
(二)客運收入系統分析定位偏差
鐵路局收入基層管理缺少獨立機構,除客運段外,站段沒有獨立的收入管理部門,專職收入管理崗位或設在財務科,或設在業務科,或設在營銷指揮中心,收入專職人員主要將分析定位為事后“總結式”,“報表式”分析,缺乏對運輸生產和產品設計的參與,對產品可能產生經營效益的預判和對執行過程的事中跟蹤分析。
(三)基層客運收入分析質量有待提高
站段客運收入分析多數依賴于多年經驗接續而來的模板式分析,主要包括客運收入預算相關指標的完成情況分析,同比上年情況分析。分析內容簡單,多數僅停留在數據表面,方法單一,缺乏對影響客運收入的客運收入質量,車次效能及與客運相關的關聯指標分析,缺少車次收入貢獻率分析,缺少對有針對性、季節性、時效性的增運增收措施的跟蹤分析(如調圖新增客車的收入完成情況跟蹤及車次效能分析)。基層客運收入的深度、廣度及分析質量已經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鐵路客運市場變化,因此,提出的相關建議措施與當下增運增收的關鍵點不匹配,與客運生產經營的需求相差甚遠。
(四)客運收入分析體系缺失
一是從鐵路局層面看,缺失一整套完整的分車次、分流向、分線路客運收入關聯指標分析系統,數據資源難以實現充分共享,制約了客運收入分析向更加精細化發展,從而削弱了其對運輸生產和經營管理組織的指導意義。二是從站段層面看,缺乏統一的收入分析指標體系模型,客運收入分析基礎資料臺賬五花八門,分析數據采集隨意性強,指標的可靠性難以保證。工作量指標口徑不統一,造成分析質量不高,未能發揮導向生產,輔助決策的作用。
三、強化客運收入分析的對策
鐵路客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客運收入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好常態分析的同時,如何更加精準、更加同步、更加實效的輔助生產決策是新形勢下客運收入分析面臨的新課題。
(一)健全預算分析體系,實現客運收入全系統分析
健全客運分析體系是鐵路局和站段兩個層面必須同步進行的一項工作。
1、解決鐵路局層面客運收入分析精細化不足的問題,建立分車次、分車種、分流向、分線路、分擔當局基礎資料庫,設計適應精細化分析需求的信息數據模型,加強同客運、調度、運輸、統計等部門的溝通聯系,暢通數據采集渠道,保障鐵路局層面客運收入分析體系提升有序。
2、解決站段層面客運收入分析無“據”可依的問題,統一客運收入日報臺賬模型,統一工作量數據提取渠道,協調解決跨系統數據不共享的問題,實現鐵路局范圍統一的站段客運收入分析體系。
(二)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實現客運收入全過程分析
要適應鐵路客運的快步發展,必須加快客運收入分析與運輸組織改革的有序對接,客運收入分析不能僅停留在靜待結果,而應該全程參與,實現事前預測、事中跟蹤和事后研判的全過程跟進。
1、主動參與,融入運輸生產。各級客運收入分析人員,特別是基層收入專業管理人員,要主動融入運輸生產,參與新線新車運營前期的市場調研,做到“一車一案”,掌握所轄區域的客流情況,了解客運市場需求,對新線新車增運增收的能力做好預期分析測算。
2、主動協調,融入市場營銷。收入專業人員應主動做好同客運營銷部門、財務成本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參與客運產品的設計和運營,做好車次效能評估分析,切實為客車開出效益、實現增運增收做好服務。
3、主動跟蹤,把握增收效果。建立客運收入跟蹤分析機制,加大客運收入動態分析力度,掌握客運收入變化趨勢,及時將預測、分析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
(三)充實科學分析方法,實現客運收入全手段分析
客運收入分析針對不同的分析對象和需要,分析的方法不盡相同,日常我們多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對客運收入、客票人均收入率、人公里收入率、客運其他收入、旅客發送人、旅客平均行程、客運產品結構收入、分字頭客車收入等指標進行分析。
1、比較分析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對日常客運收入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包括預算對比,進度對比,同期對比,環比。據此掌握客運收入的基本完成情況。
2、差異分析法:是擬定對比基數,對鐵路局或站段各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比對,分析差異存在的原因。
3、因素分析法:通常是指量率兩因素分析,一是關于“量“的分析即旅客發送人、人均周轉量等客運工作量因素對客運收入的影響分析,二是關于“率”的分析即人均收入率、人公里收入率、旅客平均行程等客運質量因素對客運收入的影響分析。
4、趨勢分析法:是提取相關時段或周期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掌握客運收入變化趨勢。
5、動態分析法:用于日、周、旬、月、季、年等時段的增長量、增長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分析。
(四)拓展思路導向范圍,實現客運收入全領域分析
1、抓重點,注重客運質量效益指標的分析
一是強化客運人公里收入率分析,剖析旅客平均行程變化對客運收入的影響,及時反饋客運、財務部門,制定解決措施,提升客運產品增收空間。二是定期對站段收入率完成情況進行公布,對同比完成情況進行排序,抓頭促尾,收入率同比下降的單位組織專題分析,查找收入率下滑的原因,積極引導一線干部職工“先算后干”,從最基礎的環節力爭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三是健全完善鐵路局工效掛鉤考核辦法,將與營業收入相關的客運效益指標納入考核范疇,深入站段做好指標含義、內容、產生效益的解讀,為一線明確工作方向,切實調動每名客運職工的創效積極性,要讓一線職工“干得好,更要干得巧”,讓每名職工主動分析崗位工作效果,形成人人抓效益的良好氛圍。
2、抓細節,注重客運增運增收效果的分析
一是著眼客運產品。對本局擔當客車分趟次進行梳理,建立分車次開行效益分析模型,動態掌握擔當客車的開行效能、客車上座率、客座利用率、客座收益率,客車成本利潤率,對客車開行的運營效果進行分析,為客運產品的優化提供依據。二是著眼對策措施。為確保完成運輸生產各項指標,鐵路局、站段每年會出臺一系列增運增收的對策措施,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對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研判。要求收入管理人員必須做好有關措施落實情況及增收成效的量化分析,及時同客運、運輸、調度部門溝通,根據市場等情況的變化優化階段性增收方案,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
3、抓落實,注重客運增收創效對策的研究
如何在每趟客車上挖掘收入增長點,挖掘制約客運增收的問題,有針對性提出解決對策和措施。一是針對管內客車時間性、階段性客流波動明顯的實際,借助客運營銷分析平臺實時掌握客車登乘情況,設計客車量本利分析模型,對低客車的盈虧平衡點進行監控分析,提出停運、隔日開行或高峰期開行的建議,對登乘情況好,收入滿超盈虧平衡點的客車,提出普速客車增加編組、動車組重聯開行的建議,實現管內客車效益開行模式。二是針對直通客車客座率波動的實際,對普速客車可以嘗試動車組一口價票價管理模式,普速客車、動車組客車效仿民航淡旺季票價適時推出折扣票價,引流上線,在兼顧運行圖有序運行的同時,實現增運增收。
四、結語
“強基達標,提質增效” 的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對做好客運收入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鐵路客運更好更快發展,為鐵路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提供服務保障,不能緊緊停留在用數據決定思路的層面,而應該主動參與,創新管理,用優質地信息化手段為鐵路企業客運增收創效提供支持。做好鐵路客運收入分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鄭敏.鐵路客運“網運分離”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