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本文根據江蘇某房建項目的工程實踐,簡要闡述了房屋建造中剪力墻施工技術措施,對剪力墻施工過程中各質量通病進行了危害度評定,確定危害度較高的若干通病,并針對這些通病重點采取應對措施。
關鍵詞:剪力墻;房屋建筑;質量通?。晃:Χ?/p>
剪力墻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墻板來代替框架結構中的梁柱,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包括結構的豎向力和水平力。它的剛度很大,空間整體性好,房間內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內布置,方便使用。剪力墻結構形式是高層住宅采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
但是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各類質量通病,本文重點針對剪力墻施工過程中出現頻率高且影響較大的若干通病做簡單介紹。
一、工程概況
該房建項目建筑面積為22.29萬m2,共有25幢住宅樓(其中2幢5層,1幢6層,4幢8層,1幢10層,13幢11層,4幢18層)及一幢3層物業樓和地下室(3萬m2),居住總戶數為1892戶,容積率1.97。(如表1、圖1)
二、剪力墻主要施工工藝簡述
(一)綁扎鋼筋
清理、調整預留搭接筋→綁暗柱→綁門窗洞口連梁鋼筋→立“梯子筋”→綁墻體豎筋→綁墻體水平筋→綁拉筋和洞口加筋。
1、彈墻身及門窗洞口位置線
將墻身處預留鋼筋調直,并將表面砂漿等雜物清理干凈,保護層過大或過小及出線墻筋按1:6的坡度調整到位。綁扎時應以靠暗柱邊第一根豎筋5cm作為起步筋開始依次向中間綁扎,人防口部的鋼筋起步距人防口部為2cm。
2、暗柱鋼筋綁扎
先連接暗柱主筋,鋼筋焊接接頭完成后,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暗柱鋼筋綁扎。在柱子豎筋上,按圖紙要求間距畫好控制線,標明箍筋間距。套箍筋時,應注意箍筋開口方向錯開。綁扎時暗柱主筋應與箍筋角部綁扎到位,中間主筋要緊貼箍筋,箍筋要綁水平。暗柱綁完后,應進行定位調整,使其方正垂直,標高到位。(如圖2)
3、門窗洞口連梁綁扎
暗柱鋼筋綁扎完后,應在其上標明連梁的上下皮主筋標高(均要考慮保護層)。綁扎前要把連梁箍筋套入,最外側箍筋應在暗柱內距暗柱邊10cm處綁扎。頂層連梁箍筋沿連梁全長綁扎。連梁綁扎時要在主筋下部架立Φ48鋼管臨時固定,待墻筋綁扎完方可拆除。連梁綁扎時要校正連梁兩邊暗柱的垂直度,只有暗柱垂直度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保證墻筋的垂直度、平整度。暗柱進行固定時,在暗柱上端兩個方向用廢鋼筋與操作架子連接固定。
4、豎筋綁扎
先立2—4根豎筋,并劃好橫筋分檔標志,保證起步筋距暗柱邊(5cm)位置準確,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固定,然后按照每1.5m(地上6層以上1.2m)加入豎向筋梯子,以確定兩層鋼筋網片間的距離。梯子筋固定之后綁扎其余豎筋。豎筋必須均勻分布,且相鄰搭接位置應錯開,搭接長度要滿足45d,鋼筋搭接接頭的中心和兩端應至少綁扎3個扣,豎筋起步筋距暗柱5cm。
5、橫筋綁扎
橫向水平鋼筋搭接頭間要錯開500mm,在墻體靠近端部搭接,搭接長度和綁扎要求同豎筋綁扎。在轉角和門窗洞口邊,均要綁扎到位、牢固。綁扎時暗柱上要劃等分線,水平筋綁扎完必須拉線調整。剪力墻的水平筋在“丁”字節點及轉角節點的綁扎和錨固要≥35d。水平起步筋距樓面距離不大于5cm。
6、拉鉤綁扎和洞口加筋,壓頂筋綁扎
墻體拉鉤φ6@600呈梅花狀布置,拉鉤應拉縱橫鋼筋交接處,并要綁扎牢固。洞口加筋長度、位置必須準確。
7、專業開洞如在連梁部位時,應在洞的上下兩側補筋并加密箍筋,在墻體預留洞口時也必須附加加強筋,且所附加鋼筋面積不應小于所斷的水平筋及豎筋的面積。
8、墻體保護層用硬塑料卡子間距為600×600mm呈梅花形布置。
(二)模板施工
搭設腳手架→墻模就位安裝→安裝墻?!苍O支撐→固定模板→澆筑砼→拆除腳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如圖3)
墻模采用1.22×2.44m,18mm厚多層板面板,50×100mm木方
作背楞(木方均經壓刨找平),Ф48×3.5mm架子管做橫楞,Ф14mm@500對拉螺栓和鋼管斜支撐加固。50×100mm木方間距200mm,外橫楞用2×Ф48×3.5mm架子管間距500mm布置,外墻和臨空墻采取Ф14mm對拉止水螺栓布置間距500mm,內墻采用Ф14mm穿墻螺栓布置間距500mm,與3型扣件配套使用,在其上、中、下部各加一排Ф48×3.5mm鋼管斜撐,間距500mm,上下排交錯布置,斜撐將力傳至預埋在底板Ф25錨筋上。
陰陽角模板現場定型加工,陰角模板按45度角拼縫對接,陽角模板直接對拼,在此龍骨上用100mm長L70×6mm等邊角鋼固定,在角鋼上打孔,每邊用兩個木螺絲固定在木方上,模板加工好后用由塔吊吊裝至作業面上安裝。陰陽角模配制成600×600mm,這樣可保證陰陽角方正。
(三)混凝土澆筑
1、如柱、墻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時,可以同時澆筑,反之宜先澆筑柱混凝土,預埋剪力墻錨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綁剪力墻鋼筋、支模、澆筑混凝土。
2、剪力墻澆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勻澆筑5厘米厚與墻體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并用鐵鍬入模,不應用料計斗直接灌入模內。
3、澆筑墻體混凝土應連續進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h,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60厘米左右,因此必須預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點位置和振搗器操作人員數量。
4、振搗棒移動間距應小于50厘米,每一振點的延續時間以表面呈現浮漿為度,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厘米,振搗時注意鋼筋密集及洞口部位,為防止出現漏振,須在洞口兩側同時振搗,下灰高度也要大體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應開口,并在此處澆筑振搗。
5、混凝土墻體澆筑完畢之后,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標高線將墻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三、剪力墻施工各質量通病危害度分析
剪力墻施工質量通病主要出現在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三個過程中。通過對現場300處剪力墻施工過程進行調查,總結如表2、圖4。
由此可見,剪力墻施工中,危害度最大的質量通病為模板接縫不嚴,危害度其次的有箍筋歪斜扭曲、鋼筋間距不均、模板軸線偏位、標高偏差、模板支撐不到位、預埋孔件位移等,其余危害度相對較低。
針對模板接縫不嚴問題,該工程項目部采取如下措施:
1、嚴格控制模板質量,對于變形破損的模板應放棄或及時進行修整;
2、嚴格按模板大樣圖施工,確保牢靠;
3、嚴把驗收關卡。
針對危害度其次,且出現頻率較高的箍筋歪斜扭曲、鋼筋間距不均等問題,該工程項目部采取措施如下:
1、指派熟練工人操作鋼筋機械,定期校核調直機的計量部件。
2、加工箍筋時一次性加工個數不宜過多。
3、梁板及墻柱鋼筋綁扎時,先劃線,后綁扎,嚴格按線綁扎。
四、結論
1、剪力墻結構形式是高層住宅采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因此,剪力墻施工技術的成熟與否意義重大。
2、剪力墻施工過程中,需嚴把質量關,使得質量通病帶來的危害度為最小。
3、對于易出現各類質量通病的工序,應及時進行危害度分析,確立各類質量通病的危害度,并及時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