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_余淼 圖片由學校提供
鄂爾多斯:構建信息時代的全域閱讀環境
特約記者_余淼 圖片由學校提供
每當談到鄂爾多斯,給國人的印象大多是:能源、草原、沙漠……其實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這座以能源礦產聞名于全國的城市,正在探索一條屬于自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教育事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鄂爾多斯市現有中小學生24萬人,分布于9個旗區的209所中小學校。為構建一個適合整個教育生態的全域閱讀環境,通過頂層設計,多維度結合各方資源,將圖書館、學校、家庭結合成一個有機的閱讀整體。
依托市教育城域網,全市教育系統共建共享“全域圖書館”,秉承開放、分享、互助的精神,實現校際圖書資源的全連通與全整合,用信息化手段把全市教育系統各級圖書館打造成一個各級管理和使用人員看得見、摸得著、管得好、用得多的“大圖書館”。紙本圖書資源主要實現了館際圖書資源的淺層整合,實現“虛擬聯合編目”,實現書目的“一站式”查詢。數字圖書資源為深度整合,采用“域內云圖書館+前端校園閱讀一體機”的部署模式,全市共享一個云圖書館,每所學校提供數量不等的校園閱讀一體機,云圖書館按照服務協定從內容提供商處不斷獲取新出版的圖書,向前端按月定期推送更新圖書。數字化圖書的整合模式下,利用大數據手段,不但可以關注圖書的數量,也可以輕松關注到圖書的質量、更新率、使用率和受歡迎度,輕松實現圖書的更新與剔舊,為后繼紙本圖書的配備與開展閱讀指導提供依據。
全市中小學閱讀指導活動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從2015年開始的一年一度市級(全域)閱讀活動。每年4月份世界讀書日啟動,全市師生使用全域閱讀活動平臺,在活動平臺上撰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想,逐級參加班級、學校、旗(區)、市級征文作品評選,利用這一平臺師生相互借鑒讀書經驗,分享讀書收獲。師生共讀活動全市已開展兩屆,不同學段的學生和教師分組別參加,兩屆活動的關注度與參與度都很高,兩屆活動累計40多萬人次參加,總共提交的書評和讀后感作品數量近7萬件。
以前學校的閱讀教育大多停留在語文課本內,過于強調對教材的分析,很多學生把文章結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背得滾瓜爛熟,而課外閱讀卻甚少或者沒有。這樣貧乏的閱讀教育愈往后走,對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所埋下的隱患愈發明顯。
針對這種現象,鄂爾多斯多所學校做了不同的嘗試。來自薛家灣七小的梁鳳麗老師說,在他們學校,閱讀課程有學校的總體規劃,但每個老師根據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大家投票等,為不同年級的孩子推薦閱讀和其年齡階段相應的書目。低年級的學生主要以激發興趣為主,所以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米小圈上學記》《小豬唏哩呼嚕》等。每讀完一本書,全班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會有專門的讀書匯報課,讓孩子們以講故事、手抄報等形式,跟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
有些孩子在剛入學時,對語文課沒什么興趣。梁老師于是帶著孩子一起讀書,像家長一樣給學生講故事,慢慢地激發孩子對書籍的興趣。但梁老師每次在故事的緊要關頭總會停下來,讓孩子們自己去討論,有的孩子按耐不住很迫切地想要知道故事的后續情況就會找父母把書買回來自己看,這樣很多學生的讀書興趣就慢慢地被激發出來。第二天,梁鳳麗將故事的后續講完,還和孩子們一起討論有意思的情節、人物形象,以及故事里蘊含的簡單道理。有一名去年剛畢業的學生叫蘇雨婷,剛入學的時候對語文沒有興趣,梁老師就通過以上的辦法慢慢培養了她讀書的習慣,最后反過來,蘇雨婷會給梁老師推薦她最近讀了什么有意思的書。在小學畢業的時候,蘇雨婷考上了自治區一所重點中學,她回到學校告訴梁鳳麗,“梁老師,他們學校出的很多題都是課本上沒有,是平時你推薦給我們的書上的嘞。”梁鳳麗還鼓勵孩子們在控制時間的情況下,去看一些不錯的動畫片,在家長的監督下去瀏覽網頁。她認為,現在時代變了,信息、知識的來源渠道不僅僅是書本,要早點培養孩子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在這個信息時代成長。
在鄂爾多斯烏審旗實驗二小,學校每年都會定期給每個班級買很多套書,根據梁婧老師介紹,但有時會出現同一套書大家都很喜歡的現象,這樣一套書就顯得不夠用了。于是實驗二小在校園里配備了校園閱讀一體機,方便更多孩子的閱讀。
2014年以來,每年“兩會"報告中都會“倡導全民閱讀",2015年還提出了“建設書香社會"的目標,全民閱讀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成為國家戰略。


學生使用超星電子書借閱機
現在鄂爾多斯很多學校都配備了校園閱讀一體機。這臺機器中大量且門類齊全的書籍越來越被很多小學語文老師所重視。有些不錯的書相對冷門,老師們就會通過閱讀機讓孩子們閱讀;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一些好的書籍成套買下來也不便宜,有的老師會讓這些孩子通過電子閱覽的方式進行閱讀,也變相減輕了孩子家庭的負擔。這種將紙本圖書和數字圖書資源實現互補和有機整合,更有效地為每一個教育參與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在鄂爾多斯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圖書館館藏紙本圖書近700萬冊,90%以上學校藏書量達到教育部Ⅱ類標準,完全中學和高級中學基本達到I類標準。同時,在教育城域網內部署的全市中小學教育數字圖書館,提供30余萬冊正版數字化圖書資源,提供閱讀圖書庫、聽書庫、高清圖片庫、視頻資源庫、電子期刊庫、讀秀知識庫、專題數據庫等綜合性內容。全市中小學師生及家長均可以在校內外通過賬號登錄,免費閱讀。
為了將家庭納入“全域閱讀環境”,更好地促進家校之間的教育結合,相互利用教學資源。全市中小學學生的家長也可以在校內外通過賬號登錄相關網站,免費閱讀各類書籍。
在學校大多數班級設置有圖書角,孩子們將家里閑置但又很有意義的圖書帶到學校同大家分享,并且在圖書角自己會寫上推薦理由,讀書心得等等。讓孩子們學會分享,也是他們生命成長中重要的一步。
很多學校的家長安裝校園移動閱讀APP,通過這個APP老師們會定期給學生家長推薦親子閱讀的書目。有的老師會在家長微信群里,不定期和學生家長一起分享學生的讀書匯報課。在這個陪伴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的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提升。有的學校地處小鎮,部分家長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在和孩子一起讀書探討讀書心得的過程中,感覺到了自身的提高。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有些家長甚至會拉著老師一起討論最近推薦的這本書怎么樣,應該給自家孩子什么樣的指引……
據龍子心小學的邊校長介紹,為了打通課內與課外的閱讀,每學期寒暑假,家長會配合學校在假期當中閱讀學校的推薦書目,內容上同下一學期的上課內容相契合,這樣讓學生對課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很多內容已經了熟于心。在開學上課的時候,對于很多問題就能進行相應的延展,對于作者為什么持這樣的觀點也知其所以然。

鄂托克旗“互聯網+”下的校園閱讀活動培訓
同樣,因為閱讀更加便捷化,薛家灣七小2016年舉辦了寒假大閱讀活動,僅市級“全域圖書館”平臺的數據統計,圖書下載量達到了10108次,移動端的訪問量多達100萬次。很多學生和家長閱讀的書籍在量上越來越多,在質方面也明顯提高,這也倒逼很多老師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在學校里逐漸形成了師生共進的現象。
大禹劃九州,鄂爾多斯,地處古代河套地區,屬于古雍州。這里一直是古代戰場的前沿,曾經發生了多少悲懷壯烈的英雄傳說。如今,鄂爾多斯是全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是一個今古碰撞的地方,也是古今交融的地方。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如今鄂爾多斯很多學校在圖書閱讀環境中都下了大力氣。很多學校的新校區都秉承了“學校在圖書館中”先進的設計理念,濃郁的書香氣息和良好的文化氛圍在裝修階段就考慮到:教室、走廊等邊角空間、功能室需要做精心布置,寬敞的數量足夠的閱讀座位和休閑空間,充足的光線,維美的視覺設計,閱讀課程專用教室、多媒體視聽室、吧臺式閱覽桌椅、閱讀專用云終端、校園閱讀一體機、閱讀專用平板電腦等現代化設施設備,以界面設計精美的數字圖書館、網絡閱讀與交流空間,共同構成了優美、典雅、舒適、現代化的閱讀環境。鄂爾多斯市近兩年已經有兩所學校的校園圖書館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選為中國“最美校園書屋”。
現代的設備很多是外顯的,但傳統的回歸才是打造書香閱讀校園的核心所在。鄂爾多斯很多低年級的學生會讀國學經典《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隨著年齡的增大會閱讀《論語》,學會賞析唐詩宋詞等等,這些已經是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學校每學期也會舉辦很多經典誦讀活動。在誦讀經典課堂上,有些學校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PK,每個小組的誦讀形式都不一樣,很多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創意;句子接龍的比賽,沒有接上的學生要為其他同學表演一個節目;還有很多利用傳統的曲藝表演形式,比如三句半、打快板、說評書;學習古詩詞的時候,老師會用古詩新唱的形式來教學。通過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與培養,傳自我們祖輩的溫良恭儉讓在鄂爾多斯小學生身上有了回歸。在學校里,孩子們會主動給老師行禮,對同學也有了謙讓之心。有的家長給學校反映,他們的孩子回到家里會主動幫父母做家務,吃飯也不再每次都是把好吃的往自己碗里夾,母親節還會給母親洗腳等等。
縱觀鄂爾多斯市的閱讀教育開展,通過充分發揮信息通信技術優勢,以學校為契合點,納入學生家庭,構建全新閱讀環境,促進師生共成長。用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來反促鄂爾多斯市產業結構調整對于文化層次的需求,形成多維度學習型社會。