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中燕
摘 要:當前,勞務派遣作為一種新型的就業和用工形式,在我國發展異常迅速。然而針對勞務派遣制定的法律法規發展得卻不夠快,至今沒有針對勞務派遣的專門立法,并且規范勞務派遣的條款也很少,導致廣大勞務派遣勞動者的根本權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主要就勞務派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措施。
關鍵詞:勞務派遣;勞動者;權益;保護
現階段,勞務派遣非常的流行和普遍,在勞動關系中,被派遣勞動者往往處于弱勢,大多數都會遭受到壓榨,如此和勞務派遣制度的初衷相違背[1]。下面我們對此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一)很難實現真正的平等
同工同酬在《勞動合同法》63條中有提到,也就是所被派遣的勞動者和單位當中的正式員工享有同等的待遇。然而,在具體的實施中,卻沒有得到實現。總的來講正式員工在這方面要略勝一籌,所以假如強制性的讓所有員工酬薪一樣,久而久之自然會導致員工工作熱情下降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長期進步。這也是“同工同酬”這項規定在許多單位中都沒有得到實施的原因之一。
(二)權益得不到保障
在企業當中,盡管勞務派遣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有著勞動力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然而二者之間沒有合同的約束,其勞動關系不受法律約束,因此并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因此用人單位通常不會將勞務派遣勞動者的入黨、入會以及晉升列入其中。另外,勞務派遣勞動者通常分布在不同的企業,所以很難參加勞務派遣機構的統一管理活動。在相關的政治權益(像入黨、入會、晉升等),其一,因為勞務派遣勞動者所在的單位各有不同,所以對于他們的思想、工作等具體的情況無法做進一步的考評;其二,現階段我國的勞務派遣單位,在資質方面多數為中小民營企業,大都沒有工會以及黨團組織。因此,勞務派遣勞動者的入會、入黨、晉升等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2]。
(三)對“三性”的解釋模糊不清
《勞動合同法》當中規定了對勞務派遣的適用范圍,也就是說被派遣者所在的工作崗位需要符合 “三性”,替代性、輔助性和臨時性。臨時性,派遣的時間在半年之內;替代性,顧名思義就是該崗位的人由于某種原因而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能到崗;輔助性,不作為用人單位的主要崗位??偟膩碇v,盡管解釋了三性的含義,然而并不是十分的清楚,所以在實際當中,大多數的企業都會按照本單位的情況來解釋 “三性”。
二、保護措施
(一)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同工同酬
第一,勞務派遣勞動者具有簽訂派遣協議的權利并受法律保護,對于所簽訂的協議當中的內容勞務派遣勞動者有提出異議的權利;第二,采用打卡的方式進行工資的發放。勞務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由用工單位定期向工資卡中發放工資。如此做的好處主要為了防止出現派遣方拖欠工資的情況,同時用人單位也節約了成本和時間。第三,進行電子化信息平臺的建立,在平臺當中記錄被派遣的勞務者個人信息、工資信息等,使勞動者可以隨時進行查詢,另外也使用工報酬更加的透明化 [3]。
(二)保證被派遣勞動者參加或組織工會的權利
就被派遣的勞動者來講,要想真正的享有和正式員工同等的待遇就離不開工會的支持。要想真正的保證勞務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就需要利用法律的強制性對企業做出規定,規定企業工會當中必須要有一定比例數量的被派遣勞動者。如此,在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遭到損害的時候就有人為其討回公道了。對于工會所組織的主體內容其用人單位和勞務派遣機構要嚴盡可能的了解,同時也要最大程度的支持并幫助成立工會。勞動法當中已經明確指出對于阻礙被派遣勞動者參加組織工會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作出行政處罰。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的保證企業領導人可以聽到被派遣勞動者的聲音并對其進行解決。
(三)對“三性”的適用范圍進行明確
就“三性”的適用范圍,我國部分省、市政府也出臺過相關勞務派遣管理辦法等文件,在《勞動合同法》“三性”的基礎上,對勞務派遣的適用范圍進行了細化。就拿吉林省在2011年11月下發的《勞務派遣管理辦法》來講,其在第一章第七條當中就表明,假如企業將隸屬于本單位的在編人員派遣到其他單位或者是境外進行工作的情況不在勞務派遣的用工范圍。在這里對不適合進行勞務派遣的崗位和行業做了明確的規定,盡管所包含的范圍依然比較大,然而總的來講也是一種進步。由于在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一定要按照本地的具體情況對其作出相應的調整,還要結合對勞動力市場的形式進行分析,從而來對勞務派遣的使用范圍進行嚴格具體的劃分。因為每一個地方的主流行業以及發展水平都不一樣,故而允許地方上在遵循法律的基礎上按照實際情況對當地勞務派遣的用工范圍進行制定。鑒于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必須要通過立法的方法對勞務派遣的適用范圍進行規范 [4]。
三、結語
總之,勞務派遣是完全新興的行業,有別于傳統的人力資源服務,它不但在用工方式上變得更加的靈活,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就業率,所以發展的比較快。當然勞務派遣更需要加快法制化的進程,使得勞務派遣行業迅速進入有序發展的軌道,從而更好的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何雙鳳.我國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法律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25-32.
[2]楊彥喬.勞務派遣中工傷保險責任分擔問題探討[D].南京師范大學,2014:18-20.
[3]何俊.我國勞務派遣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2:135-136.
[4]王萌.勞動派遣雇主責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